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慶
仔豬腹瀉是生豬生產的一種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該病是目前最嚴重的仔豬疾病群之一,也是引起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據調查,30kg以下的仔豬,全年平均發病率48%,死亡率11%。仔豬腹瀉在養豬業危害中居首位,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導致飼料報酬率較低、仔豬成活率下降、生長緩慢、生長發育停滯(即所謂的僵豬),甚至死亡。由于引起本病發生的病因復雜,常表現為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呈交叉混合感染,導致臨床診斷與防治困難,引起仔豬大量死亡,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將一例仔豬細菌性腹瀉的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 ?發病情況
2013年11月23日,筆者在贛州市信豐縣某大型養豬場實習期間,所飼養的產房一窩仔豬(1周齡內)出現食欲下降、排黃色水樣糞便并迅速死亡。病仔豬精神萎頓,糞便呈黃色漿狀、腥臭。并且,在2天時間內,7窩仔豬出現相同癥狀,有蔓延到整個欄舍的趨勢。
2 ?臨床癥狀
以排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和迅速死亡為特征。病仔豬精神萎頓,糞便呈黃色漿狀、腥臭,嚴重者肛門松弛,排糞失禁,沾污尾、會陰和后腿部,肛門和陰門呈紅色。迅速衰弱,脫水、消瘦、昏迷至死亡。
3 ?剖檢病變
仔豬尸體脫水而顯干瘦,皮膚干燥、皺縮、口腔蒼白,肛門周圍沾有黃色稀糞。最顯著的病變為腸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癥,其中十二指腸最嚴重。胃膨脹,內部充滿酸臭的凝乳塊,胃底部黏膜潮紅。腸壁變薄,黏膜和漿膜充血、水腫,腸腔內充滿腥臭的黃色、黃白色稀薄內容物。空回腸臌氣很顯著。
4 ?實驗室檢測
無菌取病死仔豬心、肝、肺、腎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在肝、肺上發現紅色、單個、成對或成叢分布且兩端著色較深的大腸桿菌。
5 ?診斷
根據以上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實驗室檢測結果,可初步診斷為仔豬大腸桿菌感染。
6 ?治療
6.1 ?仔豬對癥治療
針對仔豬出現的初排白色的稠糞或稀便,中期排黃色稀便,后期排出黑色的稀便,體溫高。因此可采取解熱鎮痛,抗菌消炎,肌肉注射復方氨基比林、安痛定、安乃近注射液。抗菌消炎可注射硫酸慶大霉素、氟哌酸、土霉素痢菌凈注射液等抗菌素,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5毫升。同時配合仔豬背部涂抹透皮劑剎痢王,每頭仔豬一次一瓶,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再配合往仔豬嘴里擠壓齊全一支靈,每次5~10克,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
6.2 ?對種母豬進行間接治療
仔豬腹瀉雖是發生在仔豬身上,癥狀也表現在仔豬身上,但與種母豬是密切相關的。仔豬完全靠吃母豬奶來維持生命和進行生長發育的,仔豬同時還需要母豬的照管,仔豬與母豬接觸密切,而且種母豬的乳頭被糞便污染后是仔豬感染仔豬白痢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對種母豬應采取以下措施:
6.2.1 ?給種母豬口服仔母康每次一袋,每天早晚各一次,連用4~5天。
6.2.2 ?口服抗菌素,例如土霉素粉、氟哌酸粉劑或者痢菌凈粉劑,每天早晚各一次,劑量按要求做,連用4~5天。
6.2.3 ?種母豬的乳頭乳房以及乳房周圍的皮膚,仔豬在每次吃奶前都要洗凈,并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每天最少進行二次。
7 ?仔豬大腸桿菌的預防
從飼養管理和藥物防治兩方面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飼養管理方面,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嚴格控制引種,抓好母豬產前產后和仔豬的飼養管理和護理,新生仔豬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護飼料和飲水的清潔衛生,消除各種誘發病因。
7.1 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營養因子缺乏
妊娠母豬飼喂全價飼料,保持營養平衡,防止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的缺乏,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仔豬出生后,讓其及早(15分鐘內)吃上初乳,獲得被動免疫保護。同時,在斷奶前后的仔豬飼料中適當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有機酸(復合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等,既可防止仔豬營養因子缺乏,又可彌補其內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內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飼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豬生長發育,有效地預防和降低仔豬腹瀉。仔豬出生后及時補鐵、硒和維生素E可有效防治仔豬營養性貧血和硒缺乏癥,但補硒和補鐵應間隔7天以上,以防兩者拮抗。
7.2 加強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反應
仔豬自身神經調節和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完善,對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適應性較差,易造成消化機能的紊亂引起腹瀉。因此,保持舍內溫暖和一定濕度(50%-60%)、避免溫度驟然升降,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潔、衛生、干燥;逐步斷奶(白天將母豬隔離,夜間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斷奶前的飼喂次數和方式;逐漸更換飼料。避免能引起仔豬腹瀉的各種應激反應對預防仔豬腹瀉至關重要。
7.3 搞好環境衛生
圈舍要每天清掃,清除舍內的糞便、垃圾和污物。定期嚴格消毒,一般豬舍應每隔3天消毒1次,對豬舍、豬欄、飼槽等用具進行徹底清洗,再用3%火堿溶液噴霧消毒。另外,平時應每周進行l次帶豬消毒.可選用對皮膚無刺激的消毒藥物,如0.3%的過氧乙酸、0.5%的百毒殺等。
仔豬腹瀉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防治仔豬腹瀉,主要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仔豬腹瀉的發生、發展與飼養管理密切相關,保持豬舍及用具清潔衛生,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一旦發生仔豬腹瀉應立即隔離和治療,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傳播,注意仔豬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豬初乳關,增強母豬和仔豬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豬腹瀉的基礎。針對性疫苗和敏感藥物的選用是防治仔豬腹瀉的技術關鍵。
(作者單位:332600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