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廷
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
王廷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402160)
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政策在其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地方經濟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從當下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金融體系仍不完善,一些機構網點的服務體系過于單一,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文章探討了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政策的實施效果,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農村;金融發展;政策效果
新時期背景下,新農村建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各個區域都在探索一些全新的發展道路。從相關調查中表面,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金融發展已經經過了四個階段,在經濟飛快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要從市場、產業等方面出發,去探索出一條健全的發展路徑,這樣才能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體現出政策金融的服務作用,在經濟發展的時候,也應該對銀行進行重新定位,適當的擴寬服務領域,始終圍繞著產業結構去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完善。例如在收購融資方面,應該將農業扶貧貸款政策融入其中,按照當地農業發展的基本需求,適當的去開辦一些綜合性強的貸款服務。第二,將農村商業性質的銀行都整合在一起,發揮出農業銀行的支撐作用,在商業化改革的時候,為了讓經營決策和金融服務相互貼近,就應該將農業銀行的作用展現出來,在符合基礎設施和城鎮化建設的基礎上去開展相應的服務工作,用于提升信貸支持的效益。第三,加強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將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果充分體現出來,一定要在產權明確、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完善相應的服務工作。第四,完善郵政儲蓄改革工作,盡量按照商業化的發展原則,實行快速的轉存款,小額貸款等多項業務,引導儲蓄資金支持“三農”。在經濟和金融基礎比較好的情況下,還可以主動去實施一些民營金融結構,真正將民間金融對于農村金融得分輔助作用體現出來。
在農村金融產業的管理工作中,相關機構應該結合地方金融機構和發展特點去進行產品的開發工作,同時,還要做好農村金融的調查工作,將金融數據資料都收集在一起,結合當地的發展情況去進行有效的規劃和創新。金融產品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員可能會受到利益的驅使,想要從中謀取私利進而欺詐農民,這樣不僅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還會影響機構在社會中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農村金融服務管理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盡量從農民的角度去看待各項業務的實施進度,這樣才能促進產業的發展,不要過分的追求業務而忽視了人們的利益。金融逐漸發展的時候,農村對于產品的需求也開始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這就要求金融機構要進行必要的產品調整,加強創新,為農民提供一些更為全面且系統性的服務。最后,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風險的管控意識,注重一些新型產品是否同管理制度相符合,當地的金融監管部門也應該做好金融知識的宣傳工作,不但要提高農民金融風險意識,還要降低其中風險的發生概率。
在農村金融發展途徑的探索中,還要做好監管部門的各項建設工作,為農村地區金融穩定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監管部門要將重要的金融信息直接傳輸到中央直屬部門,讓該部門的專職人員來進行綜合性的管理,要加強投資方面的防范工作,避免出現一些投機取巧的行為。對于政府部門過分擔保時造成的管理風險,需要盡快構建一個風險補償機制,將風險降到最低,針對一些具體的監管事項,可以按照各個部門的職能要求去進行合理化的選擇。構建風險預警機制的時候,最好是結合國內外一些成功的經驗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這樣才能及時發現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問題。此外,在金融部門內部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大結算改革的創新工作,構建一個暢通化的溝通渠道,減少現金的應用頻率;另一方面,對信貸產品進行相應的創新,最好是將聯保貸款、小額貸款等融入其中,積極探索出一些全新的信貸品種。
農村金融的主要作用在于優化資源配置,對整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金融性的支持,這也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在這種背景下,就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金融和經濟之間的潛在聯系,這對金融體制的構建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金融已經發展了40多年,從最開始確定農村信用社發展道路,隨后出臺了一些政策文件,將信用社規模擴大。而國民經濟發展的時候,也讓整個農村經濟開始走向市場,向著一個多元的趨勢前行,各類銀行的競爭也愈加激烈,于是在相關政策和市場經濟的調控下,融入渠道也愈加多樣化,開始出現了許多的商業銀行,進而導致金融服務錯位的情況。
為了穩定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中國銀監先后出臺了金融組織管理規定,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一些比較完善的參考標準,讓那些非正規的金融逐漸向著一個正常的方向發展,當服務機構開始增多的時候,政策的推動力也應該增大,這樣才有助于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
農村金融是當地經濟發展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對于新農村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雖然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農村金融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同城市金融產生差距的主要因素。因此,相關人員就應該加強分析力度,完善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金融渠道,發揮出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將那些非正規的金融逐漸引入到正規的渠道上,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構建一個最優化的農村金融體系。
[1]張珊.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及政策效果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7(12).
[2]衡宸宇,王景紅.互聯金融時代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路徑選擇[J].金融發展評論,2016(3):56-62.
[3]袁雅莉,魏冬.農村商業性金融發展的現實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14(3):56-57.
F832.35
C
2095-1205(2019)07-58-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