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卓亞 沈曼玲
九寨溝縣農旅融合發展的建議
馬卓亞沈曼玲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成都610100)
文章以采集的相關數據資料為基礎并結合實地考察中的所見所聞,針對九寨溝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發展中尤其是震后恢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實地考察,對九寨溝縣農旅融合發展提出了建議。
九寨溝縣;休閑農業;鄉村旅游
8·8九寨溝大地震對所屬地的旅游業造成了重創。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九寨溝共接待游客23.45 萬人次,比上年下降95.1 %。實現旅游總收入1.7157 億元,下降97.2 %。接待入境游客0.93 萬人次,下降89.6 %。旅游外匯收入197.97 萬美元,下降89.6 %。接待國內游客22.52 萬人次,下降95.2 %。國內旅游總收入1.591 億元,下降97.3 %。其中,地震對于九寨溝縣鄉村旅游發展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摘、體驗農作及了解農村生活,而且還可以選擇住宿與度假體驗。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鄉村旅游概念包含了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
210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強化規劃引導,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農旅融合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二者融合發展不可以看成簡單地做加法,而是要通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從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拓展,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建立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產業體系。
九寨溝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具有可塑性,各鄉村特色明顯,可梯級多層次開發。
九寨溝全縣3 700 公頃農耕地被整體認定為“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5 個農產品獲無公害認證,已建成1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基地、9個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各類標準化種植基地達3 萬余畝,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207 個,1 700余戶群眾加入合作社。面對這樣的無工業農業環境,對于久居城市的人來說具有極強的市場吸引力。
九若線全線路程超過100 km,游客行車較辛苦,四道城具備天然距離。該線作為九寨溝與若爾蓋重要的交通連接線,沿途土地肥沃,農耕文化悠久,原住民多普遍種植葡萄、甜櫻桃、核桃、向日葵等觀光經濟作物。該地段河谷寬闊、流水平緩、水質清澈、兩岸山勢巍峨、鄉村田園風光優美。河流兩岸鄉村較有特色,主要種植有櫻桃等。
太平村與燕子埡村、巖米家村、斜務家村、芝麻家村、南岸家村、新華村相鄰,此地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游客從平武進入九寨溝的必經之地,距離縣城也較近,又緊鄰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太平村在農旅融合產品品牌形象設計方面存在天然的優勢。
柴門關地處甘川兩省交界處,清修文縣志上說:“柴門關在縣西一百里,距哈南寨二十里。負山臨河,勢極險隘,峭壁鐫‘秦蜀咽喉’四字。出關五里,即四川南坪界。”在實地考察中發現,九寨溝縣境內柴門關旅游開發較好,但文縣境內還處于未開發狀態,并有部分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柴門關有著雍正皇帝于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刻下的“秦蜀交界”四個大字;以及古代駐軍關門處的歷史見證“秦川鎖鑰”四個大字。目前,此地已成為阿壩州文物保護單位。
羅伊鄉處于高半山區,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四周群山環抱,地理位置優越。在調研中發現,由于公司的參與,作為現代鄉村休閑與傳統民宿體驗田園綜合體,
羅伊鄉旅游產業與旅游接待設置已初具規模。另外,該地資源品質較高,組合優勢明顯,目前正在建設葡萄酒莊園。緊鄰該地有保護較好的傳統村落,該村落無論從體量規模、保存完好程度、民居風貌特色等方面都具有很高價值。但要注意是的該村落道路非常狹窄,容易造成交通擁堵。
甲勿池位于九寨溝縣勿角鄉,在四川勿角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屬高山湖泊,湖面面積近400畝,森林環抱,水平如鏡,深不可測,林深水幽,珍禽異獸繁多,是國家大熊貓集中活動地區之一。甲勿溝量測金秋紅葉,色彩絢麗,多姿多彩。甲勿池景區可以進行高山湖泊生態觀光和紅葉谷森林景觀觀賞,可以開展登山、騎馬、專業科考等游覽活動。
九寨溝縣應集中精力選擇優勢區域進行農旅融合發展試點。根據實地考察來看,如太平溝、柴門關、甲勿池、羅伊鄉等地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整體開發,但要注意形成差異化發展,為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體驗場景,避免同質化建設。另外,在震后重建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目前國內外旅游發展的新趨勢,打破常規思維,創新業態、創新模式,更好地迎合目標客戶群體需要,努力打造優質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九寨溝縣羅伊鄉依托于得天獨厚的高山田園景觀,積極打造田園別墅小院與自駕車營地,規劃山地車騎行線路,建設花卉基地與葡萄酒莊等,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精心設計旅游產品,增強游客體驗感受,努力為游客打造一個多元化的高山田園鄉村旅游體驗。基于目前已有公司參與,羅伊鄉可以將旅游產品充分發掘,例如圍繞可初具規模的葡萄酒莊,開發系列產品,延伸到吃、喝、用等方面,打造健康生活理念。
太平村緊鄰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應加快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科普館建設,開展自然保護區內開展科普教育,開辟生態探險旅游。太平村應打造成為自然保護區的游客接待服務基地,在現有的鄉村自然或人文景觀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設計,形成獨具特色的田園風光、水鄉風光、村落風光。在改造設計過程中,建議彰顯金絲猴文化,形成與自然保護區相得益彰的旅游產品設計。另外,當地的農業產品可在品牌名稱、品牌文化或品牌形象等方面結合金絲猴元素進行創意思考,形成相互促進的積極帶動效果。
四川是熊貓的故鄉,甲勿池是國家大熊貓集中活動地區之一。九寨溝縣可以建立大熊貓研究基地,建設大熊貓主題度假村或酒店,開發熊貓主題民宿、熊貓VR游戲、熊貓旅游紀念品,借助網絡平臺進行熊貓24 h直播或拍攝熊貓短視頻等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農旅融合應在傳遞生活美學、追求產品創新、弘揚地方文化等方面加以重視。因此,九寨溝縣在震后旅游總體規劃設計中,不僅可以通過開展農事活動,使游客對傳統農業用具,采摘品嘗綠色生態水果和蔬菜,體驗到勞動美的快樂,而且可將九寨溝豐富的非物質文化傳統融入到旅游產品設計中,讓游客體驗到一種由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以為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的風俗文化魅力。
農旅融合可以以休閑度假旅游區或民宿作為落腳點,經營管理模式可以采取“政府+企業+村民”三方聯合組成方式。政府從宏觀方面進行統一規范與引導,構建健康有序旅游發展環境;企業作為投資主體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負責旅游產品運營;村民可以提供有償的勞動力或以土地、房屋或資金等多種方式參與。這種三方聯合方式不僅可以加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而且也可以達成旅游收益共享。
在九寨溝縣災后旅游重建中,以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為指導,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進一步融合,對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建設美麗新九寨具有重要意義。九寨溝縣正在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正在高質量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提升工作,讓災區群眾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九寨溝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EB/OL].2019-3-24
[2]胡曉燕.成都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6.
[3]馮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8(09):57-59.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萬名旅游英才計劃——實踐服務型英才培養項目《震后九寨溝縣鄉村旅游發展狀況調查研究》階段性成果。
馬卓亞,男,山西長治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沈曼玲,女,四川西昌人,酒店管理專業2015級學生。
F327
C
2095-1205(2019)07-7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