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此同時,我國的林業建設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其相關理論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概括起來講,林業建設是一個涵蓋社會、經濟、生態三種效益,而且和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有密切關系的的產業群,就我國林業當前的發展狀況來說,林業建設的目標就是建設成一個現代性產業體系,但是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立足于我國當前的林業發展現狀,針對當前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深化林業改革、推進造林綠化、提升森林質量、發揮森林效益是林業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深化林業改革。推進林業結構性改革,滿足社會和市場對生態產品和林產品的需求。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政策性森林保險、林地經營流轉、林業專業合作化等配套改革。建立完善林業保護制度,制定林業管理辦法。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力爭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
二、推進造林綠化。實施好生態修復工程,創造條件拓展造林空間。以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為支撐,有效擴大造林綠化面積,開展退耕還林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確保工程質量。切實鞏固荒山造林成效,用好用活用足大苗造林綠化補助政策,加強補植補造,提高成林率。開展棄耕地、撂荒地摸底調查,動員組織廣大群眾在棄耕地、撂荒地上植樹造林。精準組織造林失敗地、因災受損造林地重新造林和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及其他跡地的更新造林。大力開展封山育林和義務植樹,實施城郊綠化、鄉村綠化、園林綠化、通道綠化、景區綠化,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
三、提升森林質量。一是提高造林質量。造林質量基礎在種苗,要堅持就近生產、本地供應為主的原則,加大適地樹種繁育力度,使用優良種苗造林??茖W確定造林樹種、林分結構和植被恢復方式,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嚴格按照造林規程和作業設計的要求造林、管護,嚴格檢查監督,做到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好一片。二是加強森林經營。開展森林經營關鍵技術研究。利用森林撫育經營政策,推廣可持續經營項目模式和技術,綜合采取割灌除草、撫育間伐、補植補造、促進天然林更新等措施,優化森林結構,解決過疏、過密、過純的問題,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樹立近自然林業經營理念,充分利用演替和更新能力,重點對天然林、人工公益林進行撫育經營,提升森林的多種功能效益。積極推進退化林修復,對于低產低效林,該封育的要及時封育,切實保護起來,具備改造或修復條件的,要及時采取補植、撫育、更替等綜合措施,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正向演替。實施森林彩化美化香化工程,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和重點旅游區森林景觀效果。三是強化森林管護。嚴格執行林地使用定額制度,鼓勵用足森林采伐限額。深入推進森林保護“六個嚴禁”,推動實現利用大數據手段排查案件常態化、案件查處常態化、督查工作常態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聯動常態化、領導干部問責常態化和工作考核常態化。加強森林公安建設和改革,持續高壓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維護林區穩定。
四、發揮森林效益。一是發揮生態效益。啟動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推動建立科學統一規范的評價機制和規程,提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生態系統防護能力。二是發揮經濟效益。推進林業產業發展,逐步推進林產品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營銷網絡化。支持、指導各類經營主體加大經營強度,加強經果林管理,提高林業經果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三是發揮社會效益。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實施林業精準扶貧,推進產業脫貧,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打好脫貧攻堅新戰役。利用林業重點工程,組織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勞務輸出和就業。建立生態管護制度,加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轉為生態護林員工作力度,助力脫貧攻堅。加大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理念及知識的傳播,掀起全社會關注森林、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潮。
五、增強保障能力。貫徹落實林業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加快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大林業科技服務力度,鼓勵林業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支持林業科技人員應用研究成果脫產自主創業,提升林業科技對林業產業發展的科技貢獻率。充分發揮法治引領、推動和規范作用,嚴格執行林業法律法規,推進簡政放權,建立健全林業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服務清單動態管理機制,推進政務公開、提案公開、信息公開。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與媒體的溝通與協調,解讀林業政策,擴大林業影響力。重視林業信息化建設和林業大數據管理服務,整合利用林業資源。完善林業考核內容,森林覆蓋率、造林成活率、案件查結率和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率等指標。強化生態損害責任追究,形成維護生態、保護資源的高壓態勢。
(作者單位:121100錦州市義縣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