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
水稻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而在實際進行水稻種植的時候需要種植人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否則就可能會導致水稻產量降低。尤其需要加強病蟲害防治以及田間管理方面的工作,讓水稻產量能不斷得到提升。
1水稻作物種植管理工作分析
1.1選種育苗工作
秧苗選擇是水稻農作物種植的起點,也是需要種植人員能高度重視的工作,只有保證秧苗有良好的品質,才能保證秧苗有良好的長勢以及產量,并能對各種病蟲害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而在實際開展水稻農作物秧苗選擇工作的時候,要能從幾方面入手來達到強化秧苗選擇工作質量的目標。首先要結合水稻種植地區實際環境氣候來進行水稻秧苗的選擇,避免出現水稻秧苗因不適應種植地區環境氣候而出現水稻長勢不良或者是收病蟲害影響嚴重的問題。各個地區由于存在氣候條件、環境溫度的差異,因此在進行植物種植的時候要能有側重的進行植物選擇。比如在東北地區進行水稻農作物種植的時候,應選擇對寒冷環境適應性強的水稻品。其次,在進行水稻種子種植的時候,需要先完成種子消毒處理工作。一般優質類型的秧苗均具有莖基結構扁薄、秧苗矮壯的等特點,在進行秧苗選擇的時候要能注意到這些關鍵性特征,保證所選擇的秧苗有良好質量,保證水稻的高產性。
1.2水稻苗期管理工作分析
在實際進行種植的時候,種植時間以及水稻種植密度是兩個關鍵性內容,需要種植人員能結合當代氣候特點進行精準控制。在出苗前需要種植人員做好保溫處理,讓幼苗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而在開展溫度控制的時候也并非種植溫度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將幼苗種植環境溫度控制在合適范圍內。而在水稻幼苗出土之后要能保證植物有充足的養分供應,一般在這一階段中需通過制作苗床以及科學配置秧苗種植土壤的方式來為水稻幼苗創造一個營養充分的生長環境。其次,在這階段中還要做好幼苗生長環境實際濕度以及溫度的控制,根據幼苗實際生長條件狀態進行澆水,有水稻幼苗生長環境濕度能一直維持在穩定條件下。在澆水的階段中要避免出現灌水的情況,讓水稻幼苗既能有充足的水分,同時又不會由于灌溉方式問題而對幼苗生長造成影響。另外,對于水稻農作物各種病蟲害的防治也需要從這一階段開始,可以配制一定濃度農藥來病蟲害的初步防治,而當水稻農植株出現變黃情況的時候則代表水稻生長環境中的養分不足,可以適當補充一部分肥料。
1.3整地移栽技術分析
水稻幼苗有良好長勢之后就可以進行整地移栽操作,在選擇稻田具體種植土壤條件的時候需要結合種植地區地形走勢、附近水源以及土壤當中各養分基礎條件來進行分析,讓在種植地區各方面條件和水稻生長階段中的實際需求保持一致。當前農業種植領域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常會采用交叉種植方式,但使用這種種植方式可能會導致一些植物根存留在土壤當中,需要農業工作者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通過采用征地處理來排除這一因素的影響。
2水稻田間管理分析
2.1除草、澆灌分析
由于水稻的生育周期較長,所以水稻的除草工作也比較繁重,很多農民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工作。移栽后,一般5~7日后需要首次進行施肥。可以選用合適的除草劑與肥料混合施用,保水4~5日。水稻田中危害最大、分布最廣的是稗草,所以必須要注意對稗草的除草工作。灌水時需要確保每一顆都可以灌到,保持田面的干凈和平整,以上層有泥漿下層有土塊為標準。水稻生長后期需要確保澆灌保持干干濕濕,可以通過水稻灌水的方式養護水稻的根葉,調節氣溫。
2.2科學施肥分析
水稻種植中必須保證基肥充足,一般間隔3~5年需要施用農家肥一次,保證水稻田的基肥數量,一般情況下將1/2的氮肥作為基肥,剩余作為追肥,尤其在水稻返青后需要施用肥料。在水稻的分蘗期、拔節期、花期、抽穗期需要適量追肥。一般在水稻拔節期使用鉀肥。施用分蘗肥可以提升有效分蘗數,具有良好的增穗效果。
2.3調控有效分蘗分析
水稻的有效分蘗數是影響成穗率的重要因素,只有穗多、穗大才能使水稻高產成為可能,所以需要嚴格進行水稻有效分蘗的控制。通過淺水勤灌、早追促蘗肥、及時中耕除草的方式促進水稻的有效分蘗,分蘗肥的適當早追能夠讓分蘗早發快長,需要依據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長的情況靈活確定分蘗肥的使用量。通過中耕進行除草工作,此外還可以疏松土壤、提升泥溫、增快肥料分解、消除田間有毒物質,促進水稻秧苗根系發育。當有效分蘗數達到要求可以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
3水稻病蟲害防治分析
3.1水稻蟲害防治分析
在水稻種植中,比較常見的蟲害有:稻飛虱、粘蟲以及水稻螟蟲等。稻飛虱主要多發于水稻揚花期,需要使用20%撲虱靈進行處理,用量需要控制在100g以內,也可以使用10g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和45kg水混合,集中噴施于水稻植株根部。粘蟲主要以水稻幼葉為食,可以使用40ml25%的敵殺死乳油與水充分混合,并集中噴施。水稻螟蟲,又稱“鉆心蟲”“旋心蟲”,多在水稻分蘗期與抽穗期發生,需要使用35g 90%的殺蟲單原粉混合30kg細土施用,或者和30kg水混合噴施進行防治。病蟲的繁殖能力很強必須在最佳治理時期進行處理。農業生產中,水稻的種植不僅要從選苗、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把控,也需要依據自然氣候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并適當地進行病蟲害防治,注意水稻的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紋枯病、稻瘟病等。
3.2水稻病害防治分析
在水稻種植中,比較常見的病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以及紋枯病等。稻瘟病的產生主要由于基礎光照不足、基礎水肥比例不恰當等原因產生,可以通過水稻播種前強氯精溶液浸泡催芽僅從防止。白葉枯病則需要進行幾種的處理,使用100~120g25嚦/Ⅱ化018可濕性粉劑和45kg水混合,噴霧噴淋葉面;也可使用200g農用鏈霉素和45kg水混合施用。紋枯病是水稻生長中最為常見的病害,又稱“水稻花腳桿”,一般多發于水稻抽穗期,因此需要在種植給予必要的關注。紋枯病可以使用25g井岡霉素精粉和30kg水混合,使用噴霧施用于葉面,也可使用40g75%的稻曲紋枯靈可濕性粉劑和45kg水混合,噴霧噴淋葉面。
在水稻種植管理中,要明確水稻的生長規律,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做好田間管理,加強新技術的應用力度,保證糧食的產量,實現糧食安全。此外,水稻返青分蘗時期主要管理任務是促進水稻發育,盡快返青,早分羹、促壯羹,避免出現僵苗,主要通過水肥控制、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手段來實現。
(作者單位:162100黑龍江省查哈陽農場稻花香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