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澤
池塘鱉魚蝦生態高效養殖模式是依據魚鱉混養、魚鱉共生、互惠互利的生物學原理,營造適宜魚鱉生長的自然環境,以投喂鮮活餌料為主,定期使用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利用中草藥劑進行病害綜合防控,采用生態健康養殖,生產出成鱉的品質、口感與野生甲魚相近,符合當前人們的安全優質的消費需求。鱉魚蝦生態混養模式,管理難度較小、投入產出比較高,符合漁業綠色健康養殖的要求,是今后甲魚養殖適應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轉方式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1池塘改造
1.1塘口條件
選擇環境安靜、水質好、排灌水方便、光照充足、淤泥較少、無滲漏的池塘作為魚鱉混養池。池塘面積一般5~10畝,池塘水深1.5~2m,池塘淤泥厚度0.2m~0.3m。
1.2建防逃設施
對于已完成硬件護坡的池塘,可直接利用五孔板作防逃墻,并在五孔板頂部做伸向水面“┌”成“┐”形壓口,壓口寬15~20cm,如是土池,則沿池四周建30~50cm高防逃墻,墻沿同樣做好壓口。在進出水口要加防逃柵,防止甲魚從進出水口逃逸。
1.3設置曬背臺和食臺
在水陸交界的池坡上,制作搭建長方形 (3m×1.5m )的食臺,食臺向水下傾斜。傾斜的一側延伸至水下20~30cm,每畝設置 2~3個。這種食臺還可兼作甲魚的曬臺。在向陽、安靜的防逃墻內設置一個露出水面的小沙灘,沙子厚度控制在l0~20cm,以便甲魚上岸休息、 曬背。
1.4清塘消毒
冬季來臨池塘要清除塘底淤泥,對池塘進行暴曬或者風凍。放水0.5m左右,用生石灰150 kg/畝,化漿進行全池消毒。魚種入池前加水至0.6m,以后逐步加深至1.2~1.5m。
1.5種植水草
在池塘中栽植空心菜、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萍等水草,水草覆蓋率占總水面的20%~30%。栽植水草既可增加池水溶氧,也可凈化水質和改良底質。高溫季節還能起到遮陰降溫作用,為甲魚創造涼爽的生活環境。
1.6投放螺螄
在2~3月份,投放量為100kg/畝;4月份,投放量為200~300kg/畝,此時水溫適宜,螺螄在池內自然繁殖,小螺螄外殼很脆,營養豐富,極易被甲魚攝食;6~8月份,投放量分別為100kg/畝。投放的螺螄需要用4%食鹽水消毒后投放。
2種苗投放
2.1投放時間
3月投放魚種,品種主要為鰱、鳙魚,可搭配湘云鯽、黃顙或青魚。4月中旬至5月上旬投放幼鱉。部分塘口4~5月份可投放抱卵青蝦。鱉種放養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同池放養的幼鱉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幼鱉與魚種分別用3%~4%食鹽水進行5~10分鐘消毒。
2.2放養密度
幼鱉放養規格為150~200克/只,密度為 300~400只/畝;鰱鳙魚種放養規格為150~200克/尾,密度為150~200尾/畝;湘云鯽魚種放養規格為10~20克/尾,密度為100~150尾/畝;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10~20克/尾,密度為100~150尾/畝;青魚放養規格為500~750克/尾,密度為50~60尾/畝。
3飼料投喂
3.1飼料種類
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餌料,主要種類有:鮮活螺蜆、蝦、小雜魚、動物內臟、麩類、紅薯、南瓜等。
3.2投飼數量
結合鱉放養量與預期增重和飼料系數測算出整個生長過程飼料用量。5~10月份投喂占投飼總量分別為3%、7%、25%、30%、30%、5%。再根據魚的放養量、品種、預期增重和飼料系數,測算出魚的全期投飼總量。3~11月份投喂占投飼總量分別為3%、7%、10%、15%、20%、20%、12%、8%、5%。
3.3投飼方法
投餌堅持“四看”、“四定”投喂法(即看季節、看天氣、天水質、看鱉活動情況,定質、定量、定位、定時投餌)。日投餌兩次,上午投餌占日餌量的40%,下午占60%。每次投餌量以2小時吃完為度(一般為鱉體重的5%~15%)。動物性餌料都經消毒洗凈后投喂。
4日常管理
4.1水質調控
苗種投放剛投放時,池塘水深控制在0.6m左右,隨著水溫的升高及苗種個體的增大,逐步加深至1.5m。春季與秋季加水是在15d左右進行1次,夏季是7d加水1次。水的透明度要達到25~35cm。遇到高溫天氣和水質過濃時及時換水,換水量為20cm左右。夏秋季節輪換使用生石灰(15kg/畝)和二溴海因(0.1~0.3mg/L)消毒水體,每20d左右進行一次消毒。
4.2巡塘觀察
堅持每日巡塘,注意觀察魚鱉的攝食生長情況,消滅蛇、鼠等敵害生物,檢查防逃、防盜設施是否完好。做好池塘養殖三項記錄。
5病害防控
以生態防病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夏秋季施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適時注換新水;不投喂腐敗變質的餌料,及時清除殘餌,定期消毒餌料臺;定期用中草藥制劑拌餌投喂,既預防疾病,又促進鱉的健康生長。
6注意事項
6.1建立水上投食臺
稚鱉無需特別馴化,只要搭好食臺,放好飼料,它們自己就會上臺吃食。成鱉的馴化可先符飼料一半放在水上,一半放在水下,待甲魚習慣后逐漸上移,以飼料離水面10cm左右,飼料不被拖人水中為宜。
6.2建遮陽棚
這是水上投喂必要的配套設施,可用塑料布或其它材料做成與食臺平行的遮陽棚,其四邊長出食臺50cm,既可避免陽光曝曬而破壞飼料中的維生素,還可避免喂料后剩余飼料被雨水沖走而造成浪費。
6.3水質管理
優化水域生態,盡量營造適宜甲魚生長的生態環境,保持水質清新,特別是盛夏天氣,魚鱉排泄量大,水質易惡化,為此日常要勤觀察、勤換水,保持水色呈黃綠色,溶氧要求5.5mg/L以上、PH7.5~8、透明度25~30cm左右。
(作者單位:232231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三覺鎮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