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軍 楊濱浩 毛鈴哲
淺議桑蠶產業轉型升級理論與路徑
姚武軍楊濱浩毛鈴哲
(山西省蠶業科學研究院山西運城044000)
傳統桑蠶產業的發展和轉型路徑是基于各種形式的創新組合,同時使其產業技術逐漸向高新科技方向發展,不僅可使產品結構實現多元化以及高值化,而且還能有效提高桑蠶產業的規模化程度,從而全面推動了我國桑蠶產業的產業化轉型。文章對桑蠶產業的轉型以及升級理論與內涵進行了分析,就其轉型和發展路徑提出了見解。
桑蠶產業;升級轉型;路徑;研究
長期以來作為傳統農業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桑蠶產業一直備受關注,但因發展區域及其產業鏈布局不平衡,導致部分地區的蠶桑產業發展受阻。對于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而言,絲綢產業規模相對較小,而且產業影響力不大。新時代背景下應當重構桑蠶產業鏈,升級和轉型蠶桑產業,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桑蠶產業的轉型以及升級具有雙重性,一是產業轉型,二是產業升級。對于產業轉型以及升級而言,分別屬于兩個概念,目前學界尚未對其進行統一界定。對于多數學者而言,多從產業結構、企業行為以及技術進步和價值鏈等視角解釋產業升級及其轉型,其終極目標在于改變產業現狀,全面提高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并且實現產業的有序發展。產業轉型的最終目的在于升級換代,基于產業轉換來實現結構變革,產業結構變化是衡量其轉型的重要標準。桑蠶產業的轉型實際上是在重構產業結構,其本質在于通過更迭產業來實現結構變革,其中包含了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以及高效化等內容。實踐中,除變革產業,產業轉型是舊產業退出與新產業產生的更替。雖然表面屬于產業類型或發展形式的轉變,但是其本質上來講卻是原有要素的重組。產業升級的內容及其進程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同時還涉及到更為廣義的一些創新活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升級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學者們在研究時,多從不同視角出發對產業升級進行闡釋。概言之,桑蠶產業的發展及其升級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分析如下:第一,產業間發展升級。從原來的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變;第二,要素間發展升級。從原來的稟賦資產、自然資產逐漸向人力資本、物資資本以及社會資本轉型,其中包括創新資產等內容。第三,需求發展升級。從原來的必需品逐漸向便利品和奢侈品轉型。第四,功能發展升級。從初級的銷售以及分配等逐漸向組裝以及測試和零部件的生產制造與新產品研發等方向發展;第五,鏈接發展升級。從商品類生產逐漸投向無形以及知識密集型服務。一方面從技術以及生產等多個方面入手,另一方面產業素質以及效率應當得以提高,即為生產要素的重組,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和產品的質量。
桑蠶產業的升級以及轉型過程中應當尋求與戰略的契合點,并且以養蠶為基礎來促進桑蠶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從原來的單一養殖向現在的以蠶、桑雙中心為主導的產業發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不斷提高蠶桑資源的有效研發水平,深入挖掘與桑蠶產業相關的內在資源和價值。
傳統的桑蠶產業發展過程中以種桑養蠶和養蠶收繭為主,通過收繭繅絲、織綢,然后制成工藝品或者消費品等獲取利益。該種模式下,桑葉、果、枝、皮、蠶蛹以及蠶蛾和蠶絲中的未利用部分,合計占九成以上,最終只為抽繭剝絲。新時期應當進行多元化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以后以蠶為中心的蠶桑產業發展模式,堅持養蠶、種桑雙中心原則,綜合發展現代蠶桑產業,對傳統產業鏈中的資源進行食用、藥用、飼用等進行深入開發利用,以此來有效提高桑蠶產業的資源有效利用率,進一步擴大桑蠶產業的綜合開發效益。比如桑果,可采摘、可觀賞,同時也可以對其進行深加工,提高其經濟效益。
實踐中可以看到,繭絲綢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很大程度上確定了繭、絲以及綢等制品的最終目的;以繭為生產加工原材料,以絲、綢作為半加工品,最終制造出絲綢制成品。桑蠶產業的升級轉型,使得整個產業鏈上的產品趨于多元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包括繭絲綢產品以及桑果、桑葉和蠶沙在內的多種產品,而且蠶絲文化也應當向著多產品方向發展,種類豐富以及層次多元,無論是吃穿還是用,形成統一的桑蠶產業新體系。較之于傳統的發展模式,繭絲綢產品不再主要用于出口,現代發展模式下的繭絲綢產品以及多個系列的產品應當同時開發;除出口外銷,還應當進一步深入挖掘其潛力,大力發展國內市場,以此來有效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狹義的桑蠶產業發展過程中僅對蠶繭產值進行計算,并未將蠶繭產值以產業產值對待,即便廣義的本行業產業也只是在蠶繭產值基礎上加上絲綢工業產值來計算產業產值。通過升級轉型,現階段的蠶桑產業發展過程中其產值計算包含多元化的利用產值。狹義的桑蠶產業發展過程中,綜合產值是蠶繭產值與多元利用產值之和;而廣義上的桑蠶產業則是蠶繭產值、絲綢工業產值以及多元利用產值的綜合。近年來隨著國內桑蠶產業的快速發展,其產業資源的多元化開發利用產值不斷增大,而且在綜合產值中的占比也越來越大。隨著我國產業發展以及轉型的不斷加快,桑蠶產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多元產出等不斷拓展,必然會促使桑蠶產業的產值大幅度提升。桑蠶產業的轉型能夠實現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產業的做大做強以及綜合產值的擴大,都依賴于產業的全面升級。
桑蠶產業升級過程中應當從根本上摒棄以往的單一產品發展模式,從原來的單一產值向現在的多元化產值核算方向發展,蠶桑產業的快速發展目標才能得以實現。為此,應當將蠶、繭、絲以及綢和絲綢等單一產業鏈進一步拓展,使其成為多元化的產業體系。除傳統產業鏈外,還應當將原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資源拓展以及延伸利用,有效開辟新興產業及其分支,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興產業鏈,從而將傳統桑蠶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多層次的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
傳統桑蠶產業遍布各地,唐宋時期國內桑蠶產業的中心從黃河流域逐漸轉向江南地區,北方地區也有種桑傳統。生態環境的惡化,使得民間通過種植桑樹的方式來治理生態環境問題,比如陜北桑樸子以及河北條墩桑等,均為典型的桑樹種植生態治理模式,這也為我國桑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思路。以條墩桑為例,在北方地區特殊的種植模式下,上述樹形是無主干灌木,而且呈墩型,枝條叢生。在低山丘陵梯田地帶可以種植桑樹;在梯田現坡以及現沿等處可以適當種植條墩桑。在桑蠶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可以將條墩桑與林、果以及糧油和蔬菜等交叉種植,以有效利用現有的生態資源,提高復種指數。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態桑蠶模式,可以建立植桑養蠶以及鮮葉加工利用模式,凸顯其生態經濟效益以及生態防護作用。
桑蠶產業的發展有賴于思想觀念的改變與方式的變革,實踐中應當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結合各地區的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發展桑蠶產業,這樣才能實現桑蠶產業的升級轉型。
[1]李建琴,顧國達.世界蠶絲業發展規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蠶業,2016(3):11-18.
[2]黃先智,秦儉,向仲懷.日本蠶絲業振興路徑給中國蠶絲業轉型發展的啟示[J]蠶業科學,2016(3):599-605.
[3]魯興萌.蠶桑產業的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蠶業,2015(1):1-5.
[4]封槐松,李建琴.我國蠶桑產業發展“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展望[J].中國蠶業,2016(1):4-10.
[5]周文軍.中國蠶業文化論[D].蘇州大學,2015.
F326.3
C
2095-1205(2019)07-03-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