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偉
農機化與農業產業發展的關系
朱曉偉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在現代農業技術“助力”下,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加速,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市場化效益顯著改善。研究農機化與農業產業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對于推進農業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從農機化與農業產業發展的辯證關系出發,結合當前農業產業發展進程中農機化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中大力發展農機化的策略。
農機化發展;農業產業發展;關系解讀;融合機制
農業是投入見效慢、投資規模大的基礎性產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也是目前有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在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建設進程中,農業機械設備是其重要動力。農機化的發展程度,也從側面上反映了農業產業發展的完善度與體系化。
農機化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建設的關鍵基礎,也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的重要動力。而想要實現農業產業的最佳市場效益,就需要在整合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及時更新農機設備,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
與傳統農業的“自給自足”形式不同,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更傾向于市場化、智能化經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進程中,農業機械發揮了重要“替代”作用,借助各種功能類型的農機設備,提高了農業生存效率,降低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金與人力成本支出。因此,農機化發展的層級、成熟度直接決定和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狀況。通過大力推進農機化發展,加大農機設備的研發投入力度,將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動力。同時,農機設備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通過推進農機化發展,將從本質上整合農業產業的各項資源。
農機化,實質上是農業產業化中的一環,也是現代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對于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來說,想要解決農業經濟產業化薄弱、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就需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輔助”作用。從長遠角度看,想要著重推進農業產業化,突破農業經濟固有的局限性,就需要在堅持市場導向原則的基礎上,聚焦經濟效益創造,實施規模化、系統化發展。農機化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進程中,關鍵“生產力”的提供者,是現代農業提速增效的核心“引擎”。
在產業轉型與技術成熟應用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我國農機化水平整體呈現出上升、提速的發展趨勢。從農機固定產值、服務范圍、服務內容等多個角度看,農機化基本上實現了成熟發展,通過推進農機化,釋放了大量剩余農村勞動力,并且形成了一批懂得先進機械操作的現代職業農民。在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中,對農機化的具體應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客觀問題日益突出。
雖然經過幾十年建設,我國農機化得到快速發展,但整體來看,我國農機化仍然處于較低水平階段。與歐美發達農業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實際上,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是多樣的。從客觀上看,我國是以家庭小農作業為基礎的農業大國,無論是農業人口數量,還是個體規模,都加大了農機設備購置的資金壓力,影響了農機化的大規模實施。從主觀環境看,多數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生產者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乏應有的“現代科技意識”,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系統化推廣。再加上土地流轉機制尚不成熟,一些智能化大型農業機械缺少“用武之地”。
整體上看,在農業產業發展進程中,其農機化存在不均衡現象。第一,環節不均衡。目前農機化主要體現在“耕種環節”,收獲環節、加工環節的農機化水平較低。第二,種類不均衡。目前農機主要應用于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涉及較少。第三,地域不均衡。東部與糧食主產區的農機化程度較高,而西部和非糧食主產區則農機化程度較低。
我國農機制造行業呈現高端農機缺失、低端農機產品過剩的“產品結構”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機化發展。農業機械從研發、制造到市場化推廣水平都相對較低,尤其是農業機械設備的市場利潤相對較少,因此,無論是市場資本,還是科技人員都相對較少,以至于行業整體創新能力較弱,在農機行業核心技術研發和高端產品生產方面存在較大缺失。
從當前世界農業產業發展建設狀況看,日本是較早實現農機化的國家。日本通過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加大財政補貼,注重農機推廣和社會服務,大大提高了農機化發展水平,有效推動了日本農業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國農業產業建設進程中,要立足農機化發展要求,充分發揮政府職責,注重引入多方資源參與農機化發展。
在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建設過程中,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實現農業機械化,通過發揮先進農業機械的應用優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釋放剩余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要加大農業機械的推廣力度,將提高農業產業生產力與科技化水平的首要切入點放在農機化的應用與發展上。通過充分發揮和凸顯現代農機設備的主導地位,不斷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真正發揮好、使用好現代農機設備的應用優勢。在當前農業產業發展建設時,通過集中發揮現代科技與智能化機械設備的應用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解放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業產業增值、增效。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充分重視現代農機設備推廣使用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影響,加大宣傳與推廣力度。針對部分投資額度較大的農機設備,政府要發揮財政補貼和農業擔保等職責,降低農機設備使用的成本壓力。在農機設備生產與研發方面,政府部門要注重利用稅收政策和財政手段予以補貼,提高農業機械設備企業的生產與研發積極性。要通過大力普及和推廣,轉變農民傳統的農業機械應用思維,通過構建完善的農業機械設備應用機制,真正提高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
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業機械則是這一進程中的核心要素。農機化發展作為一項與先進農業技術、機械設備應用緊密相關的活動,其發展創新始終沒有止步。特別是在當前農業機械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背景下,農機設備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體系持續更新與優化,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與農機化發展的全面融合,使農機設備能夠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能夠發揮更強有力、更有效的價值,通過提高農機化應用水平,釋放多余勞動力,為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機遇。
[1]路通,杜若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基于濟寧市農業“新六產”發展機制視角[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09):253-254.
[2]崔思遠,金雪婷,曹光喬.我國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影響因素及區劃研究——基于全國丘陵山區238個縣(市)的調研數據[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11):129-134.
[3]廖敏,張勍,楊建國,褚紅春,王霜,隨順濤.科技創新引領四川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2):1-6.
[4]張宗毅,王許沁,葛繼紅.中國農機化效率:區域差異及購置補貼影響效應——基于省域視角和DEA–Tobit模型的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1-8.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以U-learning為資源共享平臺的高職學生英語碎片化學習研究》,NO:2018YJ024;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服務于武漢城市圈的高職旅游人才培養實踐研究》,NO:2016YJ015。
朱曉偉(1982- ),男,湖北十堰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農業旅游。
S232
C
2095-1205(2019)07-1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