文/柳 麗 潘家新 施春霞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知識產權保護涉及面廣,包括商標、專利、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版權等[1]。很多企業在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上積極加大投入,但卻對研發成果缺乏保護意識和方法,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只有不斷謀求技術創新,逐步掌握核心技術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脫離產業價值鏈最低端的困境。
從2010年開始,廣西開始不斷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大力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推進廣西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區建設。“十二五”以來,廣西知識產權工作以“抓創造、促運用、重保護、強管理”為主線,著力創新,全面開展全民發明創造活動,深入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劃,實現了知識產權事業新跨越。近年來,廣西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不斷增長,從2014年的2548件增長到2018年的11296件,年均增幅達46.63%,這說明企業作為發明創造主體的地位基本形成[2]。
隨著《廣西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實施,廣西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及培育單位、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分別從“十二五”期間的143家、24家和5家增長到2017年的216 家、73 家和 147 家[3],分別增長了1.51倍、3.04倍和29.4倍。企業已成為廣西知識產權(專利)事業發展中的主要力量,但同時也急需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在知識產權保護監管方面,2018年,廣西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護航”“雷霆”專項行動,全區辦理各類專利案件909件,其中專利侵權糾紛案件66件,同比增長了61%;廣西地區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2724件,同比增長40.05%,審結2133件,同比增長60.14%,收結案數量再創新高、審判質效穩步向好[4]。其中,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廣西科倫制藥有限公司確認合同效力糾紛案”入選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
廣西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保護制度。新研發產品缺乏知識產權保護,部分企業的自主研發技術沒有專利。大部分企業內部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企業與員工之間沒有簽訂保密協議。面對知識產權侵犯,無法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據資料顯示,廣西企業提起訴訟的準備不足,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撤訴比例較高,多數案件已結案。其中,部分企業因存在證據不足、訴訟準備不充分、法律措施運用不當等情況,導致最終無法實現訴訟目的,撤回起訴。
《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顯示,廣西區域知識產權指數全國排名第16位,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在全國排名第8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81件,同比增長27.23%,增長率位居全國第9位[5]。截至2017年,廣西擁有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知識產權中青年專家和知識產權實用人才共計229人。面對廣西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現有的知識產權人才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需求。廣西大部分企業甚至部分大型企業未設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知識產權工作由企業其他部門兼辦或外包處理,這使得知識產權管理成為一種形式,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企業受限于薪資待遇、發展預期和技術創新水平等原因,很難吸引到更多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截至2017年底,廣西共有專利代理機構55家,其中,區內代理機構26家,區外代理機構分支機構29家[6]。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貫標服務機構26家、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機構19家、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單位2家、全國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創建機構2家、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4家。廣西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大多專注細分領域,功能相對比較單一,服務領域狹窄,存在眾多小而分散的“作坊式”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水平良莠不齊,不利于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我國企業對專利文獻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程度不夠,廣西企業在這方面的問題也較突出。截至2017年,廣西僅有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4家,遠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目前,廣西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專利文獻庫,同時廣西知識產權局專利文獻館資源有限,企業在進行技術研發時,沒有對該項技術的相關專利文件提前檢索,導致重復研究,限制了企業的研發水平。企業在技術的引進過程中,運用知識產權文獻的檢索能力也較低。
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知識產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企業應從多個角度,采用多種方式保護知識產權。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制定科學的知識產權工作制度和發展規劃,明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組織管理和責任義務。
企業應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授課,在內部組織開展學習培訓,定期宣講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法律知識,提升企業員工的法律意識。面對侵權,企業應積極主動地采取相應的維權措施,可以采取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兩種有效的方式維護合法權益。同時,企業面對知識產權侵權也可以采取靈活處理方式,嘗試與侵權人進行和解,將對抗變為合作,實現雙贏。
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匱乏是制約廣西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急需吸引一批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和團隊落戶廣西,同時,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設立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聘請專業人員參與管理,培養員工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從源頭上減少侵權案的發生。政府相關部門需和企業攜手努力,加強對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給予適當的傾斜政策并落到實處。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庫的銜接,完善人才信息發布和共享機制,促進人才資源合理利用和充分流動。
加強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引導、規范和管理,制定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管理制度。優先發展一批專業化、規范化、綜合職能強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穩步有序發展,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流通。鼓勵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發揮協會的紐帶作用。
企業在技術引進或技術研發過程中,除了充分利用政府部門的專利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外,還應建立網絡化的知識產權信息系統,高度重視專利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建立專利信息子系統。通過對國內外相關專利等文獻的檢索和分析,跟蹤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預測市場發展方向,提高企業對專利信息的處理能力,助推企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