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林
柞樹在東北地區屬于常見主要造林類樹種之一,多年生。它的木質堅厚,具有很大的比重和較強的耐腐蝕能力。而且它的紋路十分美觀,在多個領域用途廣泛,屬于較珍貴的用材樹種。本文試對柞樹造林技術加以分析和探討,希望對提升柞樹造林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鑒。
柞樹在我國的東北地區種植較為廣泛,它的適應性強,可在多類土質中生存,因此,它的種植相對難度不是很大,但也應該注意一些具體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1堅持規范完善地建設育苗基地
1.1做好育苗地科學選擇
在育苗地選擇上,柞樹與其它樹種的要求類似。從地上來說,就以平整的地勢為宜,對土壤的要求是干燥且肥厚,并盡可能選擇有效土壤層深厚的地塊。同時,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排灌條件,并與水源地連接,并要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便于育苗之后的運輸順暢。
1.2規范化做好整地和苗床建設
在選擇到合適育的育苗地之后,要及時做好整地工作。整地深度應控制好,一般宜為25~30cm深度為宜,之后要對地面進行平整,用于制作柞樹育苗的苗床。苗床一般宜為1m左右,長度要根據苗地的實際情況加以確定。苗床高度的確定應該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加以確定。一般來說,樹的育苗床宜為“旱低床、澇高床”,即,當育苗地較為干旱或是灌溉條件較差時,苗床制作得應該低一些;反之,當土地較為濕潤時,宜略高。育苗地實際情況確定。進行柞樹的育苗時,由于它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所以做高苗床相對更合適一些,一般應該維護的高度為10cm左右,同時,還要在苗床之間做好人行道的預留,寬度宜為0.5m,這樣是為了給后期人工管理和具體操作提供通道。
1.3規范化施肥
施肥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采用完全腐熟練的有機肥,以畝計,用量為4噸/畝,同時,還要施入一定量的磷肥和鉀肥,最后再將根菌土施入。由于柞樹的特點是根系根毛較少,所以它的吸水能力以及在養分供給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采取在土壤當中用真菌進行接種,達到“根系和細菌共生”。這樣,細菌可以有效吸收土壤當順存在的水分和養分,實現對柞樹的營養及水分的補充。為此,可在建設苗床的過程中,在田間施入適量根菌土,以有效促進柞樹幼苗根系實現健康生長,達到有效培育壯苗的目的。
2抓好柞樹的播種和育苗
2.1種子的催芽
要精挑細選飽滿無蟲害的種子,并將這種種子提前15天,用清水浸泡進行催芽。浸泡的時間應為1~2天。隨后,把種子撈出晾干后,將這些種子堆成堆并噴少量水,用草簾覆蓋,并連續噴水,以使種子保持濕潤狀態。當發現約有超過80%的種子出現露白時,即可以轉入播種環節。
2.2適時適量播種
在苗床作好之后,采用順床式播種,并控制好行距及株距。一般行距范圍控制在25~30cm之間。如苗床寬度為1m,可按3~4行標準播種,開溝深度一般宜為5~6cm。按該標準計,一米長溝內播種數量 約為50粒左右。待播種完成后,要先用土壤覆蓋3~5cm厚度并略微壓實。
2.3做好苗期科學管理
主要是待柞樹苗出苗之后,做好中耕除草以及適時適量的田間灌溉及施肥工作。此外,還要做好間苗查苗以及定苗,并做好防止苗期遮陰避免被過熱的太陽灼傷。
3抓好柞樹的科學造林
3.1要控制好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的確定,應該以造林的目的為基本依據。目的不同,造林的密度當然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行距和株距宜分別為1~2m和1.5~2m之間,以畝計為167~400株/畝。同時,造林密度的確定還應該以立地條件作為確定依據和標準。如果立地條件相對較好,可以進行適當的稀植,反之,則適當密植。屬于經營性造林,密度宜略大,可按每畝300~400株左右計;用材林為使其胸徑有保證,宜稀一些,一般每畝定植株數為200~300株左右。
3.2規范化做好造林地整地
造林地最好是選擇那些具有土層深厚且肥沃的地塊。如是山地,宜坡度小于25度,整地宜按定植標準行距及株距進行。整地一般分為兩種,一是全面整地,二是局部整地。前者應視造林地實際情況 加以綜合性確定,主要是清除造林地中的雜草和灌木。當造林地有一定坡度時,宜采用塊狀整地法。當地勢較為平坦時,則較適合全面整 地技術,并多在深秋時實施。
3.3 采用健苗壯苗造林
要想使造林取得預期效果,必須在造林時選擇健苗壯苗。它直接影響到造林質量和林木的成活率。選擇柞樹樹苗時,其標準包括地徑及高度兩個主要指標。其中,地徑宜大于等于0.6cm,高度宜為70cm左右。對根苗的根系方面的要求是要完整且無各類病蟲害,對枝干的要求是無機械性損傷。
在進行移栽時,最好是春季,一般情況下三月中上旬進行(需要根據當地氣溫情況),移栽時要控制好深度,最好是移栽的深度深于育苗地的根莖大約2~3cm。苗木要盡量減少在停留時間,隨起隨栽。種苗時,要嚴格按照“三埋兩跥一提苗”的基本規范進行操作。
3.4 嚴格做好造林撫育管理
造林之的后2~3年這段時間,中耕除草要跟上。造林成功當年,中耕除草要開展三次。分別在4~5月及6月和8月各一次。當造林成功后,遇到樹干生長不高的情況,應在造林成功好的第三年平茬,并注意日常撫育管理的標準化操作,主要是培養優良樹形和提高木材的品質。此外,還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盡可能采用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
總之,柞樹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樹種,在培育中,應該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并將其貫穿于整個生長周期當中,這樣,才有利于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55600 ?黑龍江省寶清縣梨樹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