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艷
摘 要:在一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責任意識是健全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責任意識的培養情況并不理想,為此,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就如何通過家校合作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責任意識;家校合作;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多數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受到了家長的溺愛,導致中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意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由于很多家長的文化素質不高,學生的家庭教育普遍是有所缺失的,所以農村中學的責任意識培養,是教師應重點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不能依靠單一的學校教育,也不能將教育的任務過多交給家庭,而是應該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來實現學生責任意識的提高。
一、構建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體系
學生責任意識的評價體系就是指在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時候應該執行的行為標準,制定詳細的行為標準,不但有利于約束學生的行為,而且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情況進行量化的評價。此外,在制定具體的行為標準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教師和家長則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制定行為規范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第一,全面性原則,要明確學生的責任包括在家庭中的責任、班集體中的責任以及在社會中的責任,所以制定行為標準時也應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細化;第二,主體性原則,在制定行為標準時,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家庭和學校只是起到從旁引導的作用,這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第一步。也就是說,只有制定更加完善的培養責任意識的評價體系,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養成。
例如,我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了本班的責任意識評價體系,在制定過程中,我并沒有進行過多干涉,只是讓學生自己從家庭、班集體以及社會三個層面來思考有哪些責任是自己應該承擔卻沒有做到的,以此來制定今后要遵守的行為規范,這樣一來,可以更加明確今后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方向。最終,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制定了一個十分詳細的責任意識評價體系,主要內容包括:
班集體責任:學習方面,在課堂教學時要集中注意力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及時、認真完成作業;勞動方面,認真完成自己的值日任務;在班級大掃除中要積極承擔任務;衛生方面,積極維護個人和班集體的衛生等。
家庭責任:積極承擔家務勞動;合理規劃自己的零用錢;實現生活自理;孝敬長輩等。
社會責任:遵守社會公德;尊老愛幼;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
在制定完評價體系之后,我還將這份行為規范傳給了家長,
讓家長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為基礎,監督并引導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最終,學生開始積極主動地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可見,構建完善的責任意識評價體系是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基礎。
二、構建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專屬平臺
構建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平臺主要是指實現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有效溝通,為家庭和學校的合作教育提供契機。由于當前農村地區的一些學生家長并不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導致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現了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這其中較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家長忽視了家庭在學生責任意識培養中的重要性,將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工作完全交給了學校,這就使得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出現短板。因此,為了有效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教師應構建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家校合作教育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例如,為了更加有效地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我組織了一些班級活動請家長來參加。如:請家長來校聽課,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再如,我組織了幾次主題班會請家長來參加,在班會上,考慮到農村地區一些家長沒有掌握十分科學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出了一些建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有效構建起了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平臺,從而為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構建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激勵機制
要通過家校合作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樣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育方式不能只是一些強制性的要求,還應該多一些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因此,教師應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并且要請家長協同配合執行,從而使激勵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
例如,為了更加有效地培養本班學生的責任意識,我制定了《學生責任意識培養激勵方案》,這個方案的主要原則是激勵為主,懲罰為輔。同時,這個激勵方案涵蓋的內容十分寬泛,不僅包括學生方面,還包括班級勞動、班級文明等方面,而對于家庭責任方面的激勵方案,我則是請家長配合執行,并讓家長多多鼓勵學生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
總之,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并加強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葉柳和.農村中學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初探[J].求知導刊,2017(36):12.
[2]張勇.當前農村中學教育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J].中外交流,2018(27):287.
注:此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8]GHB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