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彤 范聲斌 吳其庸
區域性鄉村旅游品牌打造對策——以永泰縣蒲邊村為例
陳曉彤范聲斌吳其庸
(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福州工商學院)福建福州350715)
旅游業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自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旅游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在國家整個旅游產業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大,發展鄉村旅游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文章以永泰縣蒲邊村為例,以青梅產品為抓手,對帶動鄉村研學發展,打造永泰縣蒲邊村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出了對策建議。
鄉村旅游;品牌打造;蒲邊村
鄉村旅游是國家提出精準扶貧計劃帶動農村脫貧的有力抓手,2016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旅游的發展都給出了政策性的建議與行動指南,希望鄉村利用“四荒地”來發展鄉村旅游,努力構建“一村一品”,帶動“一村一景”建設,積極發展特色鄉村文化旅游。鄉村旅游既能讓都市人們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又能通過鄉村旅游拉動農村經濟的增長。永泰縣旅游景點眾多,有天門山、永泰百漈溝、幸福莊園、青云山、云頂等,以永泰縣蒲邊村為試點,依托蒲邊村特色的青梅農產品,打造個性化的鄉村旅游,區位優勢凸顯。
鄉村旅游廣義上指的是都市人們來到農村來旅游,感受體驗農家生活、品農家美食、享受鄉村美景、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鄉村旅游以田園、村落、野外等為載體,進行原始的旅游與觀光。作為一種差異化的生活體驗,能讓都市的人們感受到一種有故事、有傳說、有哲理的生活。鄉村旅游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地理位置有別于城市,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為主;其次鄉村田園風光與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再次,鄉村旅游側重讓都市人們感受鄉土氣息,讓人們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精神得到放松。
蒲邊村位于葛嶺西部,離葛嶺高速路口不到十分鐘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環境優美。林地資源與耕地資源豐富,耕地約1 500 多畝,林地約17 400 多畝,果樹種植面積約4 573 畝,蒲邊村有十三個村民小組,全村有300 余戶,人口約1 096 人。青梅是全村的資助產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青梅,種植面積全村現有3 000 畝多畝,其中三分之二種植在山坡上,全村青梅年總產量約為4 000 噸以上,被成為青梅之村。因此,永泰縣蒲邊村以青梅產業為主導,帶動研學旅的發展,打造“特色蒲邊村特色品牌”的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村集體主導的鄉村旅游經營模式,是依托村委會以及農村合作社等集體,整合農村資源,進行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以村集體主導的經營模式,一般行政村自然經濟條件好,農村的基礎設施完善的特點。以村集體主導的經營模式,村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入股:如土地資源、資金、技術等形式,村民既可以到村集體主導的企業上班掙取工資又可以獲得分紅,解決農民就業的問題,增加農民的收入。這種以村集體主導經營的模式,是一種集“經營、參與、創收”三位一體的綜合經營模式,構建特色蒲邊村,打造鄉村旅游知名品牌,來吸引游客,助力鄉村振興。
農民以家庭為單位開發鄉村旅游,農家樂是典型的村民獨立開發的經營模式。農家樂是一種農民自發自主投資,為都市人們來到鄉村放松心情,提供民宿、餐飲等,實現農民創收致富的一種新興的旅游休閑形式。農家樂這種以村民獨立開發的經營模式,調整了農民的產業結構,使得農民從過去那種靠天吃飯的窘境中得以擺脫出來,拓寬了農民經濟收入渠道。這種以農家樂為代表的村民獨立開發的經營模式,使得農民在家就能就業,大量外出打工的農民都回鄉就業,使得留守兒童數量大大降低的同時又能增加農戶的收入。
隨著鄉村旅游熱的興起,都市人們逐漸向往農村田園的生活,開始由城市轉向農村,鄉村旅游逐漸備受追捧,鄉村旅游市場在逐漸擴大。鄉村旅游開始發展是從2005年,發展之初鄉村旅游模式比較單一,還是以農家樂為主。從2005年到現在,鄉村旅游發展已經有十多年了,鄉村旅游項目逐漸增多,單一的鄉村旅游模式逐漸發展成包含休閑娛樂、旅游觀賞為一體的復合型模式。然而,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如下問題: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鄉村旅游建設力度的加大,在重視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被忽略,鄉村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威脅,鄉村文化受到了沖擊,部分鄉村歷史悠久的古建筑改造成了農家樂,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氣息。同時,由于鄉村旅游的開發并沒有將生態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旅游項目數量上雖然增多,但特色不鮮明且內容豐富。鄉村旅游項目的經營者沒有真正認清旅游的本質與內涵,不能只顧旅游的利益而忽略了鄉村環境的保護。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產業缺乏統籌規劃與科學管理,旅游項目的宣傳推廣力度不足,淡旺季現象凸顯。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在保護好鄉村原有的自然資源、民俗文化,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適度開發與生態開發,合理有效利用資源。鄉村旅游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如果忽視了保護環境,這樣的發展將難以維持。鄉村旅游的發展,要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協調好人口、環境保護、經濟發展三方的關系,在自然資源能夠承受范圍內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一村一品”,打造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鄉村旅游品牌。同時,鄉村旅游管理部門要根據每個鄉村的特點,合理規劃,科學管理鄉村旅游項目的發展,有效解決好鄉村旅游帶來的環境破壞問題,使生態和鄉村旅游維持在最佳的平衡點。鄉村旅游的開發者,要協調好旅游開發的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既保護傳統的旅游資源與民俗文化,又能促進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鄉村民俗文化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民俗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鄉村旅游文化得以發展的瑰寶。通過鄉村民俗文化的獨特性與鄉土性,讓游客感受到高層次的民俗文化精神。同時,生態旅游正是響應國家綠色的發展理念,有助于鄉村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兼顧經濟效益與鄉村自然資源的保護。依托鄉村民俗文化與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讓都市的人們參與體驗鄉村的農耕生活與鄉村民俗文化遺產,使其身心放松愉悅。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又能吸引更多的都市人們到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的好與壞,直接關系鄉村旅游的發展,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僅依靠農民自我以及村委會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區域性鄉村旅游需要發展,必須構建鄉村旅游生態補償機制,助力鄉村旅游的發展。對于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旅游項目、生態旅游項目、休閑農場、農家樂等等,地方政府要制定專項資金,用于發展鄉村旅游生態補償資金,鼓勵人們發展鄉村旅游。讓人們心中樹立起“誰開發鄉村旅游項目,誰負責保護,誰保護誰就能得到補償”的思想,避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而破壞了鄉村的生態環境,最后制約鄉村旅游的發展。
區域性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永泰縣葛嶺鎮政府在人才、技術、鄉村旅游基礎的設施建設等等支持,任何一個企業都很難承擔這個職責,更不要說獨立的農民個體。因此,地方政府應該設立專項資金,引進大量的人才,帶來技術支持,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要不斷的完善鄉村道路、水利、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獨立的家庭缺乏資金,要在銀行貸款上給予降低利息的支持。對于企業到鄉村創辦鄉村旅游項目,要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最后,永泰縣葛嶺鎮應建立健全鄉村旅游管理體制,制定相關的法律保障,確保鄉村旅游健康穩定發展。
宣傳力度如何,對于鄉村旅游的發展至關重要。鄉村旅游也需要依托每個鄉村的特色,融合地域文化內涵,來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永泰縣葛嶺鎮蒲邊村以青梅產品為主導,發展蒲邊村鄉村旅游要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不能以銷售青梅產品為重點。創新營銷方法,依托新媒體技術,進行“網絡線上+實體線下”雙重營銷模式,實現產品互補、游客互流,打造獨具特色的青梅小鎮。研發青梅衍生產品,構建蒲邊村研學基地,打造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旅游服務。與此同時,將個體營銷與區域營銷相結合,成立聯合的蒲邊村鄉村旅游營銷機構,提升蒲邊村鄉村旅游的市場競爭力,協同生效,增加游客量,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本文以永泰縣葛嶺鎮蒲邊村特色青梅產品為依托,融合蒲邊村傳統文化,打造研究基地,挖掘蒲邊村深厚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區域性鄉村旅游品牌,帶動鄉村旅游更高質量的發展,形成“一村一景”的特色布局,打造蒲邊村旅游品牌。
[1]鄧維杰,何海燕,朱淑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困境與對策[J].農村經濟,2017(12):44-49.
[2]馮嫻慧,戴光全.鄉村旅游開發中農業景觀特質性的保護研究[J].旅游學刊,2012(08):104-111.
[3]李鶯莉,王燦.新型城鎮化下我國鄉村旅游的生態化轉型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15(06):29-34+110.
2019年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麥萌小村-打造高質量鄉村旅游品牌,NO:201912993004。
陳曉彤(1999- ),男,福建漳州人,研究方向:會計學、鄉村旅游;范聲斌(1987- ),男,南平順昌人,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
F592.7
C
2095-1205(2019)07-77-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