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升
鵝是一種常見的草食水禽,科學化規模化養殖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本文對如何抓好肉鵝規模化養殖加以分析。
養鵝業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具有較快發展速度和較大規模的家禽養殖產業之一。它的技術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時俱進,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對促進農民增收大有益處。
1做好前期各項準備
主要是選擇合適的養殖方式,進行廠址合理化布置,并做好養殖廠和養殖區域的合理設立。
當前圈養和放養是肉鵝養殖的主要方式。技術工作人員要以養殖方式為依據,做出養殖廠址的適當選擇。其基本要求是:地勢較高且地面平坦、環境應該較為干燥和陽光充足,并注意遠離重工業區,以防污染。
建設方式以土質為宜,以使鵝舍有較高的透氣性和透水性。為提升肉鵝規模化養殖管理的有效性,應該將養鵝廠分成生產區和日常生活管理區。為達到保護環境和控制疫情目的,鵝農場應遠離人員密集的村莊并靠近水域,并有便利的交通條件。
根據其規模還應有相應面積的運動場并確保其有良好的密封條件。鵝養殖,應分為辦公區(居住區)和文化區,二者間隔超過50米,最低不得低于30米。水上運動場地面積應超過土地操作場所(需以竹子或圍欄圍攏)。肉鵝舍應便于進行清理和消毒。
2重點應該注意事項
2.1雛鵝階段注意事項
雛鵝是自破殼到30天(4周)時間內的小鵝。該階段特點是,在生長發育上,速度較快,但具有較低的消化機能,同時,難以自行調解體溫。該階段,是規模化養殖很關鍵的時期。在雛鵝選擇上,要以“體質健碩、站立平穩有力”和破殼時間準確處于生產預估期的為主。一般要在雛鵝破殼后24~26小時時段,為其提供清潔適量的飲水(可根據實際需要,在初次飲用水當中,適當添加消毒用的高錳酸鉀和補充營養用的葡萄糖及維生素B),水溫以25℃左右為宜。
雛鵝開食階段,技術人員采取將開食播撒于干凈地面方式,引導雛鵝自由式吃食,并保證開食精料與青料有合適的調配比例。一般出生少于4天的,其比例設定以1∶2為宜,4~10天內,比例為1∶2.5,超過 10天之后,比例調至1∶4。
2.2中鵝階段注意事項
這是指出生4~60天時段的肉鵝。該階段相當于人的青壯年成長階段,也有部分地區將其稱為青年鵝。該階段的肉鵝與雛鵝相比,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對外界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且肌肉、骨骼(包括羽毛)都具有較快的增長速度。該階段,應根據其食量較大而且適宜用粗糧進行飼養主要特點,重點控制好中鵝的體重和出欄率,打好育肥仔鵝在培育和養殖方面的良好基礎。
2.3育肥仔鵝注意事項
出殼天數超過60天并銷售前肉鵝,通常被稱作育肥仔鵝。該階段,屬于肉鵝進行規模化養殖當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其育肥時間一般時間上,應該按10~15天控制,以使飼料食糧能保證充分供給。在技巧上,應該主要注意的是引導肉鵝進入自行進食,這是十分關鍵的。在該階段,作為技術人員,重點要做的是:限制肉鵝的自由活動范圍,保證肥育舍不可過亮和避免養殖環境有大的噪聲,盡可能避免外界環境對肉鵝生長造成意外的刺激。
3抓好疾病防治和日常管理
3.1抓好疾病防治
對育種地區,重點要從工程建設方面采取疾病防治措施。如可以農場入口,合理設置消毒罐或是消毒通道,對進出的人員和各種車輛進行嚴格消毒。對繁殖過程產生的糞便要及時處理,避免產生飼料和操場的污染。要堅持做好養殖場所喂養場地及育種設備的定期性消毒,一般頻率為每周1~2次。消毒常用的藥物為碘或氯制劑,按每15天頻率,對消毒品種進行一次更換。
鵝可能患的傳染病種類較多,一般常見的是“鵝瘟疫,家禽霍亂以及大腸桿菌病”,這些都需要做好預防。其方法是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應該建立合理的免疫規劃。
3.2抓好日常化管理
第一,要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抓好貫徹落實,用制度手段規范養殖行為。要抓好檔案管理工作,確保每批鵝在屠宰及繁殖等方面有完整的記錄。其內容應該涵蓋從繁殖、到飼料及飼養和免疫消毒等方面內容,并保存好記錄。一般保存期為2年。
第二,要強化養殖人員的制度化管理。要強化專業知識學習,提升科學飼養水平,做好定期的健康檢查管理。
第三,抓好弱鵝的孤立經飼養。對于病鵝,殘鵝,都要由獸醫進行專業醫治,使其經濟價值得能有效保證。對病死鵝處理要規范,以焚燒或者深埋方式進行處理,不可隨意丟棄。肉鵝出欄后,要對糞便和清出的墊料做好及時清理,定點堆放,可在充分的發酵和處理后,將其作為農用肥料。堆肥池的地面不得為土地,應該為混凝土結構,防止產生新污染。
綜上所述,規模化肉鵝養殖對于促進農民增收來說,是一項較好的項目,但要實現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總體而言,就是技術上要不斷改進,認識上要不斷提高,它已經成為市場條件下的一個必然性發展趨勢。只有真正將各項科學要求落到實處,規模化肉鵝養殖才能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155899 黑龍江省友誼農場畜牧獸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