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波 張永坤
大豆110cm壟上三行栽培技術是一項壟平結合、寬窄結合、旱澇綜防的大豆栽培模式。其核心技術是:選擇好茬,秋整地起壟規格110厘米,壟臺寬70厘米,壟臺高20厘米,進行配方施肥,改壟上雙行為壟上三行,小行距22.5厘米,大行距65厘米,選擇抗倒伏耐密品種,從而實現高產的一項栽培技術,也是規模聯片種植充分發揮農業大機械、農業新技術增產潛能的一項創新技術。主要解決階段性降雨多或是土壤庫容小,不能存放多余水的大豆栽培技術。
勝利農場2017年大豆生育期前期雨水集中,后期氣象干旱的條件下,墾豐25通過壟上三行栽培技術,測產產量達253kg/畝,實際收獲產量211kg/畝。比常年大豆高產187.5kg/畝增產10%以上。
近年由于氣候條件的變化,階段性旱澇交替頻繁,農場從大豆生產實際發展,應用大豆110cm壟上三行大壟密栽培技術,該模式使大豆在壟上植株分布更加均勻,有利于充分利于光能,由于比原先的大壟密在壟上減少了行數(原先4行,改為3行)或增加了行數(原先2行,改為3行),使植株的個體得到了充分表現,群體分布更加均勻,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1試驗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時間、地點、供試土壤地力指標
本試驗于2017年在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勝利農場第二管理區6作業站4號地進行。供試土壤為草甸白漿土,土壤及本地力水平為有機質含量為3.96;PH值5.98;堿解氮236ppm;速效磷28ppm;速效鉀145ppm;速效硅210.1ppm。前茬玉米,秋整地、秋起大壟、春施肥,整地質量良好。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氮肥為尿素,含N46%;磷酸二銨,含N18%、P46%;氯化鉀,含K2O、60%。
供試大豆品種為:墾豐25。
1.3試驗設計
采用大區對比,每個大區12壟,行長180米,壟距1.1米,大區面積2376m2,不設重復。
施肥:施肥方式采取基肥、種肥追肥相結合,及分段施肥法。畝施肥總量22kg,其中:尿素4kg、磷酸二銨12kg、氯化鉀6kg。大豆初花期和結莢期葉面追肥喜耕田40g/畝噴施,具體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見表1。
1.4播種方式
大馬力機械精點
處理一:110cm大壟,壟上4行。
處理二:110cm大壟,壟上3行。
1.5調查項目和方法
大豆成熟后收獲前每個大區取3個點,每點10㎡,進行考種。實收測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7年氣象表與氣象分析
根據當地氣象站提供的資料,勝利農場2014年活動積溫2714.7℃,無霜期159天。在5月、6月氣候溫潤,對大豆出苗及生長有益,花期遇雨,株高較高,8月份出現干旱,對大豆產量有一定影響。9月份初霜較晚,各處理都能安全成熟。
勝利≥10度積溫2714.7度(5月8日~9月28日)無霜期159天,初霜9月30日,終霜4月23日。
2.2不同處理大豆生育時期
由表2數據分析可知,不同處理大豆對外界條件的反應無明顯差異。
2.3不同處理大豆產量構成因素
通過收獲期對各處理進行室內考種和實際收獲可以獲得各處理大豆產量構成因素。由表3和實際情況對各處理大豆性狀比較分析可知,處理一株高較高,節間距較長,且莖稈較細。單株有效莢數和有效粒數均比處理二少,產量明顯低。
3 結果與討論
3.1大豆110cm壟上三行栽培技術優于壟上四行,其特點是分布均勻,長勢好,通風透光好,合理利用了壟上面積,緩解了植株擁擠效應,由于增加了行距,使得植株群體根系分布均勻,增加吸肥能力和范圍,改善植株營養狀況。
3.2大豆110cm壟上三行栽培模式中間行的大豆明顯弱于其他兩行,所以,建議在播種時中間行適當的減少播量,調整植株的整體布局,達到三行的產量均衡,實現更高產。
3.3大豆110cm壟上三行栽培模式出現明顯的脫肥早衰現象,后期一定要噴施兩次葉面肥。
(作者單位:156324 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勝利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