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波
近年來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病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水稻紋枯病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病害。本文對水稻紋枯病的癥狀、發病原因和感染周期進行了綜述。作者發現水稻紋枯病可發生在水稻生長的任何階段,其癥狀主要包括大面積的菌斑聚集和菌核。這些疾病的原因也很復雜,如栽培和管理、生長氣候和細菌來源的數量。通過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方面來防治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是水稻栽培中常見的病害。具有沖擊范圍大、損傷程度高等特點。一旦發生,將對水稻的產量產生很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開始解決接下來的疾病。已發現這種病害可在水稻生長的任何階段發生。它是一種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的疾病。其發病通常伴有病斑的出現和菌核的形成。氣候條件、灌溉管理和栽培技術都會對這種病害產生影響。
1水稻紋枯病概述
1.1水稻文枯病的癥狀
這些病害發生在水稻生長的任何階段。一般來說,它們在向前后發生得更頻繁。它們大多數出現在葉鞘和葉片,偶爾出現在莖葉上。該病的發病通常由開始時邊界不清的小的深綠色斑點發展為外表潮濕的淺棕色橢圓形病變。一般來說,當環境濕度較低時,病變的邊界在中間出現深棕色和灰白色。當病灶面積較大時,許多散在的病灶會聚成不規則的云紋狀大斑點。整個病變的顏色將從綠色變為黃褐色。病害逐漸發展后,病害將蔓延到水稻根莖周圍,根莖的感染部分變黑,最終導致水稻根莖組織壞死,甚至根莖斷裂,導致嚴重的穗枯萎。當環境濕度較高時,白蜘蛛絲狀菌絲體會出現在感染部位,并逐漸聚集成簇,最終形成新的蘿卜種子狀菌核。
1.2水稻文枯病的原因
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栽培管理、生長氣候和細菌基礎。在栽培管理方面,主要影響因素是施肥、灌溉和水稻種植密度。一般來說,部分施肥和后期施肥會使水稻生長過快,植株密度大,封頂過早。此時,植物的濕度將增加,水稻中的碳氮比將降低,而其他元素如纖維素和木質素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水稻的抗性就會減弱,細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種疾病在這種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容易發生。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溫濕度的增加,此類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一般來說,在清掃較徹底的土地上,這些病害的發病率較低,但在越冬菌核較多的土地上,這些病害在水稻生產的早期發病率較高。
1.3水稻紋枯病的感染周期
這些疾病的病原體主要通過菌核越冬,主要依靠雜草或其他載體。在水稻成熟之前,或在水稻收獲期間,雜草的菌核進入土壤。這個過程導致后來的疾病暴發,最多只能在三天內發生。通常在水稻育種的早期,病原體會在植物之間擴展,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經過這個過程,病原體會感染菌核多次,并逐漸擴大疾病的范圍。
1.4水稻田間科學管理
在選擇和清理種子時,應注意病害殘留物的存在與否,篩選出真菌,并注意抑制核菌生長的菌株,以便開展生物防治研究。嚴禁將病稻與無病稻混合。為了完全隔離它們,工人在播種時還應分成兩組,一組用于無病稻田,另一組用于病稻田。對病田間的管理不能一概放棄,要減少病原體,如明年種稻時搶救細菌,然后烘干燒渣。在水稻田間管理中,還應根據水稻的抗逆性和稻田的利弊,改進栽培技術,合理規劃施肥。單獨施肥或晚施肥不合理,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2水稻紋枯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2.1農業控制措施
在農業方面,可以同時采取各種措施。例如,在選擇品種時,可以優先選擇抗病性較高的品種。在這一環節中,可以根據水稻植株是否具有蠟質層和硅化細胞來選擇品種,因為這兩個部分是防治這些疾病的關鍵因素,也是衡量水分的尺度。水稻品種品質的重要指標。在選擇種子時,還需要通過風選擇、機器選擇和水清洗等手段淘汰不合格的種子。尤其重要的是在冬季盡可能多地去除菌核,防止殘留的菌核傷害水稻植株,并合理地處理去除的菌核,如埋葬或燒毀。另外,在施肥管理中,必須實現多肥的有效組合,合理及時施肥,確定合適的施肥比例,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2.2藥劑控制措施
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措施之一是化學防治。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根據病情的發展適時給藥,并盡快將病情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合理的時機也會影響疾病控制的效果。常用的藥物有50%甲基托布津、2%速保利、25%敵力脫可濕性粉劑以及5%井岡霉素可溶性粉。所有的藥劑都需要用水和噴霧處理。對于病蟲害嚴重的土地,需要在根莖的中下部分集中噴灑,第二次噴灑可充分噴灑。
2.3生物防治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融入農業生產,并采取了新的有效措施防治水稻紋枯病。目前,通過拮抗微生物控制此類疾病已取得進展。近年來,我國研究人員發現真核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水稻紋枯病水稻紋枯病一定拮抗作用,這些有益的拮抗物大部分屬于假單胞菌和芽孢桿菌。
2.4紋枯病發病所表現的癥狀
對于水稻而言,主要是葉片,莖稈部位發病嚴重,而且抽穗前病菌會將浮在水面的水稻根部出現菌群的顏色,有些甚至產生灰綠色病斑,中央草灰色,隨著時間推移,病斑變多,斑越來越大形成云紋狀大斑,從而導致蜘蛛從葉梢開始就腐爛,由白色菌絲狀物形成褐色蘿卜狀,當擴大到一定形狀有一定的群落就開始繁殖孢子。
近年來,隨著農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病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傳統水稻栽培中,紋枯病具有分布廣泛、影響大的特點,是水稻生長最不利的疾病之一。本文總結了該病的癥狀和原因,包括大面積的菌斑聚集和菌核。這些疾病的原因也很復雜,如栽培和管理、生長氣候和細菌來源的數量。對于這種疾病的防治,我認為可以從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入手。在農業上,應注意品種和種子的選擇,合理控制施肥。此外,我們可以通過噴灑藥物來控制疾病,也可以使用效果更好的生物措施。其原理是利用真菌和菌核的拮抗作用來預防和控制疾病。
(作者單位:153215 ?黑龍江省嘉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常勝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