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水

翹嘴紅鮊又名白魚、關刀魚、翹殼、翹嘴巴、白條、白刀等,隸屬于鯉形目、鯉科、鮊亞科、紅鮊屬,為我國湖泊中的一種大型名貴經濟魚類之一,福建省清流縣九龍湖上游及庫區生態環境良好,庫區水質常年優于地表水Ⅱ類水質。九龍湖獨特的地質結構、水域氣候、水質環境造就了“九龍湖白刀獨特”的口感與品質,成為餐桌上的佳肴,有“閩江上等名貴魚”的美譽。本文開展翹嘴紅鮊網箱養殖試驗,旨在為漁業品種結構調整、特色漁業品牌“九龍湖白刀”開發及保護野生翹嘴紅鮊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與條件
試驗地點在清流縣九龍湖洞口區域117°01′51″、26°00′21″。網箱布設點平均水深30.0m,水流平穩。試驗期間水溫20.5℃~31.3℃,透明度0.43m~1.0m,溶解氧(DO)7.1~10.7 mg/L,pH為6.8~8.3,亞硝酸鹽0.0047~0.0113 mg/L,氨氮0.0010-0.1303mg/L,硫化物0.0007~0.0266mg/L,葉綠素a 0.01586~28.3087ug/L。
1.2網箱的結構及排列
本試驗設置4個網箱,網箱規格為5m×5m×3m,聚乙烯單層網箱(無蓋),試驗前期網目為1.5cm,試驗后期網目使用4.0m;用泡沫、角鐵(鍍鋅管)等作浮力和框架,網箱固定于框架上,其他配件與設置類似于一般的網箱;呈“田”字形排列,網箱入水2.5m,網箱四周內側以水平面為中心點嵌1條高度0.4m的20目網片帶,防止膨化飼料流失。網箱于魚種進箱前10d入水。
1.3 魚種放養
試驗魚種來源于本縣九龍湖,抬網(吊網)捕撈進入暫養網箱中,消毒馴化12d后經篩選后按試驗設計分別入A01#、A03#、B05#、B06#箱,入箱魚種的規格、數量和重量見表1。每個網箱投放鳙魚50尾,規格250g/尾。
1.4 飼料與投餌
飼料為重慶新希望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870浮性配合飼料(翹嘴紅鮊專用料),飼料主要營養成分:粗蛋白≥32.0%、粗脂肪≥3.0%、粗纖維≤10.0%、粗灰分≤15.0%、氯化鈉0.20~0.90%、總磷≥1.00%,鈣≥0.6%、賴氨酸≥1.50%、水分13%。前期投喂粒徑為2.0mm,中后期投喂粒徑為3.0mm。
魚種進箱第2d開始投餌。每天投喂兩次,早晨投喂為天剛亮時段,傍晚投喂為黃昏時段,投餌量以1個小時吃完為準,投餌率掌握在魚體重的1.5%~6.0%,根據攝食情況、水溫、天氣等情況適時調整。
1.5 日常管理
做好日常管理記錄,包括水溫、天氣、投飼量、魚攝食情況等。定期使用二溴海茵0.3ppm藥物消毒,不定期使用氟苯尼、保肝利膽等拌料內服。試驗對象個體達250g左右換網目4.0cm的網箱。
2 結果
2.1 成活率
試驗歷時234天,試驗A01#、A03#、B05#、B06#箱成活率分別為87.8%、89.2%、92.1%和90.6%。見表1。
2.2 生長情況
試驗結束時A01#、A03#、B05#、B06#箱的魚體重分別為620.1g、581.9g、780.3g、827.8g;日增重隨著放養規格的提高而增大;而特定生長率和個體增重倍數呈現降低的趨勢;各試驗箱餌料轉化率在1.88~2.11之間,變動不大。見表1。
2.3 經濟效益
試驗總成本135433元,總產值309741元,總效益174308元。A01#、A03#、B05#、B06#箱的單位效益分別為544元/m3、572元/m3、741元/m3、931元/m3,各箱的投入產出比在1:2.21、1:2.23、1:2.27、2.39之間,變動不大。
3 小結與分析
本試驗的個體增重倍數隨著放養規格的增大而呈現降低的趨勢,這種趨勢與大部分的魚類品種有著雷同的規律。餌料轉化率在本試驗中未見明顯的差異。
本試驗A01#、A03#、B05#、B06#箱的單位效益544~931元/m3,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但是從單位效益分析看,B06#箱單位效益是A01#箱的1.71倍,剔除兩箱不同單價(A01#箱單價40元/kg、B06#箱單價48元/kg)因素外,那么B06#箱的產量、放養密度分別是A01#箱的1.35倍、3.10倍;為此,今后就放養密度設計方面做一些調整,在投放魚種規格方面也將做進一步的探討。
(作者單位:365300 福建省清流縣沙蕪畜牧獸醫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