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領軍企業,五糧液當下的發展勢頭可謂迅猛。該集團今年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五糧液生產經營目標超預期完成,實現銷售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16%。這意味著,五糧液集團距此前定下的“十三五”期間再戰千億目標僅有“一步之遙”。“中國白酒行業將進一步向優質品牌集中,向優質產能集中。”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判斷。他說,希望國家能以市場化方式,實施差異化產業政策,支持白酒產業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大對白酒國際化發展的支持力度。
環球時報:今年兩會上您提交了怎樣的建議?對于國家對白酒行業的政策支持有怎樣的期待?
李曙光:我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建議進一步加大白酒的國際化發展支持力度,出臺白酒出口專項政策,積極推進制定白酒國際化標準,多措并舉爭取改善貿易環境,經貿交流與文化交流相結合,持續提升白酒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白酒文化故事。二是建議加快白酒產業政策的修訂,新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不以限制的方式,而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白酒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或者實施差異化產業政策,在指導目錄的限制類產業中,明確“除名優白酒外”,以鼓勵優質產區優質產能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據此我們也認為,中國白酒行業也將長期處于以結構性繁榮為特征的新一輪發展的長周期。五糧液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行業龍頭企業,擁有行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并保持連續生產的明清古窖池群。集團去年收入利潤增長好于預期,好于行業平均水平,今年我們將跨越千億臺階,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并將盡快創建世界500強企業。
環球時報:在新形勢下,加速中國白酒“走出去”一直是我國白酒行業面臨的時代課題。當前,中國白酒走出去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過去一年中,五糧液作為我國白酒行業的領軍品牌,在走向海外,弘揚白酒文化,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有什么新的舉措?
李曙光:不久前,五糧液與故宮深度合作的文創產品已經發布,取得了較好反響。五糧液與故宮的合作,其意義在于弘揚傳統文化,輸出文化產品。未來,雙方還將繼續開展基于文化內涵的更深度、更多元的合作,推動中國白酒文化、傳統經典文化的現代化表達和國際化傳播,讓中國白酒文化以符合時代潮流的方式得到弘揚,讓“大國濃香”香飄世界。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領軍品牌,五糧液倡導構建全球酒業命運共同體,正積極推動全球不同酒類、不同品牌之間的交流融合,助力中國白酒“走出去”,促進全球酒業共同發展。
2017年,五糧液發起成立“國際名酒聯盟”,得到保樂力加、帝亞吉歐、富邑、百富門等世界知名酒企的積極響應。2018年12月,國際名酒聯盟成員企業再度聚首宜賓,共同倡議在建立酒類標準體系、提升世界酒文明、強化社會公益責任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全球酒業繁榮發展。
環球時報:您在去年年底舉行的“五糧液第二十二屆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會”上提出,2019年五糧液的總體思路是“補短板,拉長板,升級新動能,搶抓結構性機遇,共享高質量發展”。五糧液今年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曙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大舉措,概括說就是簡政、減稅、降費、融資、法治。這些舉措必將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產業鏈水平,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我們認為,隨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中國白酒行業將進一步向優質品牌集中,向優質產能集中。五糧液是一家以酒業為核心主業、多元化發展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行業的戰略性重組,加快做強、做大、做優酒業主業。當前,消費結構升級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也給五糧液在以“工藝創新、酒體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我們升級版的經典水晶瓶五糧液和源自明清古窖池的高端五糧液產品即將上市。在超大規模內需消費市場的支撐下,五糧液將通過一系列創新升級舉措,在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