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
近年來,祿勸縣加大高原特色產業扶持力度,培育品牌,積極打造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三品一標”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力度,截至2018年12月份,全縣“三品一標”認定總數達20個,其中無公害產品14個、綠色食品5個、地理標志1個,通過幾年不斷的努力和宣傳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及困難。
1 全縣“三品一標”認定推進現狀
至2018年12月止,一是全縣擁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產地104萬畝,其中:糧油產地53.5萬畝、林果產地40.5萬畝、蔬菜產地9.5萬畝、畜產品認定年出欄55萬頭羽、水產品養殖認定0.5萬畝,分布16個鄉鎮(街道);二是“三品一標”認定總數達10家企業20個產品,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4個、綠色食品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涉及種植13個、養殖7個共兩個領域。即:無公害食用玫瑰、核桃、板栗、甜脆豌豆共6個,種植面積23265畝、年產量4294噸;綠色食品有云龍板栗、祿勸板栗、云杉板栗仁、云杉核桃、云杉核桃仁5個產品,種植面積12794畝,年產量1900噸;無公害生豬5個,養殖規模3.2萬頭、年產量3240噸、產值3860萬元;無公害活雞1個,養殖規模1萬羽、年產量20噸;魚2個,養殖規模12畝、年產量80噸;農產品地標1個、養殖規模13萬頭、年產量4500噸。
2 采取的措施
近年來,祿勸縣采取有力的措施,較大的提升了企業認定“三品一標”積極性。
2.1對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單位的產品、產地和準備上報的企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進行監督檢查及宣傳;
2.2進一步做好“三品一標”認證指導服務工作,讓企業積極參與復查換證及申報工作;
2.3技術人員對所有上報認定產品精心審核,詳細審閱,嚴格按照申報要求對上報的材料嚴格把關,確保上報材料質量、減少材料返修次數;
2.4突出現場檢查,嚴把申報產品的質量,依照“三品一標”產品申報各個現場檢查的新要求,對所有申報產品加大現場檢查力度,重點檢查產地的周邊環境,產品生產期間投入品的使用情況以及生產記錄的規范性等,都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現場檢查,對不符合現場檢查規范要求的堅決不予申報;
2.5加大宣傳力度。深入到鄉鎮(街道)和種(養)殖企業對“三品一標”進行宣傳,發放宣傳材料,講解通過“三品一標”認定的優勢及好處;
2.6擴大認定企業的知名度。積極組織種(養)殖企業的技術骨干參加云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各種培訓及昆明、上海等農產品展示會,引導企業認定的積極性和信心。
3 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3.1“三品一標”認證產品后續管理不夠完善
目前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健全,優質農產品和劣質農產品混區經營,“優質優價”難以體現,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企業對“三品一標”認定也不夠積極,認為認定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多大經濟效益,花錢費事不討好,同時獲證農產品也沒有凸顯市場競爭力,從而導致農產品經營主的認證熱情不高。
3.2申報費用較高、獲證農產品沒有凸顯市場競爭力等原因影響,農業經營主不愿意申報
如:祿勸縣由于受區域的限制,農產品生產產地不連片,導致認定無公害和綠色食品過程中環評費用較高。
4 對策及建議
4.1加大扶持力度
各級黨委政府都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從項目支持、資金傾斜、科技投入、價格保護等方面給予扶持。建立激勵機制,對“三品一標”生產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讓生產企業真正得到實惠,加快生產和開發高、精、尖農產品,逐步提升認證產品市場競爭力,使“三品一標”生產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從而解決其生產成本與收益不對等的矛盾,調動企業和農戶認證積極性。
4.2加強認證監管
加強對已獲證經營業主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深入企業現場監督檢查、指導,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操作,使用時效到期及時復查換證和續展工作。突出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休藥間隔期、檢驗檢測、包裝標識等關鍵環節。重點檢查農貿市場、超市等農產品交易場所中標稱“三品一標”的產品是否規范用標,對發現的假冒偽劣產品配合有關部門予以打擊,維護“三品一標”品牌信譽。
4.3積極打造品牌,加大申報力度
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核心,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申報主體,結合產業扶貧和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把推進“三品一標”登記認證與發展特色農牧產業結合起來,與打造祿勸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結合起來,創建祿勸品牌上進行新突破。
(作者單位:651500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