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勇
由于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發展,濕地圍墾、過度開發利用及各種污染嚴重,濕地環境受到了破壞,導致濕地面積的不斷萎縮,濕地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影響,濕地環境保護面臨嚴重威脅。保護濕地,維護濕地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互,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1. 濕地的主要功能
濕地的主要功能,一是維持生物的多樣化,對區域氣候進行調節,對于環境污染有著凈化水源的作用。二是提供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提供優質的水資源。三是濕地的社會功能,可以聚集休憩和娛樂場所,可以供人觀光和旅游。
2.當前濕地保護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2.1濕地的盲目開墾和改造, 致使面積萎縮
濕地盲目的進行農用地開墾,改變天然濕地的用途,造成了天然濕地功能下降,從而導致水旱災害的頻繁發生。由于城市建設和改造圍海、填湖造陸等土地開發及河床、駁岸人工化改造時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重視不足使得濕地面積減少,喪失了原先天然濕地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海岸、河岸侵蝕在中國濱海地區較為明顯,開采礦物、砂石、植被破壞和海浪、潮流及臺風等影響已使許多良好的沙質海岸遭受嚴重破壞。
2.2 濕地生物資源過度利用,使濕地生態失去平衡
近海海域、河流、湖泊的魚類和水禽濫捕現象嚴重,導致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嚴重影響這些濕地的生態平衡,威脅著其他水生生物的安全。
2.3濫用濕地水資源, 致使生態環境用水困難
在濕地環境問題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度從濕地取水和開采地下水,由于水資源不合理利用,導致生態環境用水困難,從而引發大量植物死亡,沙進入退。
2.4濕地退化, 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
在濕地的開發中,濕地的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如過度圍墾、捕撈、人類活動引起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對水系統生態平衡造成了影響,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3.濕地保護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3.1 自然保護區管理亟待加強
需要加強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在現階段已經建立了不同類型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但是對濕地保護區布局還沒進行分析評估,對禁漁等其他形式的保護形式還不足。另外在濕地保護區管理水平不高,在濕地保護區的資金比較缺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區工作的開展。
3.2監測體制不完善
在濕地保護區管理中,監測體制還不夠完善。在監測體系中,缺乏對資源和土地利用后濕地生態變化監測。在污染監測過程中,對布點數量和時間不能夠達到相關要求。另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不能實現信息成功共享,單位之間缺乏相關的資料共享機制。
3.3法制體系不完善
在濕地保護區管理中,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濕地保護專門法律,對于已有的相關法律,關于濕地保護條款比較分散,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3.4濕地管理體系不完善
濕地的管理、利用牽涉部門多,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在濕地保護、利用和管理的目標不同,利益不同,各自為政,影響了濕地的科學管理。
4.濕地環境保護的對策
4.1加強宣傳力度
在濕地環境保護中,應當加強宣傳力度。人們對于濕地的了解比較少,需要加強濕地保護宣傳,調動人們保護濕地的積極性。如果人們的保護意識薄弱,就會導致不能形成良好的保護和利用觀念。
4.2加強濕地保護管理
濕地保護工作對于人力的發展是有益,通過濕地保護可以更好的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要加強濕地保護。1)需借鑒相關專家對濕地保護的建議,并應用到實際保護工作中。2)針對濕地功能、類型進行合理開發,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3)目前國內與濕地管理有關的部門包括林業、國土資源、農業、水利、環保、海洋等,由于濕地保護管理、開發利用牽涉面廣,尚未形成良好的協調機制。因此,國家應當通過立法明確政府各部門之間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在濕地保護和利用方面的職權責任,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
4.3增加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
在濕地環境保護中,需要增加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相關部門需要把濕地保護納入社會發展規劃中去,保障對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對于濕地保護資金,應當實行專款專用,保證項目資金科學安全運行。
通過對濕地的保護有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結構,對于當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結構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濕地保護上,需要建立科學的保護機制,從而更好的對濕地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作者單位:350001福建省林業勘察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