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剛
1.抗生素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1長期使用會降低畜禽機體的免疫力
動物在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到自身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并導致發育遲緩。此外,過量的服用抗生素還會造成抗原的質量嚴重下降,進而影響到免疫過程中抗體的生成,以及機體的免疫應答等,從而影響到疫苗的接種問題。在長期使用抗生素時,畜禽會出現內源性感染現象,雖然抗生素具有屬于自身的抗菌譜,然而當它在病原菌內發揮作用時,也會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長情況,尤其是在大量使用時,機體內菌群就會出現紊亂,破壞微生態平衡,而機體內部的有害菌就會在這種形勢下迅速繁殖增長,最終導致內源污染。
1.2出現抗藥性
為了確保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在使用一段時間的抗生素之后,需適當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否則效果就會變差,當停止使用時,畜禽機體內的抗藥性就會大大降低,再次使用時,抗藥性就又再次上升。動物體內含有的抗生素會借助于傳播介質傳給人類,從而導致人體內有耐藥菌株出現,危害到人類的身體健康。人們在長期服用具有抗生素的牛奶制品時,就會出現生理紊亂、過敏等行為,從而影響到對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情況。
1.3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一般的抗生素在使用時不會造成急性發病癥狀的產生,然而,在長期使用的情況下,就會引發慢性中毒現象。抗生素中含有氯霉素,它的毒性較大,會導致視神經炎、肝損傷、灰色綜合癥等病癥產生,因此,它被禁止在臨床上使用。在動物體中含有氯霉素時,可以對肝微粒體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阻止苯妥英鈉的代謝過程,并導致中毒,因此,氯霉素具有較大的危害作用。
1.4抗生素的殘留
當動物服用藥物后,在它們的細胞、器官及組織中,會含有原有的藥物及其代謝物,從而出現藥物殘留現象。由于抗生素是在培養微生物的過程中產生的,并且是一種次級代謝產物,一些抗生素具有比較穩定的性質,其活性可以在發揮作用后仍然存在,而且即使在土壤中,也不會被降解。因此,在動物性產品中會殘留有少量的抗生素,人一旦使用,將會導致過敏、中毒反應,并極大的降低自身的免疫力,嚴重者還會引發畸形或癌變現象。此外,在畜牧業生產中運用抗生素,在排放的過程中,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并且由于抗生素在動物性食品上的殘留,也會對我國的產品出口及收益造成嚴重損失。
2.科學使用抗生素的策略分析
2.1加大對養殖者的宣傳教育力度
為了強化養殖生產者對抗生素的正確認識,需加大對他們的宣傳教育作用,增強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積極向他們宣講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并且結合成功的案例,讓他們掌握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方式,及時分享經驗教訓,避免他們一味的依賴抗生素來預防疾病。此外,需借助于宣傳廣播、電視、網絡等方式,大力向他們普及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律規范,從而通過強制作用促使養殖者自覺規范的使用抗生素,讓他們全面深刻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另外還可以組織一些專業的養殖人士及科研人員,開展養殖培訓及安全講座等,引導生產者更加規范、健康的從事養殖工作。
2.2加強對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
當前,在大力篩選具有新作用機制、新抗菌譜并且有助于抑制耐藥菌的抗生素類藥物時,同時還需尋找一種物質,它既可以逆轉和抵抗細菌的耐藥性能,又可以促進抗菌性能的極大提升。因此,在現階段,需加大對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并且加大對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從而為人們研發出一種高效、無污染、綠色環保的抗菌藥物,并且重視研制和開發無公害、高效、低毒的細菌耐藥抑制劑及微生態制劑。
2.3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
當前,由于我國相關部門對動物性產品的監管工作不到位,導致其中存在有大量的殘留抗生素,從而引發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而且我國在落實對動物性食品的監管工作時,有些采用多個部門分頭管理的形式,從而導致效率較低,無法及時有效的就動物性食品中殘留有抗生素類藥物的情況,以及抗生素類藥物產品的質量等情況向社會進行披露。因此,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嚴密監控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期限、對象、用量等,并且針對沒有嚴格遵照相關規范要求來運用抗生素的單位或者個人,需給予其嚴厲的處罰和打擊,從而在源頭上有效控制抗生素的殘留問題,充分發揮監控體系在食品安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
2.4加大對動物性產品的管理力度
為了切實保障動物性產品質量,保證食品安全,需加大對動物產品的管理力度,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和要求來檢測動物性產品中的抗生素含量,對于不達標的產品,需進行及時處理。同時,在加工和生產動物性產品,并展開貿易交易時,需依據不同的市場要求及檢測標準,來差異性對待,積極倡導企業采取多元化的生產及貿易方式。針對動物產品的生產及進入市場的流程,采取嚴密監管,并要求養殖者詳細記錄獸藥的處方及使用情況,嚴格按照規定用藥,從源頭監控動物性食品的生成。
(作者單位:222121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厲莊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