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科技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這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農業機械的大范圍普及、新品種的研發、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改變了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但同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科技水平仍舊處于地端水平,科技對農業成果的轉化貢獻較低。我國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期,科技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及時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歷程進行分析,對經驗進行總結,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1當前阻礙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因素
1.1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
中國農業科技的研發主體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科研機構和高校,另一類是企業。對于科研機構和高校來說,研發多是為理論研究和學術發展,研發過程與農業實際生產相脫節,也很少與企業的需求相掛鉤,其研發的資金來源也多是政府支持。在現有的資助方式和研發體制下體制下,科技工作者將科技成果轉發為生產力的動力不足。再就是另一類主體,企業的研發能力不足。尤其是農業領域,企業急功近利,重生產輕研發的現象普遍。
1.2農民整體素質偏低
我國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基本上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對新技術的吸收能力比較差。尤其是現在農村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老人的思想比較落后一些,對科學種田從內心里比較抗拒,在生產過程中多數還是憑借經驗。在生產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說錯過最佳種植時期,或者是種植的太過于密集以及施肥過多等等。即便是新興的生產經營形式,比如說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真正依靠科技、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的也不多見。
1.3缺少農業專業技術人員
我國有一套完整的農技推廣體系,其中縣鄉兩級的農技推廣站主要任務就是負責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疾病防控、病蟲害防控以及農產品質檢、農民培訓等,但是從事農技推廣的隊伍來看,存在人員專業素質整體偏低的情況。現在許多科技人員吃不了苦,只是坐在辦公室研究理論,很少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的生產活動。再就是傳統人事制度存在一些弊病,一些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沒有安排到真正適合的崗位上去,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不能真正發揮科技骨干的作用。
1.4缺乏相關的政策法規
當前我國缺乏與農業科技和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政策法規,現有的法規比較零亂并且滯后,尤其是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保障性、激勵性和約束性的相關規定不夠詳細具體。對于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雖然有明確的政策支持,但是過于強調指導性和原則性,缺乏可操作性,上述經營主體面臨貸款難、抵押和擔保難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新興經營主體的經營和發展。
2促進中國農業科技進步的方法探究
2.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科技體制
國家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將其列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的重點工作。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要將農業技術的研究應用、新技術的發明推廣作為重點的投資對象。依靠政府的資金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對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行鼓勵和引導,帶動企業對農業技術的投入,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到農業科技領域中去。同時要建立健全科技體制,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新體系,保證研發的深入開展和農業科技成果的有效推廣。
2.2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農業科技發展的目的和最終歸宿就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這一方面需要國家定好大方向,要求農業科技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路子來發展,在此基礎上積極進行技術上的指導和引導,發展多元化的新型農業技術,建立完善的設施。另一方面離不開科技人員的不斷探索。農業科技專業人員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不能一味地紙上談兵,需要真正地深入田間地頭去指導農民們的生產活動。在操作時可以從扶持一兩戶示范戶著手,以此為中心不斷的向周圍進行擴散,樹立農民們科學種田的意識和信心。
2.3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發和運用,關鍵是人才。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最為正規和嚴謹的就是高等院校的教育。高等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對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內容進行調整,緊跟農業科技發展的步伐,培育一批又一批的農業專業高素質人才,擴展和壯大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隊伍。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吃虧耐勞品質的培養,因為農業技術研發離不開實踐,要鼓勵大學生們向老一輩的技術人員學習,肯吃苦肯深入田間地頭中去,在基層中學習和研發新技術。同時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于優秀的農業科技人成才,要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
2.4提升農民的科技素養
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實踐者。要發展現代化的農業科學技術,必須要樹立農民群眾科學種植養殖的意識,加強對其教育培訓。各地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組織好相關的培訓,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下鄉指導,在村里定期組織農技學習課程,課程內容的設定要因地制宜。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地區主要講授新技術和新設備使用方法,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地區以基本的農業技術講述為主。通過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培養適應科技發展的新型農民。
總之,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因地制宜,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時向先進水平學習,參考和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和農情的新型科技發展道路。
(作者單位:257000山東省東營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