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逐步樹立人文關懷理念,具體到公立醫院層面,一方面要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推進醫院人文關懷的實踐,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醫護人員學習、生活與工作的關懷,與時俱進,營造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醫院文化氛圍,不斷提升醫院人文文化內涵[1]。本文就目前公立醫院中加強人文關懷建設思考如下:
人文關懷是醫院服務的靈魂,也是醫患關系和諧發展、建設現代醫院的關鍵[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求公立醫院破除趨利性回歸公益性,同時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愈發迫切,對醫療技術和就醫感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醫療資源緊張,醫患矛盾加劇[3],因此,迫切要求公立醫院加強人文關懷建設,提供人性化優質醫療服務,培養醫務人員對于病患日常治療之外的“大愛”,提高服務水平,德術并重,誠信友善,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同時,人文關懷不僅體現在醫患關系中,醫療機構對自身醫務工作人員的關懷也十分必要[4]。醫務工作人員是醫學行為的一線工作者,工作強度高、難度大,工作對象復雜,為醫務人員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改善醫務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也十分必要,可以激發醫務工作者良好的心理愿景,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促進醫院整體目標的實現。
2.1 彰顯醫德仁心 對待患者做到德術并重、誠信友善,全面關愛患者身心,積極有效溝通,獲取患者信任。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醫護禮儀、溝通技巧、護理風險管理與病人安全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提高醫護人員人文關懷意識;同時指定有臨床經驗、責任心強的醫護人員做帶教老師,培養新入職醫護人員和實習生的溝通、服務技巧等。
2.2 注重慰藉幫助 探索設置患者服務中心和陪檢制度,為行動不便或無人陪護的患者提供陪檢、陪護服務;通過開設服務窗口、配備含查詢功能的自助機等措施,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信息、醫藥價格、醫保政策等信息的獲取方式;推行診間預約、床邊結算等便捷服務,縮短患者等候時間,努力減少患者不必要流動;建立臨終關懷病房,精心照顧終末期疾病病人,舒緩治療以減輕其病痛,提高其生命質量;推進優質護理,實現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加強醫院后勤保障體系建設,提高膳食質量和營養服務;探索提供預約停車等延伸服務,努力實現醫院進出無障礙通行。
2.3 保障患者安全 在患者就醫過程中,要全力實現患者安全目標,遵循18項醫療核心制度,切實履行“三查七對”,防范和減少院內感染和意外傷害,鼓勵主動報告患者安全事件,確?;颊呔歪t時享有最有利的健康安全保障、最適合的診療決策;建立和完善醫院倫理委員會或相關組織,健全患者安全評估制度;加強制度管理,優化就醫流程,加強醫療設備管理和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貫徹落實“平安醫院”創建各項工作,保障醫療秩序平穩有序。
2.4 保護患者權利 保護患者的人格尊重權、基本醫療權、知情同意權、醫療選擇權、保護隱私權等權利。主動公開最新就醫信息,方便患者就醫;尊重患者的民族、宗教和風俗習慣,保障患者公平的就醫權利;尊重患者的醫療選擇權,結合患者意愿開展個性化治療,做到及時告知、充分知情、自主選擇;尊重和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權,在門診診室、治療室和病房設置隱私保護設施;對患者個人信息資料有效管理,杜絕患者敏感信息泄露。
2.5 加強醫患溝通 創造條件,實現充分有效的醫患溝通。醫務人員主動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病情和診療情況及相關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屬有關詢問等。杜絕服務態度冷漠生硬,避免溝通缺乏技巧、不分場合、無視患者情緒等問題;建立完善醫務人員醫患溝通知識和技能定期培訓和交流制度,按照“雙向知情、體現尊重、建立信任、充分交流”的工作要求制定醫患溝通的標準,建設或改造談話室和診室;規范院內投訴管理,提供有效途徑供患者投訴,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患者投訴處理和反饋,對患者集中反映的問題及時回應、持續改進。建立《隨訪工作管理制度》,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治療效果、病情變化和恢復情況,為患者提供用藥、康復等專業技術性指導,提升醫療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
2.6 規范診療行為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樹立規則意識,嚴格執行臨床診療和技術規范,做到“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定期開展“三基三嚴”全員培訓,重點加強醫務人員臨床實踐培訓,規范臨床診療服務行為,提升臨床技術水平,推動醫院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等持續改進,培育醫院質量文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醫院信息化建設為基礎,逐步推進基于臨床路徑管理的質量控制、效果評價、績效考核等綜合考評,完善獎懲機制。
2.7 關愛醫務人員 關愛醫護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助于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激發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進而向患者傳遞關愛。嚴肅打擊嚴重影響醫療秩序、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醫務人員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優化醫療服務崗位人力資源配置、工作流程和工作環境,避免一線醫務人員過度勞累;對臨床一線崗位進行風險和壓力評估,加強醫務人員心理評估、咨詢和疏導,緩解醫務人員心理負擔和工作壓力;通過院科兩級績效考核,建立重實績、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優化科室資源,實行綜合目標責任制,以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技術能力、成本控制、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為綜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績效獎金掛鉤,鼓勵優勞優得,激發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升醫院的服務水平。
2.8 構建醫院文化 將人文關懷列入醫院文化建設核心,多方開展相關活動,不斷提升全院職工人文關懷意識和素養,加強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和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在繼續教育、院校臨床教育、職工日常培訓中引導醫務人員自覺提高人文關懷素養,強化服務意識,體現精醫精心[5];堅持以患者健康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醫院在健康促進工作中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積極推動醫學模式轉變,大力推進健康促進工作。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體現在醫院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要堅持以患者健康需求為導向,充分體現醫院公益性,將人文關懷與醫院發展相結合,以人為本,提供優質的人性化服務,提高群眾就醫和醫務人員行醫感受,構建和諧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