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茂中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一位備受醫學界專家學者尊敬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它告訴人們,不管醫學技術如何進步,不管花費了多少金錢,仍然會生病和死亡,因為醫學不能治愈每一個病人。但是,作為醫生,仍要竭盡全力去治愈、去幫助、去安慰每一個病人。

在《南翁夢錄》一書中就記載著一位名叫范彬的名醫,他家中世代行醫,是某王府的太醫令,掌管王府的醫藥診病。一天,一個農民找到范彬想請他出診,說:“我家婦人生孩子時突然發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發青了。”范彬聽后二話沒說,拿著藥箱就隨農民往外走。正巧,剛出大門,王府也派人來到范彬家中,說:“王妃病發寒熱,命你入府診治。”而范彬卻說:“王妃的病不算危急,現在有個民婦病危,生命頃刻難保,我需要趕緊去救她,一會兒就回來。”傳話侍從生氣地說:“你要救別人的命,就不顧惜自己的命嗎?”范彬卻說:“我這樣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實在沒有辦法,若不及時去搶救民婦,那婦人頃刻就會死去,她的生命就沒有希望了,一個家庭也就完了。”說完,他急忙趕去搶救民婦了。因為農民求救及時,再加上范彬高超的醫術,民婦的性命被搶救了回來。事后,范彬來到王府拜見王爺。王爺責問他為什么現在才來?范彬就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想法從頭到尾訴說了一遍。王爺聽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地說:“你真是一位賢良的醫生啊!既有高明的醫術,又有仁慈的愛心,能體貼天下黎民百姓,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啊!”
范彬冒死救活民婦,實在難能可貴!可以看出,在范彬的心目中,生命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正如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所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他所要做的就是搶救生命,別無他慮。其高尚的醫德、端正的醫風、仁愛的普世情懷值得每一位醫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