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回顧40年的光輝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們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譜寫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開放的華麗篇章。認真回顧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實踐,總結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對于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拔幕蟾锩笔陜葋y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黨內外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人民要求撥亂反正,要求安定團結,要求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提高,這成為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直接推動力。
江蘇人民為改革開放的偉大覺醒和偉大創造作出了重要貢獻。40年前,南京大學哲學系胡福明老師,以共產黨員的巨大勇氣和知識分子的強烈擔當,勇開思想先河,勇立時代潮頭,沖破“兩個凡是”思想的禁錮。他作為文章主要起草人,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反映了全國人民對思想解放的渴望和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從此,我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
一篇文章引發一場全國大討論,一場大討論影響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把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引上了康莊大道,是應人民愿望而生,是黨順應人民意愿、集中人民意志、帶領人民作出的正確歷史選擇,體現了人民要求與黨的主張的統一。新時代繼續將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
第二,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繪就的歷史畫卷、譜寫的奮斗贊歌。民之所為,改革所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擁護支持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黨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
江蘇人民為改革開放事業貢獻了獨特智慧和力量。40年來,江蘇人民領風氣之先、創變革之績,以全國1.1% 的土地、0.9%的海域、5.8%的人口,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從農村改革率先突破,到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昆山自費辦開發區,到蘇州工業園成為國際合作成功典范;從在全國率先發展創新型經濟,到展開“兩聚一高”新實踐、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推進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這一系列創舉,書寫了改革開放的“江蘇奇跡”,形成了“四千四萬”精神、張家港港精神、華西精神、“開山島”精神等江蘇改革開放精神。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改革開放鑄就了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地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了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40年改革開放,我們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汲取群眾智慧,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新時代繼續將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我們必須始終不渝依靠人民,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既通過提出并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
第三,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而創造的偉大變革。民之所享,改革所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40年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期間推出了1600多項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
改革開放40年,江蘇率先制定并持續實施“富民強省”戰略,一個個富民舉措不斷實施,一個個創新探索不斷涌現,一個個民生高地不斷刷新。人民生活實現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跨越,正向生活更加殷實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邁進。近年來,按照“讓民生幸福成為江蘇最有質感的實景”的要求,江蘇堅持“高點起跳”“扶強補短”,將富民惠民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第一導向”,出臺數十項聚焦富民的政策,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顯厚度、人文底色更見氣度。
進入新時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越來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我們要始終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是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將堅持以人民中心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之中,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新篇章。
(作者系東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