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雪 王亮
黑龍江是大豆主生產區,以前大豆頂枯病只是零星發生,近幾年發生卻相當普遍,僅次于花葉病,又叫芽枯病、矮化病、萎縮病,大豆頂枯病由多種病毒引起,且各地頂枯病病原有差異,是大豆病毒病中對產量影響較大的一種。發病地塊60%~70%的大豆植株折倒,由于發病時期不同,發病損失率一般在25%~100%,造成大豆減產甚至絕產。東北地區大豆頂枯病多在大豆生長中期顯癥,與大豆花葉病無論種子還是植株癥狀上較難區分,必要時需檢測病原來確定。
1大豆頂枯病為害癥狀
大豆頂枯病屬病毒性病害,病原為黃瓜花葉病毒大豆萎縮株系,能系統侵染大豆、小豆、豌豆、黃瓜、南瓜等作物,任何生育時期大豆都可以感病,從苗期開始到鼓粒期都有發生,主要為害大豆葉,莖頂部。該病在大豆整個生育期癥狀變化較大,苗期并不表現明顯的癥狀,以開花前感病率高,花期后發病最重。
1.1苗期大豆頂枯病在田間以點塊發生為主,只在幼苗葉片上出現少數的銹狀小點,生長點壞死,有的苗期即枯死。東北地區豆株表現為葉脈壞死或形成大的壞死斑塊,豆株從頂部開始沿莖向下變褐枯死;
1.2開花前期感染大豆頂枯病的植株,莖頂端的嫩葉、芽和莖變褐色,莖頂端延長開始向下彎曲成鉤狀,病株節間延長,植株開始變脆、易折倒并有顯著的矮化現象,有的植株結莢很少甚至不結莢;
1.3開花至鼓粒期大豆頂枯病開始有明顯的表現,感病植株靠近分枝的莖節部和髓部變褐,變脆;葉柄上產生褐色壞死條紋;頂端芽、葉開始干枯易脫落,枯死的頂部易被葉片掩蓋,有的葉子呈輕花葉或輕微皺縮或沿主脈抽縮;豆莢上有不規則形褐色壞死斑,病株很容易順風向一面折倒,即使是一場3級左右的風,受害最嚴重的地塊這種癥狀表現也尤為明顯,但葉片常不表現癥狀;植株可出現矮化、花芽及復葉叢出,至收獲季節豆葉呈非正常深綠色癥狀,多不結實,或結莢很小,子粒不飽滿、品質次、常延期成熟,病株種子外觀正常。染病早的植株矮化明顯,有的不分枝,不結實或結實率低,直至收獲前一直保持綠色。
2大豆頂枯病多發的原因
2.1種子帶病。大豆頂枯病病毒可由種子帶毒傳播,病毒在種子中隨種子貯藏溫度條件不同保持活力的時間不同,一般在室溫下也可保持2 a,低溫條件下最長可保持5 a,且種子帶毒后脫毒困難,用生長點培養法或用藥劑處理種子都無法使種子脫毒。
2.2不同品種間抗性差異大。不同品種的大豆播種時間相同、肥水等條件都相近大豆田感病程度差異明顯,發病率不同,相鄰大豆田有的品種全部發病,有的品種發病率竟在10%以下。
2.3土壤帶毒。耕翻條件不同、前茬不同、相同品種的地塊,發病程度有明顯差異,說明土壤帶毒且帶毒程度不同發病程度也不同。
2.4其它。豆地鄰近為非寄主作物時大豆頂枯病發病晚而輕;荒地和多年生牧草附近的大豆發病早而重;多雨寡照也是誘發大豆頂枯病害多發的原因之一。
3大豆頂枯病傳播途徑
大豆頂枯病系種傳病毒,種傳率可達80%-100%,初侵染源是種傳病苗,寄主較廣,傳毒主要靠蚜蟲以及蚜蟲汁液,主要有豆蚜、大豆蚜、桃蚜、馬鈴薯長管蚜等。
4防治措施
4.1選用免疫或抗病品種,生產中可選用抗病品種黑1526、黑1544、北9411、3481、3317、新金黃豆等,但不宜沿用時間過長,應經常更換,播種前應用大豆種衣劑包衣種子,用新高脂膜進行拌種處理,既不影響種子萌發吸脹功能,提高種子發芽率,又有效隔離病毒感染,預防大豆頂枯病。
4.2加強種子檢疫工作,杜絕帶病種子播種,可防止大豆頂枯病病害擴展蔓延。生產上防治大豆頂枯病的關鍵是播種無毒或低毒的種子,減輕種子發病率。種子帶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可明顯推遲發病盛期。
4.3建立無病留種田,生產田與種子田應隔離100米以上。種子田種子帶毒率控制在0.2%以下,采取各種措施嚴格防治病毒病的發生。
4.4調整大豆播種期,按要求適期播種,早播或晚播,使苗期避開蚜蟲高峰。為減輕大豆頂枯病的發生,可與高稈作物間作。
4.5及時中耕除草,加強田間檢疫,清除田間雜草和病苗,特別是點片發生大豆頂枯病地塊的病株,以減輕發病率。
4.6苗期噴施滅菌防蟲藥劑加新高脂膜,防止大豆頂枯病發生和蔓延;為提高大豆抗頂枯病害能力,可噴施菜果壯蒂靈以強花強蒂,大豆開花前、幼莢期和膨果期各噴施一次,促進果實發育,確保無秕粒、無空殼。
4.7化學防治
4.7.1防治蚜蟲。大豆頂枯病傳毒主要靠蚜蟲,在有翅蚜遷飛前防治可以減少頂枯病為害,大豆播種時畝用用濕潤細土15公斤與3%呋喃丹粉劑2公斤混拌順豆壟撒施,與大豆分層播種,同時兼治孢囊線蟲、蠐螬。蚜蟲初期施藥應該均勻,大豆苗期噴40%氧化樂果2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5000倍液,根據蟲情可隔14天再噴施一次,最多施用2次。也可與發病初期噴0.5%抗毒豐菇類蛋白多糖AS 300倍液治蚜防病。
4.7.2藥劑防治。提倡預防為主,因大豆頂枯病的發病時間較長,藥劑防治較困難。當花期發病確認是大豆頂枯病大面積發生時,采取藥劑防治,實踐表明,常用的三種藥劑中以殺毒礬的防效最好,總有效率86.7%,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百菌清次之,為82.3%,用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防治;代森錳鋅為63%,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作者單位:155800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