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浩
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地也明確提出了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以滿足消費者吃得好、吃得健康需求。在此基礎上本地結合實際,先后進行了亞麻酸、含鐵、含硒等功能性水稻的示范種植。本文在此背景下闡述如何利用現有技術提高水稻硒含量,為今后發展富硒水稻提供技術參考。
1硒的作用及富硒水稻簡介
硒: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Se,可以用作光敏材料、電解錳行業催化劑、動物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和植物有益的營養元素等。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為兩種:無機硒和植物活性硒。無機硒一般指亞硒酸鈉和硒酸鈉,從金屬礦藏的副產品中獲得;后者是硒通過生物轉化與氨基酸結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能提高人體免疫,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對多種癌癥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減輕放化療副作用,防癌抗癌。同時,硒具有減輕和緩解重金屬毒性的作用。
硒被國內外醫藥界和營養學界尊稱為“生命的火種”,享有“長壽元素”、“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天然解毒劑”等美譽。硒在人體組織內含量為千萬分之一,但它卻決定了生命的存在,對人類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替代的。
富硒食品: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DB6124.01-2010),標準中說明富硒食品為食品中自然含有的,非添加入食品中硒元素。另外按照不同食品分類,硒含量在0.005~0.300 mg/kg之間目前,已知國家發布了富硒稻谷的國家標準(GB/T 22499-2008),標準中要求,富硒稻谷加工的大米中硒含量應在0.04mg/kg~0.30mg/kg之間,硒含量要求不分等級。
2富硒水稻種植技術
2.1選擇優質品種
大力引導種植戶更新觀念,逐步淘汰了墾鑒稻6號、龍粳29等出米率低、品質差的品種,擴大種植龍粳21、綏粳4、綏粳18、稻花香7號等優質品種。
2.2嚴抓種植標準
結合墾區農場每年制定下發的《質量效益農業實施方案》、《農業生產技術規程》等考核管理與技術規程。細化作業標準、考核內容、獎懲措施,采取指標化管理,針對管理人員,將其納入績效考核;針對種植戶將其納入“農業規范化管理合同”,有力保證了農業的標準化。
2.3完善富硒技術
富硒大米的生產采有兩種藥劑,一種為無機硒的化學藥劑,一種為納米制劑的有機硒。在水稻抽穗至灌漿期,采用飛機航化作業或彌霧器均勻噴施富硒藥劑,然后經過生物轉化,把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貯存在水稻中。
藥劑用量:無機硒成份為99%亞硒酸鈉,每畝用量1.3克。有機硒,通過納米技術制備而成,每畝用量500ml,由于有機硒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成本較高。
2.4注意事項
經統計可以看出優質水稻產量要低于常規普通水稻,但銷售價格每噸要高出400~500元,公頃效益增加3400~4300元。但需要注意事項的是所有硒劑都屬于有毒藥劑,在保管、運輸、使用過程中要有專人負責,注意操作安全。另外無機硒用量不可過大,過大容易造成葉片灼傷,形成不規則斑點,影響后期水稻光合作用。
3富硒水稻產業遠景
3.1消費者對富硒農產品有迫切需求
硒元素對人體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人體缺硒不僅可能引發大骨節病和克山病,而且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引發其它疾病。而我國卻是一個缺硒大國,70%的地區約9億人生活在處于缺硒和低硒生態環境中。因此,消費者對富硒農產品有迫切的需要。
3.2本省富硒農產品產業起步晚
國內其他省份早早就開始發展富硒產業了,如江西省豐城、湖北省恩施、青海省平安縣、浙江省上虞市、山西省安康市和海南省等,但本省因為在2012年才發現富硒土壤帶,因此富硒農產品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寶清縣富硒農產品產業發展較好。
3.3利用毗鄰富硒土壤帶
本省有松嫩、三江平原兩大富硒土壤帶。其中三江平原富硒土壤帶,主要分布在同江市和撫遠縣的南部、富錦市和寶清縣的東部以及饒河縣的西北部等地,土壤中硒元素含量一般在0.35~0.89毫克/公斤。
3.4現代化農業發展優勢
本地在現代化農業建設中集聚了設備、技術、人才等方面優勢,從2010年開始實驗試點發展富硒優質稻,通過噴施硒肥等技術措施可以使稻米完全達到富硒農產品技術標準,也為大面積發展富硒優質稻產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綜上所述,我國是缺硒比較嚴重的國家,所以科學而有序的補硒是我國居民改善膳食結構的當務之急!我國72%地區缺硒,有7億人生活在缺硒地區。營養學家楊光圻教授根據大量人體資料,提出了硒的每人每日安全攝入量為400μg。按照每人每天200g大米的消耗量,每年食用米飯200天計算,每人每年消耗大米40公斤,7億人口每年需要280億公斤的富硒大米。綜上所述,富硒水稻種植值得探索推廣,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在此情況下講明白如何利用現有技術提高水稻硒含量,為以后發展富硒水稻提供技術參考。
(作者單位:155600? 黑龍江省寶清縣富硒產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