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鳳艷
東北三省是我國的糧食作物主要產區(qū),而玉米又是東北的主要作物,有廣泛的種植基礎。玉米生產的發(fā)展,對于種植結構調 整,輪作倒茬,保證種植業(yè)的平穩(wěn)持續(xù)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選地: 首先是選地并精細整地,要選擇土層深厚、肥力好、通透性好、酸堿度適中、灌排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塊種植。宜選用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中上等,保肥保水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土體構造,耕層深厚的土壤。對玉米種植地塊進行深翻后暴曬數(shù)日,并施入優(yōu)質農家肥或化肥,整平田面,準備播種。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或來年四月初土壤解凍時進行滅茬,并對未起壟地塊進行犁耕、耙耢作業(yè)保墑作業(yè),耙耢盡量做到無大土塊,表土疏松,地面平整,這有利于疏松土壤,掩埋殘茬,消滅雜草。特別是吉黑兩省有很大面積的鹽堿地,這種土質的地塊,下過雨以后土壤容易板結,形成大塊的土坷垃,如果不細耙,大塊的土坷垃會影響種子和土壤細粒間的緊密結合,散失掉土壤中的養(yǎng)分,導致種子無法出苗,有的土塊板結太硬,還會阻礙種子嫩芽出土。
選種: 是選好種子,根據(jù)個地區(qū)的土地情況選擇相應的種子。目前適合當?shù)胤N植優(yōu)質、豐產、抗病、適應性強的品種。根據(jù)東北的氣候特征和土壤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優(yōu)良品種,避免盲目亂引,嚴防越區(qū)種植。其次是做好種子處理,包括浸種和種子催芽等。種子在土壤中也易遭地下害蟲取食危害,造成缺苗。因此,最好是采取催芽播種的方式進行播種。主要是精選飽滿健壯的種子、曬種、浸種、催芽:曬種2-3天,發(fā)芽早,出苗率高,幼苗粗壯;2%硫酸鋅溶液將種子浸泡12小時,陰干后播種;浸過的種子可以催芽播種,經過催芽的種子可提早出苗5-7天,但土壤墑情差時需催芽做水種,排除芽干風險。
合理密植:合理密度要考慮品種特性。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適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無灌溉條件的地區(qū),種植密度宜稀。合理密植能使葉面積指數(shù)發(fā)展動態(tài)合理,減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獲和吸收量,使群體內部受光良好。棒三葉處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基部葉片周圍的光照度仍在光補償點以上,所有葉片都進行較旺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較多的干物質,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種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間的配置方式,在密度或葉面積指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種植方式不同,群體內的光分布也不同,應根據(jù)品種特性、密度大小、生產條件及自然條件綜合平衡確定適宜的行株距。
田間管理:苗期的管理:首先,查苗補苗。當玉米幼苗出苗之后,應該在玉米生長到三葉之前及時的進行查苗和補苗工作。發(fā)現(xiàn)缺苗的地方可以進行移栽補苗。移栽完畢之后應該及時的進行灌溉;其次,間苗。根據(jù)定植的密度要求,對生長過密的幼苗進行間苗。在間苗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留大去小的原則,保證合理的定植密度;最后,追肥中耕。在玉米生長到4~5個葉子之后,要應該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決定是不是需要蹲苗。在管理過程中要及時的進行中耕處理,將田間的雜草及時的去除,疏松土壤,然后及時的進行追肥。中期田間管理;施入勢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應該結合中耕培土及時的進行追肥,及時的向田間施入勢攻穗肥。施肥可以采用溝施和穴施,然后進行培土,并結合土壤墑情進行一次灌溉; 科學灌溉。玉米在穗期對的水分十分的敏感,同時這個時期玉米對水分的需求量十分的大,因此,在穗期應該保持田間的濕度維持在70~80%左右,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旱情應該及時的灌溉,而如果出現(xiàn)了連續(xù)多天的陰雨天氣則應該及時的進行排水,防治內澇導致玉米倒伏。玉米后期的田間管理;及時追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玉米吐絲后,如果玉米的土壤肥力不足,首先會反映在玉米植株下半部分的葉子上,這時應該及時的做好追肥管理工作。這時只能可以追施總肥量的10%的速效氮肥,或者使用濃度大小為0.4~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補充攻粒肥。保證植株旺盛的生命力,防止植株出現(xiàn)早衰的現(xiàn)象。其次,及時的進行人工授粉。在玉米盛花期的晴朗天氣下,在上午10點左右進行人工授粉。一般進行2~3次即可,這樣能夠顯著提高玉米的產量,保證玉米不缺粒,穗大,早熟增產;最后,去雄。在玉米雄花剛露出心葉時,每隔一行可以拔出一行的雄穗,保證其他植株的花粉能夠落到被拔掉雄穗玉米的花絲上,保證其授粉。在玉米整個授粉完畢之后,應該及時的拔出全部的雄穗,降低雄穗對養(yǎng)分的消耗,保證養(yǎng)分能夠全面促進玉米籽粒的生長和繁育,從而實現(xiàn)增產增收。
科學施肥:1、苗肥:苗肥是玉米定植后施用的一次肥料。一般掌握在植株5~6片可見葉時追施,玉米3葉展開后,種子胚乳中的營養(yǎng)物質已經耗盡,根系開始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玉米的營養(yǎng)器官生長旺盛,如果養(yǎng)分供應跟不上,將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發(fā)育,此時追肥則可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形成壯苗。2、穗肥:穗肥是指玉米在雄穗抽出以前10~15天,可見葉12~13片時所施的追肥,此期是決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關鍵時期。正值玉米雌穗小花分化盛期,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莖葉和雌穗吸收養(yǎng)分的絕對量和累積速度達到高峰,根系需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yǎng)分,各器官的營養(yǎng)物質迅速輸向雌穗。及時追施穗肥可顯著提高玉米產量。3、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基肥中遲效性肥料約占基肥總用量的80%左右,速效性肥料占20%左右為宜。基肥可全層深施,肥料用量少時,可采用溝施或穴施方法。間作或混作玉米應重視用種肥,—般用有機肥料,配合適量氮、磷化肥,采用條施或穴施方法進行。 4、追肥:宜在拔節(jié)中期一次追肥,稈穗齊攻。一般早熟品種播后30天左右,中熟品種播后25天左右,追肥為好。晚熟品種播后35~40天,追肥為好。每667 m2施用量超過20kg標準氮肥的,以分次追肥為好。重點放在攻稈和攻穗肥,輔之以提苗,攻籽肥。
病蟲害防治環(huán)節(jié)要控好:玉米病蟲害較多,大小斑病、黑粉病、地老虎、二代粘蟲、玉米螟、紅蜘蛛、蚜蟲等,一旦發(fā)生都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要密切觀察玉米的生長及病蟲害發(fā)生和苗頭,一旦有征兆,應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防治,采用物理、化學、生物、人工等綜合方法,全方位進行立體交叉進行防范,避免大范圍擴散,確保玉米的生長不受病蟲害的侵襲,為豐產高產創(chuàng)造條件。
(作者單位:155900 黑龍江省集賢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