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書輕
豬回腸炎又被稱為豬增生性腸炎,臨床上患病豬會出現間歇性腹瀉,食欲減退,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發育,使得整個豬群整齊度變差。通常情況下,該種疾病不會造成豬出現嚴重的死亡現象,常常病表現為亞臨床經過,由于腹瀉呈現間歇性,不容易被發現。該種疾病在豬群中發生之后,會嚴重影響到豬群的生長發育,使得豬的死淘率逐漸升高,飼料轉化率下降,給養殖場造成的經濟損失較為嚴重。豬回腸炎的致病原為胞內勞森菌感染,該種致病菌主要經消化道傳播,常發生在斷奶、生長和育肥階段。氣候環境較差、長途運輸、飼養密度過大、豬群接觸頻繁、圈舍衛生環境不良等應激因素刺激,均可以導致豬回腸炎的發生。該種致病菌屬于條件性致病菌,通常情況下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致病能力,當豬群受到諸如圓環病毒、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病毒等免疫抑制病原感染,或者養殖場內存在其他引起腹瀉的致病原,如豬痢疾密螺旋體、沙門氏菌、結腸螺旋體,也可以引起該種疾病暴發流行,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該種疾病損失最為嚴重的不是導致豬出現劇烈死亡,而是導致豬生長發育遲緩,使得豬群死淘率升高,日增重下降。本文主要結合一些實際案例,分析了豬回腸炎的診斷與防治技術,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發病經過
2017年7月13日河南汝陽一個養殖戶的保育豬豬群中,反復出現了腹瀉,身體消瘦為主要癥狀的發病現象。出現發病情況后,一開始并沒有引起養殖戶重視,因為豬腹瀉一段時間之后,臨床癥狀消失。但一段時間之后,養殖戶發現保育豬豬群的豬生長狀態不一致,有的豬生長發育遲緩,整齊度變差,并且豬群中連續出現腹瀉現象。這時才引起養殖戶的重視,養殖戶才將病情上報了。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所獸醫到達養殖場后,通過連續一周的觀察確定該養殖場存在發病情況,但整個發病經過較為緩慢,呈現亞臨床經過,養殖場患病豬死亡率較低,但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飼料利用率下降,增重緩慢。通過對該養殖場進行全面調查,養殖戶反映,在獸醫到來之前,使用慶大霉素、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均沒有取得明顯效果。整個養殖場衛生條件較差,存在很多應激因素,同時豬群也沒進行嚴格的疫苗免疫接種。結合整個發病經過,獸醫懷疑是某種致病原感染引起的腹瀉疾病,通過采集病料送到上級畜牧獸醫部門進行實驗室診斷,明確病原之后,立即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控,很好的控制了疫情,避免養殖戶的損失進一步增加。
2臨床癥狀
該養殖場主要以保育豬發病為主,表現為間歇性的腹瀉癥狀。患病豬出現腹瀉癥狀之后,臨床癥狀較為輕微,表現為腹瀉,糞便稀軟不能成型,外觀呈現黑色、水泥狀或者黃白色,在糞便中夾雜很多未消化的飼料。患病豬出現腹瀉癥狀之后,能夠正常采食,飲水和采食不受影響,但生長發育緩慢,發育不良。整個保育豬的豬群中,豬體重相差較大。有些患病豬采食呈現下降趨勢,病情較為嚴重的患病豬會出現持續性的腹瀉,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均不取得不了明顯效果。該養殖場的絕大多數保育豬在發病4~7周左右,突然恢復正常,增長速度加快,但與正常的豬相比,平均日增重明顯下降,飼料利用率顯著下降。
3病理學變化
將該養殖場的3頭病死豬解剖之后,可以發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腸道,小腸末端50cm處和結腸前1/3處的腸壁增厚變硬,腸系膜高度充血水腫,小腸套疊。將小腸解剖之后可以發現小腸黏膜表面附著有大量黃色或灰白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粘膜表面存在嚴重的潰瘍病變現象
4實驗室診斷
結合發病經過、臨床癥狀、病理學變化,可以對病情做出初步診斷初步懷疑是豬回腸炎。但要想進一步確診,還需要做好實驗室診斷工作。采集上述病死豬典型病料組織之后,帶回實驗室,利用實驗室建立的豬胞內勞森菌特異性PCR方法,對送檢的腸道內容物進行檢測,同時進行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PCR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陰性,豬胞內勞森菌均呈現陽性。由此可以確診胞內勞森菌胞感染引起的豬回腸炎。
5防治
5.1治療
豬回腸炎應該采用綜合措施進行治療。確診后應該及時將患病豬和健康豬隔離,嚴格衛生消毒,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養殖場進行兩次徹底消毒。患病豬及時口服補液鹽,確保體內酸堿平衡,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保育豬健康發育。在患病豬飲用水中添加水溶性愛樂新(有效成分為為25%的酒石酸乙酰異戊酰基泰樂菌素)和伊克力康(有效成分為10%左旋氟苯尼考),使用劑量分別為12mg/kg體重和60mg/kg體重,連續使用一周。對于患病豬體溫升高的選擇使用30%的安鈉咖注射液,每頭豬肌肉注射10ml,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三天,降低體表溫度。同時給予所有患病豬黃芪多糖注射液治療,使用劑量為2ml/kg體重,肌肉注射,每頭豬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三天,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采用上述綜合治療手段,連續治療23天,該養殖場未出現病死豬,養殖場未繼續出現發病情況,跟蹤隨訪一個月,病情沒有反復發生,豬群生長良好。病情控制后,及時將該養殖場生長發育停止,生長發育緩慢的豬淘汰處理,營造健康整齊的保育豬群。
5.2預防
日常要制定嚴格的疫苗免疫接種制度,引導養殖戶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免疫注射。哺乳仔豬出生20天左右可以口服勃林格恩特瑞回腸炎活疫苗進行預防。同時還應該堅持嚴格的飼養管理制度,全進全出,自繁自育,做好環境衛生,強化衛生消毒。進出入養殖場的車輛,進入生產區的人員,豬舍飼養用具,活動場所,道路環境,病死豬處理區域都應該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同時還應該控制養殖場的應激因素,加強飼養管理,科學分群,科學轉群。做好養殖場內部員工管理工作,加強技術培訓,嚴格遵守養殖場的各種飼養管理制度。在疫病流行高峰期,可以在豬的飼料中添加相應藥物,進行階段性預防,預防該種疾病再次發生。
(作者單位:467599河南省汝州市畜牧局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