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敏
發展永州農產品流通的建議
唐敏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永州425000)
文章講述了永州農產品流通的現狀,提出了發展農產品流通的建議。
永州;農產品流通
為推進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水果蔬菜)建設,2018年9月,根據基地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市公所名義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蔬菜水果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實施意見》。第一,增加財政支持。國家和省級發展外貿專項資金、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資金、重點研發計劃資金,推動了基地建設,城市支持開放經濟發展資金支持基地建設。第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外貿出口融資中小微企業在湖南省不安全型+銀行實行擔保優惠貸款和臨時措施,拓寬出口基地企業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基地的支持。第三,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的協調和促進機制,探索信用保險支持服務平臺的建設,積極鼓勵基礎企業,特別是小型和微型企業開展出口信用保險。第四,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基地開展公開交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檢驗、財務、物流、創業培訓等公共服務建設,提高資源配置和效率。全面擴大園區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平臺功能,及時向企業提供境外投資政策、市場信息和出口風險信息。第五,支持擴大國際市場。鼓勵企業參與重點市場的經貿對接活動,促進企業鞏固傳統市場,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和國家。為了更好地推動產品走出去永州,永州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爭取在永州更清關貿易便利化措施先行先試;二是大力建設湖南農副產品集中檢查放行場(公路口岸);三是提升港口,優化營商環境。
想要對農產品的流通體系進行優化保證,就需要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農產品流通基礎設備決定了農產品流通質量。想要提高農產品流通設備,就需要加快農村道路建設,讓農村區域內形成不同的模塊,居民區、生產場所和市場劃分鮮明。同時對蔬菜、水果等新鮮的農產品進行優質保存,保證這些農產品可以快速地進行運輸,同時保證他的質量,在運輸過程中保證農產品的冷藏和儲存安全,防止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腐爛變質。對農產品生產區和市場進行管理,保證農產品可以得到很好的流通,優化產品批發市場,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為提高農村經濟效益提供幫助。在建設過程中完善產品檢驗設備,深化產品檢驗制度,保證農產品以優質產出。
2.2.1 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想要提高農產品的流通,需要與農民形成合作,規定相關制度,保證農民生產與市場接軌。農民自身生產農產品的產量低,讓農戶和市場進行合作,保證市場的快速流通,加快組織建設,把農戶生產和市場發展結合。發揮設備和銷售網絡優勢,增強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地方農產品流通。建立供銷合作社,建立完善的機制對結合過程進行管理,監督評價。促進農產品的流通,保證雙方共贏,增加市場活力。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4.6萬個,入社農戶達3 000 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12 %。與美國,德國和其他農民相比,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合作社,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因此,有必要培養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程度,實現農產品的批量銷售,實現規模經濟。
2.2.2 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經紀人隊伍
在進行市場優化的同時,需要加快農產品售賣的人員建設,培養出專業人才。目前農產品的流通中,農村經紀人的能力弱,從業人員的總體素質不高,普遍文化低,對于農產品的發展并不能起到有效的幫助。由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后備力量可以幫助農產品更好的流通。
2.2.3 發展壯大貿工農一體化組織
貿易、工業和農業形成共同體,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農產品加工和企業的銷售形成產業鏈,農民合作又與兩者進行聯系,最終形成一體化經營,為農產品的加工企業,銷售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穩定的收入。此過程中,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為加工企業提供了優良的生產材料,銷售企業也由此收益。政府通過對三者進行管理,對其中最重要的環節進行支持,利益關系的原因讓他們互相扶持、相互收益。
想要加強農產品的市場規劃,在現代化背景下就需要對他們的信息工程進行建設,加快對農產品的宣傳。利用新媒體對農產品進行介紹,樹立品牌,建立健全流通模式的信息建設,對農產品的流通方式、流通渠道、最終運輸方式等進行合理的規劃。詳細地對農產品進行介紹,讓消費者詳細地了解農產品的來源和內部含量,讓企業全方位對農產品進行介紹。建立相應的體系,對整個流通環節進行分析預測,對市場的需求量等進行規劃,促進農產品可以準確地流通,保持市場可以長期有效地發展。利用現代化科技,減少人工成本,利用電子商務在網上進行銷售,擴寬流動渠道,以多種方式對農產品進行銷售,節約成本。利用農產品流通新方式,逐步推動農產品市場由現貨交易向遠期交易轉變,以降低交易成本。
繼續培育和發展包括農貿市場的主要形式,批發市場的更高級形式,高級形式期貨市場,包括“三位一體”,相互支持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初級農貿市場的形成作為批發市場為中心,期貨市場化的結構的完整性,功能互補的市場網絡的基礎。
2.4.1 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農貿市場
增強農貿市場的多樣性,對市場環境進行改造,對農貿市場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對交易的設施,交易環境進行改善。豐富農貿市場的形式,利用現代化科技,對農貿市場進行合理規劃,保證農貿市場可以跟著時代的發展進行創新。
2.4.2 建設功能齊全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批發市場是農產品的主要流通中心,想要改善農產品的流通環境等,就需要從批發市場的改革開始。根據地區內批發市場的特點進行分析,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完善批發市場內的設施。建立健全的體系,讓批發市場可以和諧地發展。完善農產品的儲存,運輸等,避免不良的農產品進入市場,對農產品進行安全科學的管理。對批發的內部價格進行管理,防止哄抬價格的行為出現,尋找對批發市場發展有利的因素,保證內部運行可以穩步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批發市場,根據市場內部的特點,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向國際發展,出口國際。
農產品流通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宏觀調控。政府因此作出宏觀調控,加強市場內部的經濟建設,提高法制設置,根據市場內部的特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對主體行為進行規劃。利用法律手段對農產品流通制度進行監督,為農產品流通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以達到促進農產品流通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監控,保證出現在市面上的農產品都可以達到較高的水準。最后,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調控體系,特別是市場運行監測體系和重要農產品儲備體系,確保農產品流通平穩運行。
就目前永州農產品發展現狀來看,想要提高農產品的流通需要不斷地與各地進行溝通,建立互利共贏的局面,兩者探討出相應的政策。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政府需要給予政策支持,讓農戶可以積極地相應國家的號召加大農產品的流通,提高當地經濟效益。
[1]王新利,趙琨基于神經網絡的農產品物流需求預測研究[D].農業技術經濟,2010(2):62-68.
[2]浙江統計年鑒[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3] 何加駿,孔有利.發達國家及地區生鮮農產品物流經驗與啟迪[D].上海衣業學報,2007(2):105-107.
[4]霍美麗,侯振宇.韓國農產品流通現狀及經驗教訓[J].世界農業,2008(11):56-60.
[5]周發明.中外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比較研究[D].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5):116-117.
F323.7
C
2095-1205(2019)07-62-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