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英
仔豬下痢是仔豬生產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它不僅給養豬業帶來直接的死亡損失和巨額藥費開支,還間接地影響到病愈豬的生長發育,成為影響養豬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制約因素,雖然已研制出多種防治黃白痢的生物菌苗,應用后雖然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這是因為仔豬下痢的發病原因十分復雜,而疫苗只是從病源性方面進行預防。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淺談一下該病的發病原因與防治措施。
一、發病原因
1、環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
分娩欄舍消毒不徹底,初生一周齡的仔豬,如果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了母豬的乳頭,易感仔豬吮吸乳頭時,病原微生物便進入了仔豬的消化道。由于這時仔豬消化道未發育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胃腺分泌胃酸的機能很低,缺乏游離鹽酸,難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乳汁被分解為有害物質,再加上細菌毒素刺激腸道粘膜,引起腸道卡他性炎癥,腸道內容物發酵與腐敗后產生大量氣體,又增加了對腸道的刺激,使腸道蠕動加劇,造成吸收功能障礙。根據仔豬排出糞便的色澤,可區分為:紅色的為紅痢,是由C型紅色魏氏梭菌引起;黃色的為黃痢,乳白、灰白色的為白痢,均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紅痢、黃痢發生于1周齡內仔豬,尤以1~3日齡最多見。白痢則在10~30日齡仔豬常發。另外,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沙門氏菌、球蟲等也可引起仔豬下痢。
2、哺乳母豬患病
哺乳母豬患病后,往往引起體溫升高,造成生理代謝紊亂,引起乳汁變性,致使初生仔豬消化不良,早發性大腸桿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導致仔豬全腸道突然發生卡他性炎癥病變而出現黃痢。該病以產后一周內仔豬發病最多,嚴重時死亡率高達70%。另外,臨床上常可見母豬乳房炎而致的仔豬下痢,由于乳房炎一是無法提供仔豬必須的營養;二是因仔豬吸入含有大量致病細菌的乳汁;三是母豬因炎癥疼痛反應而拒絕哺乳,使仔豬饑渴而喝了臟水、尿水。
3、哺乳母豬營養性因素
在生產中,往往由于母豬哺乳需要大量能量而改變飼料配方,加大飼料中能量飼料的比例,當飼料中能量飼料,如玉米添加量超過60%時,仔豬很快會出現下痢癥狀。這是因為突然飼喂高能量飼料形成的乳汁過于濃稠,特別是乳汁中乳脂含量增高,而仔豬的胃腸道對脂肪的消化率很差,打亂了腸道內消化吸收平衡,導致了仔豬下痢。
4、仔豬受環境應激與出生后處理不當
初生仔豬保溫不當或保溫不夠,是我縣農村仔豬下痢、發病的重要原因,調查中發現,我縣在4~5月間和9~11月初時,氣溫大約在18~22℃,人們尚可穿單衣活動,一些農戶認為仔豬也不會冷,就不給初生仔豬加溫保暖。另外仔豬出生后處理不當,如弱小的仔豬需要特別的照顧,而卻被忽視,給仔豬吃初乳及固定奶頭的工作沒做好,未能吸初乳及初乳攝取不足。
5、免疫不當
當給母豬注射控制仔豬下痢的疫苗時,必須保證注射疫苗的母豬健康狀況良好,在合適的注苗時間,且疫苗要保存良好,劑量、注射部位準確適當。同時,豬場的衛生防疫措施不嚴時,病源很容易經由人員的衣、鞋及器具而傳染給豬。
二、防治措施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則,加強飼養管理體制,母豬、仔豬并重,對因治療與對癥處理同時進行。發生下痢,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1、加強母豬飼養管理
供給全價的飼料,保證乳質,夏季防暑降溫,冬天防寒保暖,保持圈舍清潔、干燥,定期消毒欄舍,切忌突然更換母豬飼料,避免使用霉變飼料,除此之外,特別要注意,不能使用高能量配比的肉豬料代替哺乳母豬料,哺乳母豬料中玉米等能量飼料應控制在60%以下,粗蛋白含量應高于18%。按時給懷孕母豬注射好防仔下痢的疫苗。另外 ,保持環境安靜,防止欄舍內出現突然響動,使母豬能正常哺乳,仔豬才有充足營養,抵抗力才強。
2、切實做好仔豬的培育工作
(1)固定乳頭,早飲初乳
仔豬產下1~2小時,應給仔豬飲初乳。事前先用毛巾、溫熱水清潔母豬胸腹部及乳房,再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擦干乳房,擠掉頭1~2滴奶汁不用,然后將個體弱小的仔豬固定在母豬前部乳頭,最大的固定在最后面的乳頭,中等的會自動固定在是間的乳頭上,即“固定強弱兩頭,照顧中間”,經過2~3天人為訓練即可固定仔豬吃乳。
(2)防寒保暖
初生7日齡內仔豬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初生時消耗熱量也較多,非常需要保暖,初生仔豬最宜溫度為30~35℃,保溫時間一般為7天左右,冬天可延長至15~20日齒。最好使用保溫箱,加掛紅外線燈。有條件也可使用保溫板。
(3)補鐵防貧血與提早補料
初生仔豬體內儲備的鐵,最多維持一星期生長需要,初生仔豬3~5日齡應補鐵(如注射鐵鈷針、牲血素等到)補硒防貧血。在7~10日齡給仔豬補料,鍛煉胃腸,增強體質。同時供應充足清潔飲水,這些都可有效預防仔豬下痢。
(4)減少應激
避免斷奶仔豬移欄及投料應激,對斷奶仔豬應做到“兩維持,三過渡”,即維持原欄舍、原用飼料,逐漸做好飼料、飼養制度和環境的過渡。適時早期斷奶,搞好豬欄衛生和消毒工作,控制仔豬下痢。
3、對因與對癥治療
(1) 發病初,僅出現下痢尚有一定食欲與飲欲時,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菌藥物,1天2次,連用2~3天。
(2)中期,仔豬除下痢外,食欲廢絕,身體消瘦明顯,有脫水癥狀,應在注射抗菌藥物的同時進行口服補液。藥液以補液鹽為基礎,適當添加抗生素、收劍藥,配合使用葡萄糖、維生素C等,根據豬只大小,一般用胃導管投服300~1000ml藥液。
(3)后期及危重病豬,除用上述方法外,還應進行靜脈補液,糖鹽水中加入適量抗生素、地米、維C。也可加入碳酸氫鈉溶液適量,防體內酸中毒。心臟衰竭時可用強心藥。
(作者單位:535599 廣西省防城港市上思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