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瓊
農業觀光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駱瓊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以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為主要代表,以鄉村旅游為載體的全新發展形態已經成為當前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在推進產業融合進程中,立足地域實際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要求,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大眾提供多樣化的旅游消費內容,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影響力的全面融合。文章從農業觀光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入手,探究了利用觀光旅游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舉措。
農業;觀光旅游;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產業融合
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是當前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秀美鄉村的關鍵舉措,是促進大眾消費形態升級,推進鄉村扶貧開發,孕育市場新動能的重要選擇。農業觀光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樣化、層次化的。可以說,實現了從農村“基礎硬件”到“內在軟件”的全面提升和根本性優化。
與傳統農業發展所不同的是,觀光農業是一種注重環境美學和大眾體驗的全新農業形態。農業觀光旅游的“供給方”在廣大鄉村,而其“需求方”則主要來自城市。尤其是大量觀光旅游都位于城市近郊地帶,獨特的開發方式、休閑的發展形態等優勢,使其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選擇之一。
在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和短板就是缺乏良好的產業經濟。實際上,產業經濟也是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基礎和關鍵前提。在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進程中,以觀光農業為代表的全新開發形態,為農村經濟發展探索到了新的方向。通過將觀光農業與旅游活動相結合,打破了傳統的“產業隔閡”,同時也將休閑度假、觀光體驗和娛樂等多種全新的體驗融入到傳統的農業產業體系之中,成為目前“三農”資源開發、農村產業振興的全新舉措。
作為全新的產業開發形態,其為廣大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載體和平臺。在全新產業融合環境下,通過充分展示觀光旅游的“獨特”優勢和“鄉村氣息”,注重合理應用各種資源,從而為大眾打造生動、趣味、有文化內涵的產業體系,通過為大眾提供有消費內容、有獨特感受和精品質的觀光旅游產品,從而實現從傳統農業向新的農業觀光旅游升級的理想效果。
從現實角度看,農業觀光旅游是當前大眾消費的“熱點產業”,無論社會市場的歡迎度,還是產業發展的機遇,都是其他產業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通過對當前觀光旅游產業發展的獨特價值進行解析,并且尋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從而對助力農村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發展觀光旅游,使農民從傳統的農業產業向新的服務業、旅游業等轉型升級,實現了農村發展要素的合理流動,有效提升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動能與效率。
發展觀光農業之所以能夠成為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和突破方向,這也與目前大眾的消費理念變化有著直接關聯。隨著大眾旅游消費認識不斷升級,逐漸從傳統的“淺層次”旅游形態向新的“個性化”、“多元化”旅游消費轉型。觀光旅游所呈現的獨特優勢,也成為符合時代發展與大眾需要的重要選擇。觀光旅游作為一種基于農業資源開發的旅游模式,無論其中所展示的旅游內容,還是帶給消費者的獨特感受,都是全新感受。觀光旅游作為農村新的產業形態,通過優化該產業內容,為農民創業增收,以及改善農村基礎環境提供了產業支撐。
觀光旅游活動是當前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發展農村產業經濟的重要路徑。該產業作為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的全新產業形態,如何科學開發與高效利用,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現實難題。因此,想要真正有效的推進該旅游活動開發,就需要解決資金不足、經驗缺失和人才匱乏等多種現實問題,只有立足本地區資源實際,選擇合適的旅游項目,才能真正發揮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只有成功開發觀光旅游模式,才能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平臺。因此,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開發這一全新旅游形態,就極為重要。具體來說:第一,要注重挖掘深度文化,通過賦予整個旅游項目必要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優勢,才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客觀的看,有效挖掘本地區所有的特色“文化”,正是整個旅游項目所需要的深層次內容,而文化內涵的有效詮釋,也讓該旅游項目更有差異性和個性化。第二,要注重創意理念的必要融入。在大眾參與旅游活動時,有“創意”、“奇特”等個性化需求,良好的創意,實際上也是整個旅游項目長期、系統化發展的關鍵所在。第三,要注重豐富項目內容,重視旅游服務的質量,通過強化專業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從而讓該項目更受市場和消費者歡迎。
觀光旅游項目的開發與建設是一項系統化的活動,作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在其開發時,要注重整合發展資源,通過完善各項支撐內容,從而優化開發體系。第一,要注重整合本地區資源,無論是基礎性土地資源,還是本地區的文化資源,都要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合力,通過實施統一開發,從而避免旅游資源的盲目浪費。第二,要注重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尤其是通過精準品牌定位,重視策劃與宣傳推廣,從而構建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觀光旅游品牌。第三,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統籌發展資源。在資本方面,通過鼓勵各大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為項目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在政策方面,要針對觀光旅游發展所需要的土地、稅收等政策,出臺扶持政策。在市場監管方面,要注重做好項目評級與服務活動監管,通過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從而使該項目得到持續運行。在人才方面,一方面注重引進懂項目規劃、旅游經營的人才進入新的觀光旅游領域,另一方面,要組織開辦相關“培訓”、“研討”,提高理論認知。
農業觀光旅游作為旅游產業與農業的“交叉”延伸,為目前我國旅游行業與傳統農業發展升級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因此,該產業的興起、發展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升級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切入點。但是,目前在觀光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地域性、特色性缺失,多個產業之間的融合深度不夠等多種問題,影響了其實際效益。因此,對于我國廣大農村來說,想要真正發展觀光農業旅游,就需要注重使用先進開發理念,立足區域實際和農業實際,探索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旅游項目。
[1]李東明,段培奎,張德順,等.基于類型學分析的觀光農業旅游區規劃設計——以沂南縣山水桃苑生態文化旅游區為例[J].中國城市林業,2014(06):31-37.
[2]尚丹,許皓月,余國新,等.觀光農業在現代農業園區中的應用——以灤南縣現代林果產業園區為例[J].農學學報,2019(05):87-92.
[3]余華榮,周燦芳,劉序,等.鄉村振興戰略下觀光農業供給與需求優化模式——以廣東24個省級農業公園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9(09):20-24.
[4]程秋華,陳謝慈,李素霞.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的觀光農業園現狀評價——以廣西玉林“五彩田園”為例[J].甘肅農業,2019(06):103-108.
F323.4
C
2095-1205(2019)07-71-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