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訊
為了提升水產養殖魚的經濟效益,便需要針對魚病采取良好的防治措施。魚病的發生會打擊水產養殖戶的積極性,而且還會阻礙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具體論述水產養殖中魚病的防治措施,旨在為增強水產養殖魚的經濟效益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魚病防治是水產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一旦養殖魚發生疾病蔓延的現象,不但會對魚類的存活產生致命性的打擊,而且還會直接影響養殖戶的切身利益。因此,針對魚病可采取“防”和“治”兩種措施,切實保證魚類的健康,更好的維護好水產養殖戶的利益。
1、做好水質調控
水體是魚類生存的重要地方,有水才有魚。然而,水體在保證魚類生存的同時,也很容易將病原體直接帶入到魚的體內,所以做好水質調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定期更換養殖池塘的水,盡量保證池塘內部水的潔凈度。尤其是在高溫季節,需要定期向養殖魚的池塘添加微生物制劑或者是水質改良劑,以達到改善水質與底質的作用。同時,應該定期加入生石灰,合理調節養殖魚水體的PH值。合理應用增氧機,逐步緩解池中水溶解氧的情況,定期攪拌魚塘底部,幫助魚塘底部的水質進行分解。適當施肥,從而切實保證養殖魚水體的活性和肥料。
2、強化疾病預防
為了讓水產養殖業更好的發展,便需要做好魚病防治工作。其中,在給魚塘投放藥物之前,需要準備好相關的工具。這主要是因為藥物中含有很多的化學成分,很容易和投放藥物的工具發生化學反映,嚴重影響藥效的發揮。因此,需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計算藥物的使用量,并緊密結合水體和魚數量、魚食糧等多種因素,準確的計算出最佳的用藥量。通常需要在12d潑灑1次18kg左右的生石灰,并最好與魚餌料拌和投喂給魚類;每隔3d潑灑1次敵百蟲,這樣能夠有效預防寄生蟲病的發生;在每隔13d將會潑灑1次微生物制品,從而有效改善養殖魚水體的生態環境,逐步達到控制病原體繁殖,增強魚類免疫力的目的。但是,如果在投放藥物之后,一旦當魚類發生了不適應的情況,便需要立即停止藥物投放,并向專業的人員進行咨詢,合理應用防治藥物,最大限度降低魚病的發病率。
3、嚴格消毒和檢疫
在水產魚的養殖過程中,需要嚴格落實養殖場的消毒和檢疫工作,有效避免病原體的繁殖,最大限度降低養殖魚病的發生幾率。其中,在消毒的過程中,需要對池塘、魚苗種、飼料進行化學和物理消毒。通常水產養殖戶都采用的是氯化劑和甲醛液進行消除,將藥物合理的投放到魚體中進行消毒,殺死魚類的寄生蟲。同時,在高溫季節需要定期向魚塘內噴灑殺菌藥物,有效防止魚類在生長的過程中發生魚病。全面檢驗魚類生長中存在的病原體,一旦發生魚類在生長中存在問題,便需要采取防治措施來抑制魚類疾病的發生,有效防止病原體生物進一步擴散和傳播,切實保證水產養殖魚類的質量。
4、增強魚類抵抗力
在水產養魚的過程中,最好選擇在冬季的時候進行,盡量避免在春季的時候養殖。這主要是因為春季是一個細菌病毒的高繁殖期,而冬季的氣溫偏低,導致細菌病毒難以生存下去。高度重視水產魚在養殖過程中的餌料配比,始終堅持科學投放的原則,深入了解水產魚的生長習性,選擇優質的餌料進行喂養,從而保證有充足的營養元素攝入,有效防止細菌擴散。
5、合理投喂
為了有效防止水產養殖魚的發病幾率,便需要水產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注重掌握科學的投喂方法,合理的搭配魚的養殖種類。首先,通過在魚塘內投放適量的魚類,以此來提高養殖魚類的生命活力,有效抑制野雜魚和病弱魚的生長。但是,需要嚴格控制所投放的兇猛型的魚類數量,避免危害到正常魚類的生長;其次,消滅有害的水生害蟲,如劍水蚤、水蛙等。這樣不但能夠有效避免水生害蟲來捕食養殖魚類的魚卵和育苗,而且還能夠避免害蟲在繁殖的過程中消耗水中的氧氣。因此,通過將硫酸銅、敵百蟲等撒入到魚塘內,以此來消滅有害的水生害蟲,從而促進養殖魚類能夠更加健康的生長。
6、治療措施
針對魚類常見的疾病,即便被感染了,也可以采取藥物及時進行治療。首先,在選擇治療魚類疾病藥物的時候,應該堅持高效、無公害、無生態污染
的原則。例如,采用尤馬林來預防小瓜蟲、車輪蟲和斜管蟲。這樣不但能夠殺死寄生蟲,而且還能夠達到抗菌消毒,創造綠色生態環境的目的。通常“魚蟲殺星”對車輪蟲、指環蟲、小瓜蟲、水吳淞等具有較強的消滅作用。但是,這種藥物在應用的過程中,只需要使用少量的藥物,便能夠達到較高的治療效果,且能夠避免魚類大面積死亡和生態污染。針對一些致病的細菌和病毒,便可以采用生石灰、過氧化鈣、光合細菌和益菌素。這樣不但能夠有效殺死養殖魚的中的病原體,阻止有害細菌的繁殖,而且還能夠避免有毒物質的產生,全面改良水質,從而為魚類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總之,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便需要養殖人員全面做好魚病的防治工作,有效降低魚病的發生率,切實保證魚類健康生長。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魚病預防和治療方法,才能夠推動水產養殖業更加健康長遠的發展。
(作者單位:231360安徽省舒城縣萬佛湖漁政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