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農村電商物流服務質量的優化策略
李楠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系湖南衡陽421002)
農村電子商務在新農村建設中能夠有效的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是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鄉村振興視域下如何有效優化農村電商物流服務的質量,提出了優化農村電商物流服務質量的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質量
從2014年起,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將大量的注意力集中于建設農村物流建設中,不管是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規劃方案,還是京東指定的“星火燎原”方針,各大企業都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紛紛將物流及時高效地配往農村地區。
農村電商物流與城市的配送到家服務模式具有顯著的差異,諸多企業在發展中將物流配送站設置于縣城或者是發展規模較大鄉鎮區域,而自然村未設置專門的倉儲配送站和快遞配送人員。這種電商物流管理體系導致民無法真正的享受網購所給他們帶來的真正樂趣,抑制了廣大村民成為電商一份子的動機。
雖然近些年政府在大多數工作文件中明確提出,需要大力支持我國農村振興與鄉村發展,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的處理三農問題,但在農村電子商務物流質量的管理過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使眾多政策在具體實施中無法發揮其實質性的作用。
廣大村民對于互聯網專業知識的欠缺是造成農村非網民不上網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村電商對人才方面的規范要求十分嚴格。電商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通常使用互聯網技術為載體,將產品的銷售、物流、存儲與采購等各道工序集中于一體,對人才方面的需求放置于美工設計、網頁設計與專業性的客服服務等方面。首先,近些年我國諸多農村地區在發展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為存在“空心化”的態勢,展現出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城市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而留守在農村地區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兒童以及學歷較低的中年人。這種情況充分體現出農村村民未能夠全方位地滿足電商對人才的基本需求,這就造成了大量的電商工作無法順利實施。其次,因城鄉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經濟差距,農村基礎設施遠落后于城市地區,且鄉村地區的工資比較低且受到內外界因素的制約發展空間比較少,眾多電商專業人才在這種形勢下不愿意來農村開展電商業務?;谏鲜龇治隹芍?,針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需求,采取什么方式有效引進電商人才是當前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村電商主要是以實物類產品的銷售為主,服裝鞋包加工與農產品等這類產品的特性,使得其品質化存在比較小的差異。一個市如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都銷售同類農產品,這種發展形勢下的品質化差異比較小,使賣家只能通過買家評論與商家的信譽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產品同質化在市場發展中會導致賣家之間出現惡性競爭的不良情況,長期以往造成眾多商家會選擇紛紛退出電商平臺。
電子商務在信息化時代中,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的變革,對于農村地區的創業創新潛力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與農民發展的步伐,結合我國農村電商發展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深入剖析,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提出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優化農村電商物流質量的基本策略。政府監管部給予大力的政策支持、有效的優化物流體系、高度重視電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創建符合信息時代發展需求的農村產品品牌效應等,促使農村電商能夠真正的把握良好的發展時機,并取得顯著的成效。基本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商物流服務質量的優化,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農村電子商務引領農業從“生產什么和賣什么”轉向為“市場發展中需要什么和應當生產什么”。通過電子商務對接產銷來有效的創建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生產經營體系,有效的實現農業市場化、促進規?;?、增強組織化和引領品牌化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強化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農業電商的質量效益與競爭力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從2014年來,多部委針對鄉村振興發展需求相繼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以及具有針對性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項目,通過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其中,財政資金主要的目的是,大力建設縣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網絡,社會資本用于創建超過8萬個益農信息社,其作用是全方位的處理制約農村電商發展中農產品“最后一公里”問題。各大互聯網企業在這種趨勢下投入大量的精力,有效地布局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通過市場的力量促使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與供給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對于企業擴寬農村消費市場和農產品進城等方面起到極大促進作用,有助于農民脫貧致富以及優化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合理地利用電子商務實現特色鄉村振興戰略,針對新農村建設的需求,深入挖掘與探究農村在發展中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商物流服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方面的制約,在發展中農產品銷售時間有所延長、銷售規模有效擴充,真正的實現了農村小生產與城市大需求的有效對接。電子商務在這種趨勢下滲透于農業生產、消費、庫存整個鏈條中,這實質上也是農業大數據信息資源的主要來源,合理的利用數據信息的預測與調節生產的方式,使得宏觀決策與管理能到有效的提升,科學性的引導農民對生產合理的規劃部署、優化品種以及把握最佳的銷售時機,對農產品供求總量與結構平衡起到極大的強化作用。
[1]郭志清.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農產品物流運行模式研析[J].農業經濟,2018,379(11):145-146.
[2]于小燕.新形勢下我國農村電商物流遭遇的瓶頸及破解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8,353(06):87-90.
[3]朱世友.農村電商發展對物流業的影響及農村物流體系構建[J].價格月刊,2016(03):75-78.
李楠(1987- ),男,湖南衡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
F724.6
C
2095-1205(2019)07-53-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