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希波
近年來,人類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開發土地資源,砍伐樹木,破壞自然資源,進行土木工程項目。森林資源的長期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地球生態環境的嚴重退化,導致全球變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修復就需要很長時間。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將會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為了長期生存,專家們提出了植樹造林等措施,以保護地球生態環境,防止環境再次惡化。在現代環境中,環境污染嚴重。在現有技術措施下,植樹造林勢不可擋。森林是地球的肺,是維持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的重要場所,也是林業經濟的重點。在人工造林日益普遍的今天,人工造林已成為我國林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氣候和土壤特性,不同條件應采用不同的技術。本研究主要闡述了提高造林質量的幾種措施。
我國林業面積占很大比重,但林業質量與產出并不成正比,浪費了大量資源。為了提高我國林業的質量,采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分析方法,研究人工林的造林步驟,輔助人工林質量的提高。造林工程對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提高造林質量也是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觀的民生事業。
1提高造林質量的主要措施
1.1適合種植樹木
適樹地點是指在植樹前要充分調查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對環境、植被、氣候等有詳細的了解,然后根據調查結果種植適宜的樹種。苗木選擇的重要原則是根據立地條件選擇抗病性強的地方品種,使適合地理環境的苗木能更好地適應當地生長,培育出質量較好的苗木。例如,高溫地區需要種植耐熱苗木,干旱地區需要種植耐冷苗木,因此,為了提高造林質量,必須根據當地條件選擇苗種。
1.2 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良種壯苗是指需要培育優質種子,以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種子的質量決定了幼苗的質量。在種子培育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品種選擇。應注意對水、陽光和土壤的有效控制。適量的水分、合理的光照和營養土壤對種子的抗性和存活率有重要影響。
1.3科學土地選擇
精心整地是指對周邊綠化環境的安排,如檢查土壤的酸堿度,注意酸堿平衡,如果土壤是酸性的,就會導致栽植苗的根部壞死。檢查周圍是否有大量的不溶性垃圾,這會影響幼苗根系對養分的吸收。例如,我們需要調查樹木成活率,害蟲等,這些影響幼苗是否能夠在后來的生長中生存。還要平整土地,看看是否方便運輸水和其他條件。
1.4保證種樹質量
植樹造林也是整個造林過程的關鍵步驟。它需要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來操作,否則很容易導致移植失敗。在挖掘苗木之前,應該先澆水,主要是為了疏松土壤,保護根系,在運輸和種植前要有足夠的水。在運輸中,應注意保護根系,防止幼苗因缺水而死亡。在播種之前,應該先把受傷的根和壞死的葉子減去。種植時,應注意根系的方向,以免損傷根系。回填土時,必須逐層填土,并逐步上填。種植之后,我們應該注意澆足夠的水。
2科學規劃
2.1現場管理
森林規劃應遵循適當的地方條件對當地條件的調整原則,作為適當集中的原則。在規劃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地投資林業項目,地理和生態環境,并在環境中選擇高生存率的樹。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混交林地,樹木和林地的混雜,應該保持不變。該計劃還應根據當地的最新需要進行,以使其有效的發展和經濟效益,并使其更有效。從保護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使土地資源的使用合理化,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的效益。
2.2灌溉
所謂水是生命之源,樹木離不開水。具體灌水量和灌水時間應根據不同的樹種和不同的生態環境確定。不同樹種、年齡和地理環境的需水量也不同。為了及時有效地灌溉,應隨時保持灌溉渠道暢通,并選擇節水灌溉方式。在雨季和晴天,當氣溫很高時,我們應該更加注意灌溉。一些物種需要更少的水和更耐寒,而其他物種需要更多的水。總之,我們應該確保幼苗的根層處于濕潤狀態。松動土壤是為了保持土壤松動。它能破碎壓實表面,使表層土壤具有滲透性。灌溉和降雨時容易滲透,有利于根系吸水。當土壤被耕種和松動時,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增大,空氣容易進入,根細胞呼吸增加。增強呼吸能促進根系蒸騰,促進根毛與土壤之間的礦質元素交換,促進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除草是為了避免雜草和樹木,尤其是幼苗爭奪養分。光、水和土壤中的養分是有限的。在被雜草侵染后,幼苗自然獲得的養分較少,幼苗的質量也相應下降。然而,如果除草劑用于除草,有必要考慮這些化學物質是否會損害幼苗的正常生長。
2.3幼樹的保護
幼林是指從造林到封頂,樹木相對脆弱和脆弱的時期。因此,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也與樹木的質量和生存率密切相關。俗話說,“三部造林,七部管理與保護”,為了提高造林質量,加強幼林保護尤為重要。幼林保護主要包括防火、病蟲害防治、凍害防治、人為破壞防治、惡劣氣候造成的自然災害等。病蟲害防治主要是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并采取各種防御和保護措施。為防止人為的迫害,造林規劃應考慮當地人民的利益,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加強森林保護教育,動員群眾封山育林。
我國經濟在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在不斷提高,但生態環境存在一定問題。傳統的生產方式造成了我國森林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破壞了生態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的一些造林方法不正確,導致成活率低,苗木質量低。植樹造林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工作,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任務。造林可以減少土壤侵蝕,改善空氣質量,防止沙塵暴,并減少一些人的呼吸道疾病。
(作者單位: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林業局實驗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