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武
一直以來,玉米作為一種糧食生產,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玉米一躍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國內需求與國外出口的嚴峻形勢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人口增加、耕地減少的情況下,傳統舊時的粗放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出現了大小壟玉米雙株的種植栽培方式。通過對玉米雙株栽培模式的簡單介紹,包含精確選地、選種、定壟、除草、除蟲等方面的管理過程的要點分析,介紹新型的寬窄行雙株緊密種植的模式優點,提出在玉米雙株新模式下,能大大增加玉米產量,提高生產利潤。
通過對寬窄行和雙株密植的新型種植模式的選擇利用,分析得出選地、選種、篩種、定壟、播種、除草、施肥、灌溉、除蟲等生產過程的要點,選種和選地是玉米生產的基礎,施肥、除草等管理是玉米種植的細點,播種栽培方法中,特別是大小壟的間距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嚴格按照科學分析進行定位大小壟和玉米雙株之間的距離關系,能有效提高單位面積土地利用率,方便灌溉、施肥等的田間管理,降低作物之間的生物競爭,提高光合作用,培養出優質高產的玉米,提高生產率,減少生產成本,大大提高玉米種植的利潤。
1. 玉米的栽培技術要點
1.1精選土地和品種
土地是種子發芽和玉米生長的基礎,優良品種是玉米發芽高產的關鍵,所以要對土地和種子進行精確的選擇處理。為了實現玉米高產量,應該選擇土壤肥效好、耕層厚的土地;為了方便田間管理,應該選擇地勢平整、面積大、方便灌溉排水的優質土地。在種子方面也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選種時,應該根據需要選擇抗寒抗旱、抗倒伏、成熟期短、成籽率高的優良品種,如市場上出現的鄭單958等不同品種,周期在100d-120d左右,積溫穩定在2750℃左右的種子。不同類型的品種對于抗性要求不同,應根據環境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對于抗倒伏方面,也可以選擇矮稈高產的其他品種。在選擇品種后還要對種子進行篩選,破碎、病態、霉變的種子要及時剔除,若選擇的種子沒有加工包衣,可以選擇在播種的前2d進行處理,并晾曬,以增加種子的抗性和耐寒性。
1.2合適的播種栽培方法
播種玉米時,選擇大壟行距和小壟行距相間的模式,一般大壟為80cm,小壟為40cm,播種深4cm為佳,也可根據當時土壤的粘稠度和濕度進行深度的調節,粘稠度、濕度高可適當淺點播種。每個種子位置應該播種2-3粒,實現生長后玉米雙株的情況,播種時,兩行的種子應該錯開分布,同時保證同行中兩株玉米位置之間的距離在50cm左右,減少作物之間競爭空氣、土壤、水分、養料、和光照等。為了實現土地的高利用率,提高積溫,可以每年都進行壟間調換,避免土地后期影響,便于實現高產目標。實驗顯示,提早、合理的進行播種,能提高有效積溫,避免后期溫度下降出現低溫的影響,不利于玉米的生長、成熟和玉米籽粒的質量。可以采用小麥收獲后立即播種的方式。
1.3科學的田間管理
種子播種后,應該及時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針對定苗、施肥、除草、除蟲等管理應及時采取措施。在玉米發芽到一定階段,要檢查發芽生長狀況,對于空隙太大、發芽率不好的區域要進行補苗處理,對太多濃稠的地段要有選擇的剔除。一般來說,對于田間除草,在播種時期就已經采用化學藥物進行滅草封地,后期雜草的出現對作物的生長構不成影響;在玉米生長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蚜蟲或玉米螟等害蟲,要做到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對玉米產生的其他病癥也要采用化學藥物防治。對于施肥方面,一定要根據玉米生長期的需要和土壤肥力特點,確定要補足的肥料種類和質量,做好追肥工作。到玉米成熟的季節,使用大型玉米收割機收獲,實現秸稈的返田處理,增加土壤的有機肥效,同時要準確判斷好是否成熟,避免玉米含水率太高,出現大量的霉粒、壞粒,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2. 玉米雙株的栽培模式優點
2.1方便田間管理
為了實現玉米優質高產,近年來田間實行寬窄行緊靠和玉米雙株播種的方式,播種的玉米大小壟分明,每個位置上有2-3株玉米,灌溉、除蟲、除草、施肥等管理環節都能集中處理,方便簡單。并且化學藥物、肥料等的利用,都可以大大的減少浪費,有效提高利用率和生產效果。
2.2土地利用率高
采用大小壟密植的方式,作物之間的競爭減少,充分吸收水分、陽光、空氣,小壟之間密集,接著就是大壟之間稀疏,通風性好,光照充足,有利于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物質積蓄。并且,這種寬窄行種植,玉米的密度明顯比以前的種植密度大,能顯著提高玉米產量。
2.3經濟效益最大化
當前采用的寬窄行雙株種植模式,提高單位土地利用率,提高玉米種植數量,方便田間管理等優勢,大大提高了種植玉米的經濟效益。在收獲玉米后,還可以秸稈利用增加有機土壤肥力,采用大小壟輪作的方式,降低肥料的使用,節約生產成本,增加生產玉米的利潤。
作為第一大糧食作物,人們對玉米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對傳統種植玉米的方式提出了挑戰。大小壟和雙株的種植模式的出現,對選地要求更專業,選種要求更具針對性,播種栽培要求更加合理,田間管理要求更加及時準確,此種模式下不僅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玉米的產量,還因為方便通風和提供光照等因素,大大提高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了玉米的生產質量,為土地生產減緩了壓力。施肥的控制、作物的回田和大小壟的調節,無疑降低了施肥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生產中的成本,增加了生產玉米的利潤。
(作者單位:150700哈爾濱市延壽縣壽山鄉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