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及對糧食質量要求的提升,為適應農業發展需求,農作物的種植方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同時在品種培育及自然選擇過程中,通常會產生新的農作物產品,而不斷增多的農作物品類通常會導致病蟲害品類不斷增多,使農業生產和發展的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方向,以確保提高大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1、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田作物數量較多,目前大田作物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病蟲害防治,影響病蟲害的因素較多,包括種植作物種類、種植結構及環境的影響,作物的病蟲害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病蟲害極易隨著某一個因素的變化而改變,防治工作面臨著不斷變化的局面,這就使大田作物病蟲害統治工作的難度顯著提升,導致大田作物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很多農民不得不通過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也是現階段我國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農藥過度使用問題的主要原因,反映出了大田作物對農藥較高的依賴程度同時,從側面證明了治理病蟲害的方式過于單一,只能依靠化學藥品,對大田作物的綜合管理水平不高,雖然農藥能夠有效殺滅病蟲害,但部分高濃度的農藥會殘留在大田作物中難以消除,會對蚯蚓等益蟲以及部分害蟲的天敵產生不利影響從而減緩害蟲消失的速度,甚至影響人體健康,過度施用農藥還會使相關地區的生態平衡被破壞,因此在對大田作物病蟲害進行綜合治理時需按照相關規定和治理原則。
2、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大田作物病蟲害會受到種植作物種類、種植結構及環境的影響,因此需結合本地的土地、環境及種植特點選擇不同的防治方法或防治組合方法,常用的較為科學有效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性誘劑誘殺
該方法屬于綠色防蟲技術的一種,是一種被大力提倡的防蟲手段,主要在發生病蟲害初期使用性誘劑進行誘殺,能夠引誘殺害固定性別的害蟲,從而使留下的害蟲(相同性別)無法進行繁殖,使害蟲數量得以顯著較少,性誘劑誘殺對周圍環境和大田作物幾乎不產生影響,并且對蚯蚓等益蟲以及部分害蟲的天敵影響較小,使害蟲無法育有下一代可有效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在使用性誘劑時為避免藥物揮發需選擇沒有陽光直射的時間段進行噴灑或使用。
(2)生物防治
治理病蟲害時使用生物方法的主要方式為通過相應害蟲天敵的引進以使害蟲數量得以較少,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三大類即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例如田鼠數量可通過蛇來控制,蚜蟲的數量可通過瓢蟲進行控制等。其中以蟲治蟲方法在農業生產中較為常用,農民以所種植的不同種類及數量的農作物為依據適量引入對應害蟲的天敵,以便通過較為自然的方法控制害蟲數量,并且能夠確保生態平衡不被破壞(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續使用和發展)在有效治理病蟲害的同時確保大田作物無殘留有害物質(有利于綠色食品的生產)。但需注意此種方法無法直接使害蟲滅絕。
(3)物理防治
此種方法主要是通過使用簡單工具和各種物理因素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包括光、熱、電、溫/濕度、放射能、聲波等),該方式的殺蟲范圍能夠覆蓋到較多種類的害蟲,對常見害蟲有的滅殺效果較好,同時能夠針對不常見病蟲進行由針對性的驅逐殺害。科學合理的使用物理防治方法能夠快速發揮作用并且能夠保證較低的復發率,可以使治理大田作物病蟲害需求得以有效滿足。
3、大田作物病蟲害治理優化措施及建議
(1)做好預防工作
在多種技術支持下使用一種或多種防治方法雖能夠有效治理病蟲害問題,但此種治理方法對源頭的重視力度不足,有效降低病蟲害更需做好預防工作,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做好預防工作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個體農民的技術及知識支持有限,更需政府建立并不斷完善相應預防部門,全面搜集各種病蟲害信息,通過查找信息及采用具體的實驗方法找出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特征,形成長期性的系統化的預防治理病蟲害體系,為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2)提高農戶的防治理念
預防工作的高質量完成離不開農民的參與,農民具有多年的耕種經驗但種植知識及病蟲害防治的經驗通常來源于老一輩,除蟲方法只是使用農藥,不了解新型防治技術,難以高效適應現代大田作物多變的病蟲害現象。因此將防治內容及方法通過相應的培訓形式讓農民掌握和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需要提高農戶對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相關培訓人員應將農戶常遇到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列舉,使其了解到病蟲害對大田作物的不利影響及對應的防治措施,在此基礎上才能使病蟲害防治工作得以有效開展,使病蟲害的治理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3)研發抗病蟲作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完善,為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提供了及時支持,加大抗病蟲作物的研發力度及推廣力度,如抗病蟲作物的成功研制使很多大田作物具備了顯著的抗病蟲能力,且大多產量較高,更需對這種已試驗成功的作物進行推廣種植,讓農民種植以確保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達到預防病蟲害目標,有效滿足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需求。
我國大田作物數量較多,目前大田作物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病蟲害防治,影響病蟲害的因素較多,做好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需做好預防工作,做到在源頭發現并治理,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時降低防治成本,同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其有效掌握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加強研發及推廣新型抗病蟲作物力度,以有效滿足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需求。
(作者單位:112099遼寧職業學院農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