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桃林

40年前,江蘇昆山金華村還是一個不起眼的閉塞村莊。經過40年的探索實踐,40年的跨越發展,金華村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不斷解放思想、艱苦壯大的歷史。如今,在這塊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勃發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艱苦創業,金華村已由昔日張浦鎮經濟薄弱的“老幺”村,建設成為黨性紅色、發展金色、生態綠色、民生橙色、文化紫色的黨群“五彩”之家和堅強堡壘。
小島變通途,發展日日新
回望過去,這個村坐落在吳淞江中的一個小島嶼上,內分南華翔、北華翔兩個自然村,四面環水,歷史上村民進出全靠六條擺渡船,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百姓怨天怨地?!叭粢鲱^,先建橋頭”。1992年,村黨組織、村委會想盡各種辦法,通過各種途徑,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建造了金華大橋。首先與振蘇窯廠溝通,而后再修橋鋪路,延伸與外界的直接聯系,從此擺脫了世世代代“出門靠擺渡”的歷史。一通百通,島嶼變通途,發展日日新。金華村就是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步步走過來的,曾經四面環水的“孤島村”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在市里和鎮里的幫助下,盤活“沉睡”資產,搭建田園客廳平臺,做好“騰籠換鳥”文章,發展農旅一體產業,先后籌資跨村易地建成了“四個二”經營性資產(即:打工樓12幢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店面房2萬平方米,簡易廠房近2萬平方米),引進薰衣草莊園,開展“村企合作”新模式,村級集體經濟家底越來越厚實。2017年,村級集體總資產達1.2億元,經營性資產達7500萬元,可用財力達1630萬元。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群情振奮,勤儉創業,村內無一閑人,基本做到人人有工作、家家有物業或經商辦廠。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多數農戶腌制的“金華臘肉”熱銷江浙滬,村里成立了臘肉協會,幫助困難農戶銷售,一個冬春戶均收入可達三四千元,多的達一兩萬元。另外大多數農戶投資參股村富民合作社,年終分紅戶均2500元左右,近五年累計已分紅1630萬元。與此同時,村里還每年拿出30%的資金紅利反哺農民。2017年,人均分紅1300元,全村每年分紅達54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過上了和諧安詳幸福的生活。
守護老風韻,翻出新格調
40年前的金華村,“走的是泥濘路,住的是小平房,種的是隔江田”。改革開放以來,金華村根據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先后兩輪翻建新房。2005年前后,圍繞“大力整治村莊、保持原有風貌”的總體要求,在逐戶過細做好工作的基礎上,動員村民自覺拆除危房、違房、破房、下腳房,并由村集體出資搞綠化、建“油路”(瀝青路)、設停車場、添公廁等公共設施,同時在群眾中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移風易俗活動,致力于美麗村莊建設。島外的北村于2001年8月并入金華,該村原是張浦鎮最大的一個村,總戶數689戶,人口2500多人。前幾年已全部被拆遷,村民分別居住在鎮里建造的新穎社區。2014年底,按照市鎮兩級政府關于農戶翻建新房的規定,在南、北華翔兩個自然村拉開了新一輪農民自費翻建新樓房的序幕,并按規定每套建筑面積嚴格限在270—280平方米,占地面積只準三分,房型色彩、大小、高度及布局,全部按批準的設計圖紙施工,不得擅自改變。原有宅基地超過三分的農戶,動員其將多余部分退出,一律收歸集體;原宅基地不足三分的農戶,能協調的補足三分,不能協調的按原有面積建造。例如村民楊正泉原有宅基地八分,村組織動員其退出半畝宅基地還給集體,這一行為非但沒有帶來楊正泉的反對,反而他說:“有人說我傻,但我覺得這樣住得更適宜,以前是歷史遺留問題,現在就應該按照規定建,更何況我是黨員,不能忘記初心?!?/p>
一句“初心”,道出了金華村的幸福核心。作為全國文明村,金華保留了水墨江南、魚米之鄉的水鄉風韻,抒寫了如詩如歌的濃濃鄉愁。根據“美麗昆山”三年提升工程和昆山農房翻建標準,金華在村容風貌塑造上注重留住鄉村的“形”,杜絕景觀“城市化”、建筑“西洋化”,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使營造優美生活環境、踐行文明生活方式成為村民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得益于金華村民良好的文明意識和精神風貌,近年來,全村沒有一戶搭出哪怕一平方米的違章建筑。
黨建聚人心,建功新時代
“羊群領路靠頭羊,大雁無首難成行”。2016年,金華成立“金華擺渡人·老湯工作室”,這個“擺渡人”就是金華原黨委書記湯仁青。在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黨員干部一個個主動接過他手中的“槳”,懷揣“擺渡人”的自覺,一任接著一任擼起袖子加油干。每一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全村黨員在農房翻建中率先把大房小房拆除,沿路黨員家庭還帶頭退后兩米拓寬道路。同時他們紛紛把身份“亮”出來,將“共產黨員家庭戶”牌子貼到自家大門上,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村黨委組織開展的“佩黨徽,重溫入黨誓詞”等主題黨日活動,讓黨員在活動中洗禮靈魂、錘煉黨性、堅定信仰、擔當使命。2018年下半年,金華村黨委還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性教育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傳承踐行紅船精神,讓他們重溫建黨歷史,銘記奮斗歷程,爭做優秀黨員。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金華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作用,不斷擦亮“時代菁華”黨建服務品牌,實行“村黨委+行動支部”工作法,將黨建工作精細化、項目化,“黨建+先鋒”“黨建+整治”“黨建+生態”“黨建+產業”等四支“行動支部”相繼組建,在行動上建支部,在行動中凝民心、聚力量、增干勁,努力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鄉村振興長征路。
富強志更宏,護育文明花
道德模范正面引領。每月開展一次道德講堂,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每半年評選一次“道德模范”,在村公示欄展示;每年舉辦5—6期道德講堂“好人專場”,通過身邊的榜樣來教育人、感染人。村民沈雪芳連續15年為村里的老人免費洗發、理發,村民好媳婦陳彩英曾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婆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小村里傳播,成為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獨特風景。
道德是靈魂,樹立的是旗幟,凝聚的是人心。為弘揚孝老愛親的好風尚,村里邀請“好人”來給黨員群眾上課。通過這樣的“身邊人講身邊事”活動,金華村的每一個黨員群眾都蕩起了愛的“雙槳”。“我能發家致富,多虧了黨改革開放的政策好,現在我條件好點了,不能忘記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贝迕窠鹈鞲嬖V我們,2017年,一位村民查出重病,金明二話沒說就送去3000元捐款。類似的慷慨解囊、紓危解困,金明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的人。如今慈善工作站已成立八年,共募集資金205萬元,為180多戶需要幫助的村民送去了愛心。曾是受助村民的盛雪琴痊愈后年年捐款,救助其他困難群眾。2018年,金華村精準扶貧結對幫扶貴州坪茶村,為當地27名貧困兒童每人每年提供助學金2000元,讓金華慈善之風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金華村黨委一班人在成績面前不自滿,開拓創新志更宏,帶領干部群眾切實加強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全村建立了五支長期不散的隊伍,即文體宣傳隊伍、幫扶解困隊伍、村莊網格化管理隊伍、臘肉營銷隊伍、草根宣講隊伍。2018年,金華村嚴格把握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要求,實現污水處理、納米凈化、水生物吸污“三道防線”。同時切實抓好河道整治、道路拓寬、路燈亮化工作,建設好百姓會堂、休閑健身公園、兒童樂園等三個公園,以及籃球場、門球場、露天舞臺、百姓戲臺等四片燈光場地,實現公交進村、垃圾分類處理,并在全市率先實現村農家書屋與市圖書館聯網。上下心連心,數年如一日,長抓不懈,潛移默化,廣大村民養成了良好的道德風尚,樹立起了文明新風。新農村建設以來,全村沒有一戶違章搭建,沒有一條黑色廣告,沒有一段黑臭河浜,沒有一處白色垃圾,沒有一例損壞綠化現象,齊心協力,精心護育文明之花。
不忘初心就是要以“人民幸?!睘橹行摹=鹑A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四生”(生產先進、生活美好、生態宜居、生機勃勃)新昆山建設的引領下,以建設“省特色田園鄉村”示范點為己任,走在前列、干在實處,不斷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昆山市金華村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張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