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
水稻是冗渡鎮內主要的農作物種植品種,但由于其品種長期單一化且抗逆性較差,所以近年來導致病蟲害嚴重侵襲,產量連年下降。為了解決這一頹勢,當地也推廣實施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與雜交水稻新組合,并組織水稻品種進行品比試驗。其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應用尤其突出。
1冗渡鎮水稻的主要病蟲害解讀
冗渡鎮水稻近年來水稻低產,這主要是因為它受限于病蟲害影響,例如病蟲害所導致的水稻莖葉受損就極大程度危害到水稻稻穗本身,在水稻不同位置產生了病蟲害,引發水稻的大面積死亡。另外像當地水稻種植過程中也面臨稻瘟病、稻紋枯病、三化螟沖以及稻飛虱的嚴重侵襲影響,對地方生產優質水稻實現穩產高產十分不利。
2冗渡鎮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
冗渡鎮水稻病蟲害嚴重,其發生原因也多種多樣,近年來圍繞病蟲害的防治對策越來越豐富,本文將展開分別介紹。
2.1冗渡鎮水稻病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
冗渡鎮水稻病害較多,這為生產高產優質水稻帶來阻礙,像稻瘟病、紋枯病等等長期影響著鎮內水稻種植規模及產量擴大,這里以稻瘟病為例展開分析。稻瘟病在水稻生長的各個階段都可能出現,它嚴重影響到了冗渡鎮水稻的健康發育進程,而且它的發病時間較長,且每年都會發生,水稻的發病程度更是不盡相同。2016年鎮內水稻稻瘟病大面積爆發直接導致水稻在前稻苗時期就死亡,致使全年無收。為此當地也在近兩年思考了水稻稻瘟病的綜合防治對策,具體總結出以下三點:
第一,自2017年開始當地選擇了擁有更高強度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種,并將其作為是地區水稻栽培主力種植,并制定了定期的更新換代策略,保證水稻品種在栽培過程中始終都能擁有高強抗病性;再次,要結合科學化管理水肥施肥過程,在前期做到曬露田,而在水稻生長到中后期則要選擇干濕交替換水撒施,在操作過程中要杜絕滲水灌溉情況的出現,這樣會嚴重影響到水稻的健康發育過程。另外在施肥方面主要結合水稻的基本生理需要實施科學化培肥。當地在為水稻施肥過程中沒有是氮肥,取而代之的是足量的磷肥與鉀肥,適當施入硅肥和微量元素,這樣做即可保證水稻肥料養分的相對平衡。再一點就是針對稻瘟病預測及預報工作確保針對其初期的及時預測,當地選擇利用到了40%濃度的富士一號乳油配合20%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00mL/hm2),再施入800kg/hm2的水綜合施肥,該綜合防治方法就有效遏制了當地稻瘟病的頻繁發病,在2017年收效良好,避免了稻瘟病的大面積爆發。
另外,當地對于紋枯病的防治措施也基本達到了綜合防治目標,首先選擇在每年春季3月進行整地泡田,將田間中潛藏的大量菌核用水浮起并打撈清除,最后集體焚燒銷毀。同時在水稻分蘗期進行紋枯病防治,主要利用到了5%的靜岡霉素2.0kg/hm2配合1000kg/hm2的水實施綜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抵制紋枯病對當地水稻的威脅影響,實現病害綜合防治最佳效果。
2.2冗渡鎮水稻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
冗渡鎮水稻蟲害主要包括了稻飛虱和三化螟,針對這兩種蟲害本文也提出了針對性防治措施。
首先對水稻三化螟的防治,它的繁殖能力超強可實現一年繁殖6代,而且它擁有“鉆心”特點可直接毀壞水稻莖稈,導致水稻出現白穗或白心現象,直接導致當地水稻減產至少30%。為了解決三化螟問題,當地采用到了灌水滅蛹方法,在冬季三化螟越冬期間配合深層灌水徹底清理其卵與幼蟲,減少其繁殖量。另外在每年的6~8月3個月進行大面積農藥滅蟲,主要采用到了稻豐靈配合殺蟲雙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有效遏制了地方三化螟的快速生長繁殖。
針對稻飛虱的綜合防治對策則運用到嚴控稅費方法,定期撒施撲虱靈來深度強化水稻的基本抗性,確保水稻稻田始終處于通風良好的濕潤狀態。同時當地還及時清理稻田雜草,這也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稻飛虱的蟲源儲藏空間。
總結來說,冗渡鎮針對優質水稻種植所采取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具有相當高的實效性,2017年當地的水稻產量也遠遠高出2016年40%,實現了豐產豐收,當然這也得益于當地在優質水稻種植栽培方面的創新技術實施。
3冗渡鎮優質水稻的創新栽培技術
3.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冗渡鎮優質水稻栽培的創新根本,當地每年4月上旬進行水稻拋秧,并在平整土地后進行地面淺水保水,一般選擇在無風天氣進行。4月上旬到4月末連續3次拋秧,在操作中保證秧苗移栽均勻,且確保秧苗在入土穩定后才能選擇進行澆水灌溉。另外,當地配合溝覆膜技術提高土壤溫度,做到種苗保濕和防風,避免出現土壤水分過度流失的情況,同時提高水肥利用率。
3.2水稻旱育稀植技術
冗渡鎮采用到了水稻旱育稀植和兩段育秧種植技術。以旱育稀植技術為例,在旱育稀植技術應用方面,采用旱土育秧、稀植插秧的方式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水稻壯苗。其特點就是移栽后基本無緩苗期,可實現早發快發,一般來說當地的水稻栽秧密度大約在3寸× 9寸左右,適當增大行距可保證水稻秧苗有效獲得利好光溫條件,對水稻秧苗的抗病能力、分蘗率提高都有好處,基本實現了冗渡鎮水稻的有效增產。
再一點就是兩段育秧種植技術,冗渡鎮目前所采用的兩端育秧水稻種植技術在第一階段要做到提早育苗,保證母床階段有效育秧防寒。第二階段則進入正常育苗的子床階段,保證水稻秧苗在長到2.5~3.0葉時才選擇正常秧苗移栽,做到合理插秧育苗。該技術的優勢就在于它的用種量較少,只需要大約5kg的種子就能完成育秧,大約可節省最多40kg種子。再一點就是它的秧苗素質更好,能夠培養出帶蘗大苗壯苗,為后期冗渡鎮的水稻高產奠定了有利基礎。
本文探討了冗渡鎮的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可以見得該鎮對于水稻的種植心得非常豐富,基本實現了針對水稻的綠色無公害栽培種植,克服了之前鎮內水稻生產所存在的技術難題,確保地方水稻的穩產高產。
(作者單位:552202 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