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成軍
一、大豆栽培技術要點
1.擇優品種
在經濟價值以及營養價值方面,大豆占據絕對優勢,我們可借助多種方式實現去大豆產量的有效提升。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改善栽培技術,這也作為一項必要的條件存在于大豆種植當中。高產抗病以及優質品種是選擇大豆品種時必須滿足的條件,這為后續大豆的順利生長打下堅實基礎,在選擇大豆品種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客觀因素,其中包括桿強、抗倒伏等,也就是說在實際選擇大豆品種時,必須實現對上述因素的綜合考慮,借助機械所開展的精播種,是現階段在種植大豆時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在種植之前必須實現對大豆種子的嚴格篩選,進而促使大豆的純度以及發芽率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最好可以在選擇過程中滿足品種種粒均一這一條件。
2.大豆種植地的翻整
翻整工作最好在秋季進行,在秋季來臨之前,利用機械碾碎即將收獲的茬,然后進行翻地工作,在翻地時需要將深度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最低不可以小于16cm,然后對土地進行科學的打靶以及鎮壓工作。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必須實現對地面平整性的維持,然后打散年粘連在一起的土壤。這是保障耕地上面土壤松軟而下面結實的有效途徑,將作為有利的環境提供給大豆用于種植。
二、播種的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
在播種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首先是精選種子,在精選過程當中主要剔除的對象為病斑粒、蟲食粒以及雜質。在播種之前還要進行陽光曬種,提前5-15天內進行,曬種時間為3-5天,曬種時注意經常翻動種子。最好在種子包衣的情況下進行播種,進而促使大豆苗齊苗壯的目標得以保障。春季是一般地區種植大豆的主要季節,這一時期地下溫度已經大概維持在8℃左右。也可將地區以及品種作為依據,實現對播種時期的適當調整。最適宜的時間為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
2.保持正確的播種密度
在種植大豆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提高對大豆植株種植密度的重視程度。在確定大豆植株種植密度時,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種植區域以及大豆的不同品種都會對大豆植株種植密度造成直接影響。區域濕度較大的地區,大豆種植過程當中應該以稀疏種植為主,氣候干燥且濕度較高的環境已密植種植為主。均勻適宜種植主要是在每667m2已經實現對植株種植數量確定的情況下使用,這是最大限度改善植株以及雙株問題出現的有效途徑,進而促使植株的完好性不會受到破壞。在種植大豆時也需要科學選擇種植時間,例如晚熟品種,一般是在春季種植。這種品種每667m2需要將密度控制在兩萬棵之內,最低不可以低于1萬。
3.大豆的播種
現在一般都是采用機械方法進行播種,機械作業將翻土和鎮壓工作一次性完成。定距定穴播種,2-3粒種子為一穴,保持蓋土深度在4厘米左右。
三、加強田間管理
1.做好除苗工作
除苗工作首先是針對苗種葉片進行梳理。在除苗過程中,需要將種子密度作為主要依據,清除的苗種主要包括弱苗、病苗發育不良的苗。
2.鏟趟
在大豆小苗剛出土,葉子還沒有張開時,進行鏟趟。在第一片幼苗復葉展開時,就可以滿地鏟趟。將土地進行深松,來提高地表溫度,促進大豆根系和幼苗的健康生長。第二次鏟趟在一個星期之后,保證不傷苗。第三次鏟趟就是對大豆進行封壟。
3.做好根外追肥工作
一般在大豆生長發育后期發現缺肥的現象,就要對土地進行追肥了。在七月中旬發現植株有倒伏的現象就要再次追肥,并對葉面進行噴酒,幫助低矮植株生長,預防倒伏現象的發生。在大豆生長繁盛期,采用增產促熟效果好的調節劑,來增進大豆干物質積累,以利于產量的提高。
4.灌水
在大豆開花初期和結莢鼓粒期,如無雨,要根據土壤墑情適時灌水,或根據田間植株葉片表現情況適時灌水。當植株葉片早晨尚堅挺,近中午葉片有萎蔫表現時就應及時灌水,灌水應在傍晚進行。
四、收獲和貯藏
1.大豆的豐收
人工收獲是在大豆落葉達到90%以上時,而機械收獲就需要等到葉片全部掉干凈以后,等大豆顆粒飽滿之時在來收割。將同一批、同品種的大豆單獨進行收獲,儲存放置。為了保證大豆質量,對所有大豆進行機械清洗,保證大豆的優良品質。
2.科學合理的儲藏
大豆篩選結束以后,就要及時進行晾曬,有大豆脫粒機對大豆進行完整脫粒,避免損壞豆粒。盡量降低大豆的含水量,越干越便于儲藏。曬干以后將大豆放置在通風干燥的庫房中。
(作者單位:150623黑龍江省尚志市葦河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