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沃
也許,正因為這樣,澳大利亞的孩子們幾乎沒有厭學的現象,每天都很樂意背著書包去上學。而且,孩子們尊敬老師的習慣也是在這一過程中養成的。放學后,如果在校外遇到自己的班主任,他們都會主動上前與老師擁抱問候。
小苓一直在國內一所不錯的公立小學讀書。三年級暑假,父母計劃帶她飛往澳洲游玩,也正好到墨爾本親戚家度假。抵達墨爾本的第二天,爸爸媽媽對她說:“送你到澳大利亞小學去體驗一下吧,我們已經都幫你聯系好了。”送孩子上學的第一天,爸爸媽媽心里也開始憂慮,畢竟孩子要完全處于陌生的環境中,接受非母語的教學語言,以及不同人種的小伙伴……然而,小苓第一天上學回來后意猶未盡地說“明天還要去”。
孩子說在課堂上沒有感受到任何學習壓力。老師非常友善,上課形式生動活潑,雖然她在語言方面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但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老師、同學們的幫助,她完全可以融入其中。同學們也都很友好,會主動幫助她、帶她玩。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她一下就喜歡上了澳大利亞的學校,也相信自己能夠很快適應。
這就是澳大利亞中小學教育的魅力——努力讓孩子快樂和自信。中和高中)和高等教育(大學和職業學院)。對于義務教育,澳大利亞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澳洲小學教育包括五大學科:英語、數學、社會研究、藝術(包括音樂、美術、手工和戲劇)和保健(包括體育和品質培養)。每學年結束的時候,老師會給學生的每一學科進行評估,內容除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外,還包括學習態度、課堂參與程度、獨立思考能力等諸多方面。
中國的小學生剛到澳大利亞時,一般都會感到很奇怪,因為這里沒有統一的課本。小學階段的孩子每天上學除了帶英語和數學練習冊、筆記本,書包里就只剩下飯盒和她準備與同學們分享的點心。上課時,他們就是直接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課堂練習完
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全球性獨立評審結果均表明,澳大利亞中小學在閱讀、科學和數學等特定科目中的教育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澳大利亞雖然人口只有2200多萬,卻在科學、文學、體育等各方面培養了眾多世界一流人才,在過去的百年間,共有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澳大利亞的教育是由各個州政府獨立負責的,整個教育體系由三個層次組成:初等教育(小學)、中學(初成老師布置的練習冊上的作業,除了每天的閱讀要求,回家幾乎沒有作業。
澳大利亞沒有如中國那樣嚴格、詳細、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只制定了統一的課程框架體系和教學原則,各州、甚至各個學校都有相當大的教學自主權,學校和老師會因地制宜地選用上課的素材。因此,圖書館往往就成了孩子們學習知識的重要課堂。這也使得各地方同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進度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管各州和各所學校存在多大的差異,很多教學原則都是統一的,其中就包括保護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快樂教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的自信,等等。可以說,這些原則滲透到了日常教學的每一個角落。
澳洲學生在上課
在澳大利亞的中小學校,能夠讓你明顯感受到孩子們成長的朝氣和活力。每一間教室外的走廊上,都會貼滿學生各具創意的手工藝術作品,公共櫥窗里擺滿了各類活動學生獲獎證書和獎杯。
走進課堂,每班學生人數在20人至25人之間,小學階段由一個全科老師負責一個班,除一些學科如體育、計算機外,班主任會教授所有課程;初中階段則已經開始選課和走班。老師上課的時候也非常輕松隨意,全班師生經常會坐在地上圍成一圈,大家有說有笑地結束一天的課程。平時,老師也并不特別強調學生要掌握多少知識點,而是更在意讓每一個孩子對課堂有興趣,鼓勵每一個孩子主動思考。
也許,正因為這樣,澳大利亞的孩子們幾乎沒有厭學的現象,每天都很樂意背著書包去上學。而且,孩子們尊敬老師的習慣也是在這一過程中養成的。放學后,如果在校外遇到自己的班主任,他們都會主動上前與老師擁抱問候。
澳大利亞中小學的品行教育也很有特點。品德教育不單列一門學科,也沒有專門的說教,而是將對孩子的品行要求融合到對學生具體行為的引導和矯正當中。舉止文明的學生會隨時得到表揚和鼓勵,而如果一個學生對別人說臟話或欺辱別的同學,任何一個經過的老師都會上前制止和教育;對于那些攻擊性比較強、言行粗魯成習的學生,學校甚至會為學生建立跟蹤日記,與家長建立聯系機制,幫助學生認識到每一個行為的對與錯。
鼓勵學生自信、包容、釋放個性,也是澳大利亞日常教育注重的一個方面。貫穿老師教育工作的,始終是一個法寶:鼓勵和表揚。而且,老師和學校也都非常注重表揚的不同形式和規格。從回答對一個問題時獎勵一個動漫紙貼,到不定期地因各種原因給學生發張小獎狀,再到每學期舉行年級大會時校長和老師公開表彰各方面的優秀學生,等等,使得每一個有任何優點的學生都能夠得到肯定。
澳大利亞的義務教育,對“原則性”的注重和投入有時候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比如,在澳大利亞的校園里,人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一些身體殘障或智障的學生和普通學生在一同上課。“特殊學生”享受到與普通學生相同的義務教育,是澳大利亞教育平等的一個原則。為了保證這一點的實施,每一所招收殘障學生的學校首先要保證設施和人員到位。如果招收了一名坐輪椅的學生,學校必須要有進入教室、圖書館、電腦室等學習場所的無障礙通道,有的學校因為圖書館在二樓,甚至還需要專門為坐輪椅的學生裝一部電梯。而對于聾啞學生,學校會專門為他們配備一名手語教師;對于剛剛轉入的非英語學生,學校會有專門的語言老師幫助輔導英語。公立學校所有這些特別支出的費用,都由政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