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國人對于高質量鮮奶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國內養奶牛的量總體上不夠。我們不能全部都喝進口牛奶、進口奶粉,必須有自己的奶。”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提交了8份提案,其中一個就是關于支持奶業振興,扶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的提案。
我國是全球前三的乳品生產國和消費大國。當前國內乳品年消費量為3000多萬噸,人均年消費量卻僅有36公斤,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預計到2025年國內乳品需求總量將達到5000萬噸。“消費升級趨勢下,中國奶業的格局正朝著集約化飼養演進,規模養牛數量增長迅速,但飛速發展的同時,奶業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劉永好舉例稱,全國奶牛實際存欄量低于1000萬頭,建設優質奶源基地的牧場用地供給嚴重不足,尤其是占全國人口一半以上的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地區,奶牛存欄總數僅100多萬頭。再如,近40%的奶牛養殖戶缺乏大型合作社的指導和管理,不僅面臨生態環保、疫病防控、優質高產等轉型升級瓶頸,還面臨生乳銷售難、成本高和養殖效益差的問題。
為積極響應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的“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充分滿足國民對優質乳品的消費升級需求,劉永好建議國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適養區政府提供更多建設規模牧場用地指標,增加奶業全產業鏈的供給力;建議國家對發展規模化、生態化養牛的家庭牧場、大型合作社、專業牧業公司給予融資優惠政策。“養一頭牛需要一兩萬元,10頭就是一二十萬元,100頭的成本就很高了。做大做強需要一個過程,希望國家對于集中規模的養奶牛戶予以一定支持。”
現在喝進口奶粉成了很多中國家庭的標配,未來國產奶粉能讓國人重拾信心嗎?劉永好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聚氰氨事件后,國家制訂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養殖場、環境保護、檢驗檢測、生產加工企業設備及加工、運輸過程都有嚴格規定。中國的標準檢查力度和執行力度跟澳洲一樣嚴格。“現在中國牛奶和奶粉的質量正在大幅度提升,總體上是不錯的,但老百姓信任度的提升還需要一個過程。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產的奶質量絕不亞于國外,我對此充滿信心。”
此外,劉永好建議,對高校培養的優秀農業人才、到基層農村就業的優秀青年給予必要的人才補貼,防止涉農高端人才的流失。他還建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新農民培訓,培育一批“綠領”新農民、家庭農場主和農民企業家。鼓勵龍頭企業帶動新農民創業,大力支持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將合作社+技術服務+金融服務有機結合,幫助新農民融入產業鏈,打通從農村到城市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