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飆
種植速生楊,不僅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現階段木材資源短缺的問題,還可以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的優勢,增加林農收入。但是,我國在種植速生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更好地栽培出品質優良的速生楊,尚需經過探索和努力,找到先進實用的速生楊栽培管理技術。
1速生楊栽培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1苗木品種選擇不合理
古語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不同的地域適宜栽種的楊樹品種不同,同一個品種在不同地域上的栽培效果也是不同的。由于我國木材資源短缺,通過種植速生楊可以讓種植人員在比較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樣一來,很多人盲目引進,忽視了“適地適樹適品種”的栽培原則,只一味地看重速生楊的生長速度,大批量地引進種植生長速度快的速生楊。這樣一來,忽視了速生楊的抗性,常會破壞種植當地的自然循環,進而導致更加嚴重的環境問題,得不償失。
1.2造林密度不合理
由于缺乏必要的經驗和培訓,大部分的楊樹種植人員都不注重造林密度。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許多種植人員都盡可能地將每棵樹的占地面積縮小,讓有限的種植面積里能夠“塞”下更多的樹。這樣一來,栽培密度過大,株距不足,生長面積受限,最終導致生產的木材徑階小、價格低、效益差的后果。
1.3災害防治力度不夠
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常會出現旱災、凍害等自然災害,我國大多數種植人員的專業水平有限,對栽培樹種的品種特性認識不完全,對災害的防治不及時,極易因災害侵襲造成極大的損失。尤其是病蟲災害,很大一部分的病害和蟲害比較頑強,無論是病菌還是害蟲都已經有了較強的抗藥性,以往的防治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對種植人員又提出了一項巨大的挑戰。
2速生楊栽培管理方法
2.1因地制宜地選擇栽培樹種
經科學的研究發現,不同品種的楊樹,其生長條件也不同,應當因地制宜地選擇樹木品種以及種植地點。一般楊樹在平地、低地、河灘、溝壑和沙土地上均能生長,但是速生楊的生長條件比較嚴苛,種植地要有肥沃的土壤條件和良好的排灌條件,最適宜的立地條件是土壤有效層厚度必須超過一米、地下水位控制在1.5米以上、2米以下,若是缺乏排水條件,則不宜種植速生楊。在選用苗木品種時,應當嚴格按照國家對種苗繁育政策的規定,宜選擇生長形態較好的澳洲黑楊、荷蘭二號和美洲黑楊。
2.2科學安排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對速生楊的產量、質量和生長情況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種植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需要進行周密的計算。對于大徑級材的培育,通常進行稀植并實行農林間作,可以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間作5年,在一個輪伐期內不主張間疏伐;也可以采用株距4m、行距10m的規格,間作農作物6至7年,以保證樹木得到充分的受光條件。對于中小徑級材,株行距的規格要適當縮小,輪伐期可適當減短,一般為5年。目前,我國對速生楊的種植密度已經經過專業人員的考察和周密的數字計算,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每一個速生楊的種植人員都應該嚴格執行,科學地規劃速生楊的種植密度。
2.2做好幼林撫育
速生楊的栽培宜采用“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的栽植技術,在進行在種植之前對土地進行深翻,深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的緊實度,改善速生楊的生長條件。通過林糧間作撫育幼林,通過了解速生楊的生長習性,科學地安排好松土、管水、修枝和間伐等工作。松土可以改善 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讓楊樹根系發育得更好;楊樹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施肥后以及天氣干旱都要及時澆水,以防燒苗;還要對幼樹進行及時的修枝和整形,以確保樹木楊樹能夠得到最好的生長條件。安排好間伐可以緩解資金不足,因為通過間伐可以提前獲得小徑材,將小徑材進行出售,所獲得收入可以用于中期林木的養護,主伐時再收大徑材。
2.3及時做好災害防范
種植人員應當時刻關注氣候預報,及時獲取旱災、凍害等氣候災害的有關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減少因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楊樹容易誘發銹病、蚜蟲、舟蛾等,需要引起種植人員的注意,若對這些病蟲害不加以重視,大面積的速生楊林將會得到毀滅性的傷害,極大地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樹林的肥力是預防病蟲災害的關鍵,要合理施肥,施用有機肥,保證樹木健康生長的同時有效預防病蟲災害。實行農林間作,預防土地營養的流失,保證土壤肥力,還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避免因土地營養單一化造成的惡性循環,有效防治病蟲災害。
綜上所述,速生楊品質優良、木材優質、生長速度快、繁育能力強、抗寒以及抗病蟲害的能力也較強、木質比較輕、容易被加工,是速生豐產林建設的最佳種植樹種,也是我國造林項目中的樹種之一,栽培速生楊是解決我國現階段木材資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如何在保證速生楊生長速度的同時,保證木材的質量,提高經濟效益,仍然需要速生楊種植人員在培植過程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總結出選擇培育優良的苗木品種、科學合理地規劃種植密度、做好幼林撫育以及防止病蟲災害的經驗,形成我國科學有效的速生楊栽培管理方法。
(作者單位:125100 ?遼寧省興城市木材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