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 陳志軍 閆 薇 曹春紅 李惠欣
觀光農業在鄉村振興中作用與升級
李曉陳志軍閆薇曹春紅李惠欣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衡水053000)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和突破點,觀光農業作為可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文章分析了觀光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以我國華北地區作為研究對象,探索了觀光農業在華北地區轉型升級的建議。
鄉村振興;觀光農業;鄉村旅游;作用;轉型升級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和市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觀光(休閑)農業成為新興朝陽產業。文章以華北傳統農業市為對象,研究觀光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并探索觀光農業發展新思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是基礎,是關鍵。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眾多鄉村產業發展的不二選擇[1]。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的作用與價值主要體現在:
休閑農業相關產業涉及面廣、產業分支豐富、產業潛力巨大。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基礎農業規模化、區域化、特色化,推動地方特色制造業供給側改革,促進鄉村服務業走上體驗型消費高端路線,讓鄉村經濟活力化、循環化、可持續化,讓相關從業人員的錢包鼓起來[2]。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行動抓手,在扎實推進鄉村三產轉型升級的同時改善人居環境,用優質的生態、宜居的環境作為優質服務的本底和附加體驗,讓市民消費者享受回歸自然的舒適,體驗美麗鄉村的韻味。在觀光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利用城市轉移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鄉村生態治理模式,最終達到“美麗中國”的生態宜居總要求。
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結合當地文化符號、文化元素,發展休閑養生、民間工藝品體驗式生產、農耕體驗等現代服務業,扶持當地特色文化產業,讓民間工藝傳承人有活干、有錢賺、有奔頭、有獲得感。
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以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場所,既有小農戶和基層組織的自主經營,又有工商資本的參與帶動,漸進影響基層組織管理方式,促進國家法治、鄉村自治、村民德治“三治”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激發基層組織自我修正、不斷改革和創新的活力。
新時代背景下的鄉村振興過程注定要發揮好人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前預判各種形勢,提前化解風險,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筆者結合近幾年國家和地區政策的指示精神以及先進省轉型提振升級的措施建議。
現代休閑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產業有一定的投資風險,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穩定可靠的投資。于2020年1月1日起執行的新《土地管理法》將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直接使用。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妥善開展鄉村基層經營組織公司化改革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新路。在農村耕地和宅基確權完成并合理評估的前提下,混合所有制可以有效提高國有及集體資產利用率,并推動區域重點工作穩步開展。
涉農上下游企業、金融企業[3]、酒店服務企業、旅游企業、科研院校和創新型小微企業都可以加入到混合實體的建設中來。經過股權、管理權和分紅權的合理分配,形成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運營的鄉村現代農業企業,為接納農村勞動人口,提供休閑觀光服務提供先決條件。
能源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合理地開發、科學地利用、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對鄉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熱資源環境友好,可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我國華北地區地熱資源分布廣泛,開發難度小,可利用率高。目前,利用地熱資源解決現代(設施)農業熱源需求在技術上已經成熟[4]。同時,今年我國的溫泉休閑產業方興未艾,產業規模和消費人群日益擴大。利用華北地區廣泛分布的地熱資源發展高端溫室種植,結合溫泉休閑養生產業,面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健康的溫泉和新奇消費體驗。
按照園林設計理論,游人在園內非景點區域的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游人對園區整體的評價。目前來看,全國范圍內的現代農業項目多數沒有進行深度的規劃設計,往往以矩陣排列的大棚為主。部分現代農業項目能夠提供的服務甚至只有采摘。這種“大棚+采摘”的經營模式單調乏味,難以讓消費者產生二次消費的欲望。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規劃設計沒有跟上。要升級休閑農業,應先從園區的規劃設計、智能設計、道路設計及景觀設計入手,打破大眾所認為的“休閑農莊就是采摘大棚”的固有觀念[5]。在設計規劃之初要理清經營思路,樹立經營主體框架,真正進行市場調研和需求調查,深切關注消費者消費的痛點和爽點,利用科學規劃暗示、引導消費者去體驗、游覽、消費。
在規劃設計中要嚴把“生態觀”,綠色的鄉村是每個人所喜愛的,絕不能完全“經濟優先”而忽視了生態文明建設。鄉村中現有的生態自然條件要充分保護、合理利用。對于有河流溪流經過的田園,設計時要充分滿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要求,不僅景觀美,更要生態興。部分鄉村棕地(鄉鎮企業遺址、廢棄宅基等)也要生態化再生設計。
相較于其他地區,華北地區干旱少雨。在施工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海綿型園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脫胎于“海綿城市”這個設計理念,海綿型園林概念日益興盛。海綿型園林可以將園林轉變為緩沖性極強的水生態系統,有快速吸水、蓄水的作用,達到防澇、節水的目的。得益于這個概念,原來越多的人工園林發揮了越來越多的生態功能。因地制宜運用海綿型園林的設計理念,可以使現代休閑農業園區避免水澇,降低用水成本,改善游玩休閑環境,讓項目經營可持續化。
發展觀光休閑農業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抓手,對農業、農村發展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能夠促進農民增收,也能推動解決農業農村人口就業、留守人口、鄉風不正等社會問題。同時,觀光農業的發展可以推動農村綠色發展,保持改善鄉村生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可以盤活閑置農村資源,城市人口消費升級,是實現共享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也是反哺農業與農村、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落腳點。
[1]王光娟.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9(08):18-20.
[2]王春陽.我國鄉村休閑農業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7):292-293.
[3]吳麗云.金融助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N].中國旅游報,2019-09-16(3).
[4]魏立文,孟祥印.妙用溫泉增活力——黑龍江省閆家崗農場溫泉產業發展紀實[J].農場經濟管理,2016(07):72-73.
[5]單薪潔.休閑農業和特色旅游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9):48-49.
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衡水城市觀光農業轉型升級策略研究》,NO:2019023)。
李曉(1986- ),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生物多樣性。
F323
C
2095-1205(2019)07-132-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82