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群
生物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徐雅群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110034)
生物技術產生于1970年代初,其中淋巴細胞雜交瘤、DNA重組技術的應用已幫助人們解決了很多難題,包括能源、健康、環境等,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文章探討了生物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生物技術;現代化農業;基因工程;生物農藥;生物固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人們的正常生活需要,農業技術亟待提升,以生產出充足、優質、綠色的產品。目前,現代化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日益重要,已經成為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文章將細致分析當前生物技術發展情況,探究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對于現代生物技術,其是對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的統一稱謂,其針對生物部分組織、器官、細胞,或者生物整體展開研究,以DNA技術為根本,并利用多種生物工程原理,改造生物體。在現代生物技術中,每一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地方,同時彼此間相互聯系、互相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整體[1]。
生物技術的特征如下所示,第一,技術使用對象。在使用生物技術的過程中,生物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具體而言,大部分借助微生物的使用,小部分利用植物,從不利用不可再生資源,擁有很強的可持續性。第二,技術工作原理。在該技術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化學過程逐漸被拋棄,轉而利用的是生物過程,而且其解決問題的范圍更廣泛,不再受傳統技術的限制,還可以降低環境污染,節約寶貴能源,形成生產優質、安全、高純度產品的有效途徑,在無廢生產、工藝生態化中完成清潔生產的任務。第三,技術產物易降解。經由生物技術生成的產品,是可以利用生物快速降解的。同時,生物降解后產生的物質,還可以作為營養物質再次利用[2]。總之,生物處理速度高,消耗的能源成本低廉,具有很強的專一性,還可以代替人工合成物、化石能源、化學藥物等,有利于降低環境污染,促使經濟發展呈現可持續狀態。
在農業發展中,生物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農作物品質、產量,特別是在如今這一個糧食匱乏背景下,其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對此,我國政府給予了高度支持,比如“973 ”計劃、“863 ”計劃等召開,為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傳統農業中,當研究農業作物時,通常使用的研究手法為數理統計學。在使用這一原理時,也就是將微效多基因作為一個整體,其可以操控某一數量性狀,比如成熟期、產量、品質等。在實際研究中,工作人員會發現一旦環境改變,微效多基因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而且這些性狀的選擇往往是不好的那一方向,比如延長生長周期、降低品質等。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基因變化,研究人員需要進行分解研究,整個操作比較復雜。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基因技術,完成一個基因到另一個品種的轉移。通過這一操作,可以調節源于作物品質,比如提高產量、改良品質等,還可以增強作物抗病能力,起到抗蟲害、抗干旱等效果。目前,在農業種植領域,使用比較頻繁的目的基因有以下幾種,比如種子貯藏蛋白基因、蘇云金桿菌抗蟲基因、植物抗病基因等[3]。該類基因擁有優良的品質,借助提取使用,可有效調整作物本身性能,幫助其更好的生長,同時改良作物品質、提升作物產量。
為了更好的了解農業發展狀況,有關人員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經過數據整合之后,發現在全球范圍內,60 %的農業種植都是利用了基因技術,而且其還處于不斷擴大中。在生物技術利用中,主要采用的模式就是植物基因工程。其中Rubisco酶是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研究Rubisco酶,可以發現這一生物酶對二氧化碳的親和力比較高,可以有效減弱光呼吸競爭反應。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把分屬于不同品種的Rubisco酶導入植物細胞中,進而產生雜合誘導點突變現象,或者生成亞基酶分子,其就會發揮修飾酶活性、提高二氧化碳親和力功效。具體而言,可以利用遺傳轉化思想,把首先獲取病毒蛋白編碼基因,之后將其導入受體細胞中,例如,在黃瓜、甜瓜、番茄等蔬菜上,就可以利用該原理發揮作用。此外,還可以研究病毒反義基因、病毒復制酶基因、非病毒基因轉化等。比如,有的研究人員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大白菜中導入TuMV-CP基因,促使白菜擁有遺傳轉化、離體再生體系,進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標。利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進一步確定了轉基因植物中存在目的基因,并且該基因已經表達出來。
在傳統農業中,為了實現病蟲害防治,通過使用化學手段,即使用化學農藥。通過這類藥物的使用,會降低害蟲危害,但與此同時,還會存在一定的毒害。關于這一問題,生物農藥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應對這一問題。對于生物農藥,其原料就是生物代謝產物。在制藥過程中,首先獲取產生生物藥物的基因,之后,將其導入微生物細胞中,最后,借助微生物的生長就可以獲得生物藥物。同時,微生物生長比較迅速,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進而可以產生大量的生物藥物,減少藥物成本[4]。另外,在使用生物藥物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比較小,有助于保護環境。
除了生物農藥以外,技術人員還研究了生物固氮技術。在使用該技術的過程中,借助固氮生物的作用,可以還原大氣中的氮,將其轉變為植物可以利用的氨,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還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該技術對糧食作物起到的效果不太理想,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在如今的農業發展中,生物技術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品質,還可以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綠色生產。同時,不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具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性質。
[1]武鑫偉.生物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研究[J].鄉村科技,2018(28):65-66.
[2]于麗萍,劉霄明,李晶, etal.生物技術在黑龍江省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7(9):1-2.
[3]徐康祺.現代生物技術在發展生態農業中的前沿應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7(16):53-54.
[4]周建軍.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農業,2018(24):39.
徐雅群(1997- ),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本科在讀,生物技術,沈陽師范大學。
S188
C
2095-1205(2019)07-43-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