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堅
瀾滄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5.46萬畝,總產量3.36萬噸,總產值5057萬元。生態環境良好,無公害蔬菜發展潛力較大。但是發展無公害蔬菜還存在總量不足、產量低、品種單一、質量參差不齊、檔次低,外銷少。本文就瀾滄縣無公害蔬菜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做以分析。
1瀾滄縣蔬菜生產基本情況
1.1瀾滄縣農業生產條件基本情況
瀾滄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海拔在580~2510米,山區、半山區占98.5%,年平均溫度18.9℃,年降雨量1595.8毫米,無霜期大于300天,屬亞熱帶綜合立體氣候,光、溫、水、熱資源充足,適宜于農作物生長。全縣人口有49.8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76萬人
1.2瀾滄縣蔬菜生產情況
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5.46萬畝,總產量3.36萬噸,總產值5057萬元。生態環境良好,無公害蔬菜發展潛力較大。但是發展無公害蔬菜還存在總量不足、產量低、品種單一、質量參差不齊、檔次低,外銷少。
2無公害蔬菜生產發展現狀
2.1無公害蔬菜生產及基地認證情況
目前瀾滄縣已申報認證40000畝無公害蔬菜產地。全縣有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大多是小規模種植農戶,瀾滄縣目前沒有申請認證的企業,沒有一個通過 “三品”認證的蔬菜產品。產地作物輪作方式為稻后菜、水生作物與旱地作物輪作。
2.2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目前瀾滄縣制定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管理制度、產地生產計劃、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種植技術、農藥、肥料使用管理等控制性措施。制定生產標準蔬菜類型有黃瓜、番茄、辣椒、結球甘藍,另外制定一個糧食作物水稻。
2.3機構、人員、技術力量、設備、檢測手段等
縣農業局設有蔬菜專業技術推廣站,有專業技術人員6人,其中:農藝師3人、助理農藝師3人,主要負責全縣蔬菜生產技術指導;蔬菜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工作。
3蔬菜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3.1蔬菜生產基地位置不合理
有些蔬菜生產基地,如勐朗壩、上允、勐濱,這些菜地靠近工廠、公路主干線和居民生活區,粉塵、廢氣、廢水和廢棄物污染較重,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
3.2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
全縣沒有固定的蔬菜生產基地,菜農種植面積小,布局零亂,分散性經營,隨意性種植,蔬菜安全監管難,蔬菜農藥殘留可能造成隱患始終存在。
3.3個別農戶加大農藥用量和次數以求得產品的產出,造成了有的蔬菜農藥殘留超標
老菜地多,有些菜地幾年、十幾年連續種植蔬菜,特別是由于連續多年的暖冬氣候,菜區病蟲害基數逐年增加,病蟲害發生也逐年加重,有的菜農只能采用加大農藥用量和次數以求得產品的產出,造成了有的蔬菜農藥殘留超標。
3.4盲目使用農藥化肥
普遍施用含硝態氮的復合肥,甚至施用未經熟化處理的城市垃圾和人糞尿,重金屬污染重。調查中仍有發現極個別菜農還在施用國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如:甲胺磷、氧化樂果、呋喃丹等。有的菜農為了追求土地產出率,未達到安全間隔期就把蔬菜采收上市。
3.5生產經營中存在問題
國家和行業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和生產標準,但是由于執法、檢測機構不健全,人員、經費、設備不配套,技術有待提高,沒有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發展無公害蔬菜步履艱難。全縣僅有一家蔬菜農場被改制,土地被城市建設占用,沒有開發新的蔬菜生產基地,專業協會難以正常運作。
4無公害蔬菜生產發展對策和措施
4.1提高認識
必須把無公害蔬菜生產列為各級政府日常議事日程。發展無公害蔬菜是今必經之路,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是提供優質安全蔬菜的關鍵,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4.2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全縣要統一規劃,選擇1~2個鄉鎮,在交通、土地、菜農意識、生態條件等面條件相對優越區域作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示范園區,基地必須選擇在清潔無“三廢”污染地區。
4.3提供技術保障
落實人員機構、經費,配套相應檢測設備和手段,為無公害蔬菜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和技術保障。建立健全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生產管理、農藥化肥施用、質量檢查、監督機構,嚴禁違規生產和不合格產品上市,確保優質安全。
4.4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在農貿市場、超市,專門開辟無公害蔬菜柜臺,做到優質優價,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4.5加大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宣傳
提高全社會對發展無公害蔬菜的認識。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培訓、提供咨詢服務等多種方法, 廣泛宣傳發展無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形成全社會重視無公害蔬菜發展的氛圍。
(作者單位:1.650201 云南農業大學;2.665600 云南普洱市瀾滄縣酒井鄉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