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營
摘 要:趣味性的游戲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率,已普遍應用在中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以青島市嶗山區山東頭小學為例,以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效果和實踐應用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體育名師、校長和教育局體育分管領導,實地調研小學體育一線實踐教學,綜合作者多年來一線教學經驗,剖析了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效果和具體應用,旨在通過探析游戲的效果和具體應用,為一線小學體育實踐教學提供借鑒,為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游戲;小學體育教學;實踐應用
小學體育教育有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發展應從娃娃抓起,在小學教育階段,體育課便肩負著塑造小學生積極向上心理、健康體魄、吃苦耐勞品格的光榮任務。小學生年齡在6~12歲之間,其身心發育處在初級階段,身體素質差,不易集中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以如何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習動機,積極專心學習是一直研討的難題。游戲應用于小學體育課正好使得此難題迎刃而解,游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培養學生不畏艱辛、勇于超越的卓越精神品質,使得小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專注學習、勇于突破,塑造良好的健康品格。所以,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備受青睞,其表現形式和組織方法在不斷開發中。
一、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功效
游戲之所以備受中小學體育教學青睞,原因是其有著重要的實踐功效,促學習,提興趣,近目標;開發教學方法,豐腴內容;促創新,煉思維。
1.促學習,提興趣,近目標
從小學生的學情分析出發,可以清晰地看出,小學生活潑愛動,注意力分散不集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易被外界干擾,表現出愛動、愛玩、愛思考的特點,那么在游戲教學時,體育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游戲的本身特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習,促進學習。而對小學生的課標要求是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興趣學習,增強體質,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所以體育游戲促進了小學體育課的雙管齊下,一手抓身心,一手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
2.開發教學方法,豐腴內容
游戲的組織方式和變換形式使得教學方法單一而又多變,這種單一的游戲教學法在千變萬化的方法開發中變幻成多種表現形式,從游戲的難易度,由易到難,時間的長短,由短到長,距離的遠近,由近到遠,重量的大小,由小到大等。所以,游戲開發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當然,游戲形式的變換也豐富了教學內容。
3.促創新,煉思維
游戲的順利實施需要師生雙向參與,師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在游戲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的組織形式可能會臨場變化,新的體驗促進體育教師的再次創新,下次同樣游戲組織時可能會創新,加大難度,提高高度等。當然,在游戲中,小學生也扮演了主角,努力實現自我,在游戲中快樂學習,也極大地激發學生思維想象,積極思考克服困難完成游戲任務。
二、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游戲是規則化的身體活動,學生身在其中,表現為活潑愛學,積極學習,正因為游戲本體特征與小學生健康成長需求吻合,所以在小學體育實踐教學中各個階段都有具體應用和表現。
1.準備活動中的應用——游戲熱身
游戲在體育課準備部分的作用是熱身,通過活動身體使得全身血液骨骼肌肉為工作狀態做好準備。準備活動起到引導的作用,那么游戲便是體育課的催化劑。傳統模式的小學體育課大多是以操場跑道慢跑為主,定型的慢跑式準備活動已經成為主流,此種活動方式有效但是乏味枯燥,具有單一性,小學生應以興趣為引線,以游戲的表現形式達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動機的目的。重復性練習固然是有效的練習方法,但是強制性的口令和哨音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游戲正好與快樂學習的初衷相吻合。
2.基本部分中的應用——技術內容學習
游戲在基本技能學習部分的應用并不多見,基本技能學習需要反復多練,小孩子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以游戲的形式替代重復訓練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單向的灌輸式技能教授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游戲的利用可以集中小學生注意力使其努力學習,在快樂中體驗體育課,在游戲競賽中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分組合作探究、勇于突破。如在耐力跑的教學中,可以利用追逐跑的游戲替代一直跑,游戲性、競爭性的身體活動方式備受小孩子青睞,有利于調動學習興趣和動機,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束部分中的應用——緩沖身心
課堂結束部分的游戲作用是緩沖學生的身心,利用游戲教學使得小學生的身心得到逐漸恢復。此時的游戲應以小強度、慢節奏、輕松為主,例如,太極拳配以音樂“高山流水”,以“擲骰子”等游戲平緩學生身體肌肉和神經,拉伸關節肌肉,減少乳酸積累。
綜上所述,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優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體育教師教學積極性。當然,游戲的表現形式繁多,需要體育教師、學生共同開發。
參考文獻:
羅榮汶,黃平.活用籃球游戲,提高耐力素質[J].中國學校體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