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
隨著國家對植樹造林政策的積極倡導,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近年來國內植被覆蓋面積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是相對世界各國來說,我國的森林面積比例依舊偏低,林業發展所帶來的附加產值、經濟效益狀態一直低迷,非常不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經過不斷地改進育苗技術和造林方法,單位面積內林木的種植成活率得到提升,大大幫助林業有效發展,使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
一、林業育苗的技術要點分析
(一)播種前的種子處理技術
育苗技術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是挑選品質特性優良的種子。種子首先要經過精挑細選,浸泡、風干、粒選等一系列過程之后,質量輕、成活率低、胚芽不完整的種子及時篩掉,而質量比較好的種子留下然后進行消毒處理。種子栽入土地前,還需要使用燙種、紅外線照射等物理(或化學)方法,把種子內部殘留的蟲卵病菌等危害物徹底消滅。
種子進行催熟的手法較多,根據種子不同分類具體分為三大類方法:浸種法、去蠟去油法、層積催芽法。浸種法主要針對的是楊樹、柳樹等樹種,使用溫水進行簡單浸池,保證種子整體濕潤、水分均勻,然后把種子放置于陰涼干燥處使其自然風干。而松樹、側柏這類種子,因其外皮厚實,浸泡時水溫要適當提高,溫度最宜保持在45度左右。去蠟去油法是針對種皮帶有油脂蠟質的種子,首先在水中加人草木灰或堿水,使溫度升至70度左右,然后等水溫回冷之后,再用手搓去種皮蠟質油脂。層積催芽法主要是針對休眠期較長(銀杏、紅杉等)的樹種。
(二)播種方法
種子的播種方法具體可以分成三類:散播、條播、點播。散播主要針對種子顆粒較小,在樹苗期需要移栽的樹種。條播適用于種子顆粒中等的樹種,這個方法能適用機械化播種,以保證單位面積內能保持一定的種植數量,確保種子能否整齊發芽。點播方式針對種子顆粒較大的樹種,其優勢是能夠使種子間保持適當的距離,保證樹苗間水分和養分都能吸收均勻,使樹苗的橫向發育良好。
(三)種子播種時的覆土厚度要求
樹種種子播種之后要進行覆土蓋種,覆土的厚度要根據種子的大小情況來確定。大粒種子的覆土要厚一點,小粒種子的覆土要薄一點;沙質土壤的覆土相對較厚,粘性重的土壤覆土相對要薄;并且在覆土時保持土壤薄厚均勻,確保種子整齊發芽。
二、 國內常用的幾種造林方法
(一)栽苗造林法
栽苗造林法是指利用根系完好的苗木進行種植來達到造林目標的方法。栽苗造林法優點是植樹成活率高、抵御惡劣環境能力強、生長環境要求低等,而這種造林方法的缺點是苗木根系在種植中容易受到損壞或水分流失,導致苗木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因此必須在實施栽苗造林法之前必須要做好育苗工作,節省種子。栽苗造林法可以采用營養繁殖苗、播種苗移植苗或是野生苗進行栽種。并且在起苗、選苗、運輸、假植、修剪、定植等各個環節中都要保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并做到隨起隨栽,保證苗木根部鮮活、濕潤,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二)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指將樹木的干、枝根作為造林原材料進行種植培育來達到造林目標的方法。使用分殖造林法既可以節省育苗所耗費的資源,而且種植成活率高、技術操作簡單、幼樹生長快又能保存母本遺產性。分殖造林法適用于柳樹、楊樹、松樹等營養繁殖的樹種。該法對土壤環境要求高,要提高插穗生根成活率,必須使土壤保持足夠的疏松度和濕潤度。
(三)插條造林法
春秋兩季則適宜使用插條造林法,春季最佳種植期是在土壤解凍后、樹木發芽前的一段時間,而秋季最佳種植期是在樹木落葉后、土壤凍結前。具體操作方法為:選取樹齡1-2年,粗為1.5-2.0cm的校條,修剪掉多余枝,保留長度為30-40cm的插穗,確定株苗間距,在預先整理好土壤里扦插,再將土壤踩實,保證插條的2-3cm露于土壤外。在土壤的濕潤度不足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土壤水分,應使用細土進行覆蓋或采取壟作法,步驟為:首先進行土壤整理,再作壟并向土壤灌透水;然后在壟面上蓋上塑料薄膜,按照一定株距進行插條扦插;最后用細土蓋住塑料薄膜上的插孔,待枝條長出葉子后再把薄膜撤掉。
三、育苗技術和造林過程中的防病措施
(一)育苗技術中的防病措施
在育苗期苗圃地的選擇要適當,苗圍設置應盡量避免在土壤黏重、地勢低濕的地點,以防止根的呼吸受阻且易于積累硫化二氫和水楊醛等有害物質,進而導致猝倒病、根癌病、菌核性苗枯病等。如果因為條件限制而必須在此類地段上設置苗圃,在改良土壤、排水等方面就要加大力度。若在易于排水的沙地或黑色土壤上設置苗圃,要避免因夏季高溫造成的灼傷。此外,苗圃設置時要遠離有同種林木的林分,避免病原物從林土上傳到苗木上。
(二)造林技術中的防病揩施
適地適樹可以提高林木抗病力,并減少病害。近年來,由于不適當括種的情況頻發,導致數木的栽種情況不佳,許多侵染性病害也相繼發生。比如因立地條件惡劣,杉木黃化、馬尾松黃化等問題頻發,并且在黃化的馬尾松容易引起因多毛孢菌和皮下菌導致葉班病。關于病蟲害防治,可采用混交林的栽種方法,這種方法對于根部病害或是枝、葉病害,通過混交種植,起到某種屏障的作用。在進行混交種植時要注意樹種的搭配,比如在某種銹病嚴重的地區,若使用病菌的兩個轉主作為混交樹種,不僅沒有防病作用,反而會促進病害。
(三)林分撫育中的防病措施
在幼林及成林的撫育管理中,要注意對病害的防治。及時拔除病死樹,弱樹、弱枝及枯枝要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如松爛皮病菌等弱寄生的病原物在這類林木上寄生草長,芟延開來的導致大片病害的發生。這類病菌通常存在于枯枝上變成腐生物,當林木衰弱時,便從枯枝組織活組織蔓延而成為寄生菌,導致枝條或林木死亡。
在林分的管理中,為了防止病害蔓延擴展,必須及時發現和清除病害的發源基地,并立即采取適當的撫育措施或其他防治辦法,確保其成災以前加以清除或將其限制在一個小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生態問題的認知加深,林業保護的意識也得到提升,林業不僅能給人們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也大大地促進了人們的健康發展。現代林業發展要將林業資源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點,深入分析林業育苗技術以及造林方法,不僅能積極推動林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也能緩和人和自然之間的矛盾,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環境,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251902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水灣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