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戎馬鑄軍魂,丹心一片報國門,風雨飄搖數十載,一生耿直為民心!短短四句詩,映射了一代鐵血軍人石振綱先生的一生,也深刻地再現了一代抗日將領的時代榮光。
石振綱(1899-1970),字備三,河北束鹿人。石振綱少年時便樹立了一生的志愿——“須以正氣立身,盡心為民,忠心為國”。為此,1918年,19歲的石振綱懷著滿腔熱血考入保定軍校第8期輜重科,畢業后于河南督辦(馮玉祥)公署學兵團見習,后擔任上尉教官。1924年調任陸軍檢閱使(馮玉祥)署第7混成旅上尉參謀。不久,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國民軍,石振綱奉調任第1軍第2師少校參謀,與師長劉郁芬共同為推翻曹、吳軍閥統治,輔助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及北洋政府革新政治立下汗馬功勞。
1926年9月,馮玉祥于綏西舉行五原會師,加入國民黨,與廣州部隊合作北伐。此時,石振綱調任第2師第4旅中校參謀長,隨部在豫東和魯西南地區,同張宗昌的直魯聯軍作戰,并取得大范圍的勝利,這也為北伐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更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1929年,馮玉祥發動反蔣,石振綱先后任第11軍第25師參謀長、第1團團長。中原大戰爆發后,石振綱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第217團第1營營長。1933年3月,日軍占領喜峰口,石振綱隨團長王長海從遵化緊急奔赴冀東喜峰口附近長城沿線支援戰斗,一百余里路程,他們僅用了大半天,全程跑步前進,到達時天已昏黑,隨即投入戰斗。在與日軍的激戰中,王長海、石振綱帶領29軍揚長避短,發揮大刀優勢,夜襲敵營,攻其不備,與敵人近身肉搏,日軍的幾次增兵總攻也被成功抑制,同時也粉碎了敵人兩天內占領長城的計劃。此后連續6個晝夜鏖戰,石振綱總是身先士卒,身背大刀,以一人之力斬殺敵人達百人之多,后因敵軍偷襲而身負重傷被迫轉移后方,傷愈后升任第218團上校團長。同年秋,第109旅奉命擴編為第132師,趙登禹任師長,石振綱任副師長,1935年調任該師特務團團長。
七七事變爆發后,時任第132師獨立第27旅旅長的石振綱正于廬山參加旅、師一級的軍官培訓課程,接到戰報后,石振綱連夜從廬山趕至北平,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戰爭中去。石振綱與部下劉汝珍負責守衛北平廣安門。7月26日,當日軍行抵廣安門時,他率團堅決阻止并急報軍長宋哲元,當得到“強入城者,打!”的命令后,率部開啟城門,日軍車隊開至一半時,迅速關閉城門,將日軍隔為兩部分,使敵人陷入混亂。接著,守城官兵一齊射擊,彈如雨下,打得日軍紛紛潰逃,損失慘重。這次戰斗是盧溝橋事變后一次給日軍打擊較大的伏擊戰。
1937年7月28日,師長趙登禹陣亡,石振綱被任命為北平警備司令,率部與獨立第39旅阮玄武部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掩護第29軍主力撤往保定地區集結。8月1日,在日軍激烈的攻擊下,石振綱、傅燾(參謀長)、趙書文(團長)及劉汝珍(團長)四人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石振綱首先發言道:“日寇欺人太甚,絕地反擊不現實,但絕不能繳械,不能成為民族的罪人。”張參謀長、趙團長、劉團長也都附議贊成。隨后,石振綱率領部隊從北平德勝門向南口突圍轉移,其間盡殺城內日寇,在行至馬房附近時遭日軍襲擊沖散,此時上有敵機投擲炸彈,下有敵寇追捕,迫在眉睫之際,石振綱化裝為送煤車夫順利逃出日軍警戒線。日軍占領北平后,懸賞1萬銀元通緝石振綱,石振綱多次以機智的謀略躲過敵人圍追。
之后,石振綱歷任第132師副師長,第一集團軍稽查處處長,西安王曲黃埔軍校七分校高級教官、少將主任教官,第一戰區少將參議等職。在此期間,石振綱前線后方積極作戰,在日軍重重包圍封鎖中過關斬將,沖破一次又一次難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5年日本戰敗,勝利的號角剛剛吹響,蔣介石卻拋棄民族大義,主動挑起國共內戰。石振綱不忍看著剛剛收復的破碎山河再次燃起戰火,他積極奔走于各方勢力之間,極力阻止戰爭的蔓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看著祖國山河重整,人民遠離戰爭的紛擾,石振綱由衷地說:“這才是中華民族該有的風貌,為了祖國建設,為了人民安居樂業我還可以再干20年!”這是一名軍人的心聲,更是一代抗日將領的壯志豪情。
1952年,退役之后的石振綱由西北統戰部介紹至西北民大學習,畢業后分配于陜西銅川黃堡石渣廠工作,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石振綱兢兢業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為國家、為民族盡獻自己的每一份心力。
“江山半壁空,何忍國土荒。”1956年,為支援大西北建設,石振綱主動申請由銅川黃堡石渣廠調到工作更為復雜繁多的西安灞橋建材廠工作。1963年,因工作表現卓著,當選為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委員。1966年,遭迫害遣返原籍接受改造,由于長期積勞成疾,于1970年病逝于河北,享年71歲。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2015年9月,在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石振綱等老一輩抗日將領及戰士頒發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這是時代對先烈的緬懷,更是對抗戰英雄的銘記。
在石振綱的一生中,始終將“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奉為座右銘。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希望。從戰火中走來的抗日將領石振綱是民族的英雄,是國家的榮光!
(作者李俞兵為石振綱之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