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貞虎
總而言之,堅強和正面思維對于人們來說,尤其是癌癥患者非常重要。負面的東西需要學習接受,然后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千萬不要浪費時間鉆牛角尖,一直卡在這里不放手,要隨遇而安,隨機應變,才有扭轉劣勢的希望。

56歲的劉貴鴦在23年前患上腦癌。那時她才33歲,風華正茂,和丈夫育有一對可愛的年幼子女。當癌細胞悄悄地在她的腦中萌芽時,她完全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健康已經亮起了紅燈。
“我并沒有經常頭痛的癥狀,也沒有無精打采,只是那時的臉色比較蒼白,但都沒有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直至和家人登山,腦癌細胞像是開始展開猛烈的攻勢了。“可能山上氣壓的變化觸發了它的發作。那時我在玩游戲,突然間我感覺整個人就像在大海中被大浪推來推去,這種飄浮的感覺極為強烈,我覺得很奇怪,就對身旁的丈夫說,可是話未說完,我就癲癇了,直至暈倒,不省人事。半小時后,我蘇醒過來,并前往診所求醫。醫生說了很多,但我并沒有當回事。”
隔天,又繼續和家人到水上樂園戲水。“玩了瘋狂河流之后,那種飄浮的感覺又來了,我知道癲癇又要發作,這次我昏迷得更久,長達45分鐘。終于感覺事情不大對勁,于是讓家人陪同我到醫院檢查。”
X光掃描結果顯示一切正常,所以醫生只給她服藥,早上一顆,晚上一顆,以防發作。可是她曾擅自停止服藥,結果很快就發作。醫生不禁很嚴肅地責備了她。
“我記得那時候,只要我的左手一碰到水,癲癇就會發作。”鑒于那個時期,劉貴鴦是從事醫藥儀器供應的工作,較易結識專科醫生。“我有幸認識了重慶一家三甲醫院的伊朗籍腦科醫生。經他檢查,懷疑我患上腦癌。那時,我的臉形也是越來越偏向一邊了。舌頭也已硬化,很難說話。他讓我進行核磁共振,可由于位置的原因,只好進行斷層掃描,最后做了生物活樣檢查。”
檢查的結果需等待一個星期后才能揭曉。豈料三天后,癲癇又犯了。“這次的癲癇是最嚴重的,因為還伴隨著心臟快被撕裂的感覺。那時的我正在住院,醫生見狀,馬上給我打鎮靜劑,可還是止不住,最后只好看著我陷入昏迷。”
那時,醫生跟她的家人說,幸存幾率只有1%,而劉貴鴦非常幸運地熬了過來,成為了那個1%。而之后的生物活樣檢查結果顯示她是第四期腦癌患者。手術成功之后,為免腦癌細胞卷土重來,腦科醫生讓劉貴鴦進行了多達40次的放射線治療,因此,她只有周末才可以休息。
過后,劉貴鴦從在醫院工作的朋友口中得知,原來為自己執刀的腦外科醫生曾在千鈞一發之時,向國外的教授求助,越洋指導其進行微型腦部手術,讓她成為了那個1%的腦癌第四期生存者。
她坦言,醫生的愛心對一個癌癥病人而言,非常重要。“我還記得手術完畢的第二天,護士說我需要驗尿,可是我整個晚上沒有喝水,何來尿液?當時,我說話都已經不清楚了,護士又不明白我的意思,以為我不想合作,想要直接對我的尿道插管進行引尿,我知道那是很疼的,幸好我及時支開護士并設法制造聲響,引起這位醫生的注意,他馬上明白我的情況,立即安排護士喂我喝水,我覺得很有安全感。”
當癲癇開始一次又一次找上劉貴鴦后,她的臉部也開始變得一天比一天扭曲。“我還記得,那時女兒看到我的臉后,跟她父親說,這不是我的媽媽。我心里很難受。”
曾經當過平面媒體和電視廣告模特的劉貴鴦坦承自身是個愛美的女人。因而即便堅強如她,在面對自己都快要認不出的容顏時,也曾經因此沮喪過,低落過,更不敢照鏡子。那時候,她頭發稀疏,五官扭曲,走在路上,經常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她也因此低著頭,不愿看他們,避免彼此尷尬。
不過,她很快便振作起來,沒有戴上面罩,勇敢地走入人群。“畢竟我沒有做錯,覺得自己不該覺得不好意思見人。另外,我不想讓自己繼續這樣淪陷下去。癌癥是身體里的‘妖怪’,我們必須振作才能打敗它。如果我們不幫助自己,別人也無法幫助我們,我常說,即使有人給你一碗飯,可是如果你不走出第一步,也是吃不到的,因此我們必須幫助自己。可以說,天助自助者。”
現在,她在家都是自己打理日常生活。“我要獨立,不能靠人,畢竟這是沒完沒了的事,而且也不想令人感到反感或害怕,成為別人的包袱。只有非常必要的時候,才會求助。”
如今距離劉貴鴦患上腦癌已有23年。這23年,她從不讓自己活得像苦行僧一樣。“實際上,現在我什么都吃,即使美味香口的‘垃圾食品’我也吃,但都是淺嘗即止,不會因為好吃而多吃幾口。”
現在的她也不讓壓力有機會弄壞自己的身體。她坦承,在未患癌癥之前,長期遭受強大的情緒壓力,猜想這或許是自己患癌的主因。
“雖然我成功從鬼門關逃出來,但是這不代表我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明白這是非常珍貴的重生機會,必須好好愛惜自己,”劉貴鴦感念道,“所以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做,喜歡去的地方就去看看,至于飲食方面,可以吃自己喜歡吃的,但必須節制分量,這點我非常在意。”
“總而言之,堅強和正面思維對于人們來說,尤其是癌癥患者非常重要。負面的東西需要學習接受,然后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千萬不要浪費時間鉆牛角尖,一直卡在這里不放手,要隨遇而安,隨機應變,才有扭轉劣勢的希望。”劉貴鴦微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