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方姣
鄉村振興背景下旅游扶貧分析
鄧方姣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404000)
旅游扶貧作為一種全新的扶貧方式,以見效快、帶動性強、效益好的特點在扶貧攻堅戰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榮昌縣Z鎮依托旅游扶貧使該鎮的的綜合實力得到快速提高,但是在對該鎮的綜合開發、提高農民收入方面仍存在問題。文章通過對Z鎮旅游開發現狀的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對策建議。
旅游扶貧;困境;對策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因受到城市居民的喜愛,近年來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通過旅游開發帶動農村村民脫貧致富,也是各地不斷探索的新脫貧方式。至2011年以來,全國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的脫貧人數達到1 000 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10 %以上。榮昌縣Z鎮作為國家4A級景區,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條件,文化資源豐富、市場廣闊、政策支持。總體看來,服務市場不斷擴大,旅游投資持續升溫,在振興鄉村,帶動地區發展方面做出的貢獻越來越大。
Z鎮位于榮昌縣東部,行政隸屬重慶市榮昌區,東、北與大足縣相連,南接峰高鎮,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地形以丘陵地貌為主,地勢較平坦,地質構造簡單,主要屬川東條形褶皺區永川帚狀褶皺帶。該鎮建制1 000 多年,建場200 多年,系“兩湖”“兩廣”填四川集散地,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秀美的水鄉風光聞名遐邇。2002年4月以來,曾先后評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旅游資源單一,開發難度較大,加之缺乏專業的開發團隊,在開發旅游產品時極容易出現盲目效仿、跟風,熱衷于打造網紅打卡低地,很難打造特色。加之,旅游開發難度大,容易導致景點缺乏、持續性較弱的情況,影響游客體驗。現在的游客常常感覺各地的古鎮情況一致,游客劉某就說道,我去過的幾個古鎮,基本上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滿大街充斥著相似的地方小吃和紀念品,再來那么兩家售賣著劣質手鼓的店和幾家陶藝的小館。
Z鎮的文化資源豐富,如移民文化、茶館文化、影視文化等,但是沒有一項真正能在全市全國叫得響、立得住。近年來,也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如舉辦七夕河燈旅游文化節、殺年豬等活動,但由于規模較小、數量少,都不足以支撐當前大旅游的新趨勢。另外,Z鎮的旅游開發較晚,旅游路線單一,特色精品旅游產品缺乏,還需進一步整合挖掘。總的來說,在旅游市場上的地位偏弱,知名度和影響力較低。
旅游項目開發涉及多方面的投入,如基礎設施建設、景點打造、配套設施、特色項目建設、宣傳營銷投入等。一個完整旅游項目的打造對開發和運營提出了高要求。雖然旅游資源相對豐富,但是不論是農民本身還是村委,甚至是鄉鎮一級的政府都很難有財力和物力對當地的旅游資源做到有效開發,也很難吸引到規模大、資金雄厚的企業進行投資。
旅游扶貧,旅游是手段,扶貧是目標,最終是通過鄉村旅游的方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如何讓農村村民參與進來,脫貧致富是旅游開發的重要作用。但是現實情況是農村村民手中的資源極為有限,只有土地,缺失資金和技能,因此很難在現有情況下實現資產增值。
農村村民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守舊,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差。在面對村委干部的動員時,仍無法擺脫思想上的桎梏,安于現狀。甚至,一部分村民沒有主動脫貧的意愿,逐步養成了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希望國家給錢給物,國家給錢就花掉。只圖眼前的實惠,缺乏長遠的考慮,抗風險能力低。
目前,大部分的村民還是依靠出賣勞動力來獲取收入,并且從事的是較為簡單的體力勞動,如餐館打工、保安、花草種植等。村民王某看到現在鎮上人來人往,決心開個小店出售榮昌名小吃“黃涼粉”,花了一大筆學費向師傅學藝,再盤下一個小店面。王某也感嘆學藝較難,作出美味大眾接受程度高的食品較難。更多的村民因為技術和能力不足,而無法提供差異化的旅游服務。
要堅持以游客為中心,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服務水平。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配套旅游地產開發,提升接待水平。完善街區建設,打造歷史文化街區、休閑娛樂街區、旅游商品有特色的綜合性文化設施,將茶樓、農家樂、游樂園等休閑文化場所開發成特色旅游產品。
要不斷創新鄉村旅游市場營銷方式,打造特色品牌。通過自媒體,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加強口碑營銷,宣傳旅游景觀和產品。要做好區域協作,在全區內與夏布小鎮、安陶博物館、風清小鎮旅游資源組合,吸引更多的游客,開拓市場。旅游部門要指導好鄉村旅游產品的策劃、組織和宣傳,打造旅游的精品路線,提升游客的滿意度。
發展鄉村旅游,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帶動農民增收。通過發展旅游業,讓農民從第一產業中解放出來,進而從事更高價值的勞動、提升家庭收入。一是要轉變村民觀念,讓其積極主動參與進來,杜絕“等靠要”思想;二是加大對村民的教育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和服務水平。通過提供就業機會、村民入股分紅、主動創業等多種方式,來確保村民收益提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產品和綜合體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質化、單一的旅游開發已經不能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因此,旅游開發中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更多體驗、互動、創意等文化元素,增強鄉村旅游的互動性及體驗性,讓鄉村旅游充滿活力,吸引更多的旅客,提升游客滿意度。此外,還需通過多種方式探索農民在旅游扶貧開發中如何獲得更多的收益,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實現旅游扶貧的目標。
[1]王洋.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旅游扶貧的優勢?困境及路徑[J].農業經濟,2019(07).
[2]陳紹友,王方富.旅游精準扶貧的關鍵環節與推進方略[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95-104.
[3]石媚山.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運行機制?困境和策略[J].農業經濟,2019(05):59-60.
F592.7
C
2095-1205(2019)07-7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